开展读史活动,用历史教育青年

时间:2022-09-14 08:43:57

开展读史活动,用历史教育青年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把青年培养成为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一代,是思想教育工作的重大课题。多年来,我们有过许多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开展读史活动,用历史来教育青年,是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知识,更能给人积极的精神和先进的思想。而历史类书籍,能让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纵览古今,产生一种历史责任感和上进心,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热情,所以,开展读书活动,应该以读历史书为其基础和重点。开展读史活动,我们要注意做到四个结合:

一是中国近代史与中国古代史相结合。中国历史本身就是一部最好的爱国主义教科书,是宣传教育工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每一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各自不同的特征。利用这些历史特征进行不同侧重点的教育,培养“中国通史式”的一代青年(而不是断代史式的一代青年),是开展读史活动的当务之急。

我们在进行历史教育的时候,总是以中国历史作为重点;在中国历史中,近代史又是重中之重。我们大学开设的各种历史课程,大部分甚至全部都是1840年以后的历史。以近现代史作为历史教育的重点,当然无可非议。因为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段极其重要而且特殊的历史,通过近现代史的教育,让青年充分了解一百五十年来中国人民遭受到屈辱,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与探索,使青年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并进一步把这些爱国热情转化为为祖国富强而努力学习和工作的动力,是非常必要的。但泱泱一部中国大历史,不仅有近代的落后和屈辱,还有五千年古代文明史的悠久和灿烂。诸子百家、秦皇汉武,一代代炎黄子孙创造了无数优秀的文化成果,孕育了丰富的传统美德;四大发明、圆周率、中医学无不在整个世界文明史上闪烁着智慧和光辉。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因此,不了解中国近现代史,就不能正视十九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的衰落,就不能更大的激发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而不了解辉煌灿烂的古代史,就不能树立民族自尊心和增强民族自豪感,就会产生民族虚无主义和自卑感。因此,我们不能只强调近现代史,也应该充分重视古代史。一正一反,相互对照,这样产生出来的爱国主义才是“中国通史式”的,是全面的、坚定的和有根基的。

二是政治史与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民族等专门或专业史相结合。从历史研究角度讲,政治史是各专业史的综合与升华。学习政治史,是对历史的一种提纲挈领的带有宏观的把握。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看,没有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民族等诸多内容,政治史就是一个“空中楼阁”。只有从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共同把握中国历史以及中华民族的历史,才能反映历史的全貌。所以,在政治史之外,应有选择、有重点的读一些专门或专业史,这样,更有利于培养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他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的热情,为祖国富强、民族复兴而建功立业。

三是中国史与世界史相结合。比较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把中国史与世界史相结合、作比较,使青年一代增强开放意识和竞争意识,培养他们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更深更广泛的挖掘历史的内涵和现实教育意义,是读史教育的有效途径。比如:把古代中国文明史与世界古代史相比较,既能看到中国历史的悠久和辉煌,又能开阔眼见,避免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把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史与明清历史尤其是近代史相比较,既能清晰地看到中国之所以落后的原因,又能吸取别人发展与进步中的经验与教训,从而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念。所以,我们在读史活动中一定要注重世界史与中国史的结合,充分发挥世界史的比较教育作用。

四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读了无数的历史,学习了许多的知识,仅仅是用于考据,是作为一种纯知识性的收藏,这不是我们读史活动的根本目的。我们开展读史活动,是用历史教育青年,把历史普遍性规律运用到现实中来,用历史经验和教训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这就是历史研究中的“以古鉴今”,也是历史研究中的最高层次和最终目的。因此,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读史活动,用历史来教育青年的关键。为此,我们不仅要提供书籍给青年,还要引导他们怎样读书,用什么态度和方法读书。

当然,在活动安排与组织过程中,还有许多具体的工作和细节。只要我们把教育青年当作中华民族复兴的一项历史任务来抓,发挥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就一定能把青年培养成为积极投身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具有强烈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感的有用人才。

上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 下一篇:赏识教育”给语文课堂插上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