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时间:2022-09-14 07:20:01

后浇带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摘 要】现代建筑中越来越多的使用后浇带,但由于种种因素往往导致后浇带存在系列质量通病,文章在分析了后浇带质量通病成因后从多个角度分析了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后浇带;防水;施工缝

引言

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其结构形式也日趋多样化,为保证建筑结构安全而经常留置后浇带,后浇带可理解为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保留的临时性温度、收缩沉降的变形缝,该部位混凝土在两侧混凝土收缩完成后用较结构强度等级提高一级的混凝土填筑密实,同两侧结构成为连续无缝隙的结构,但现实施工中往往由于工艺和施工控制等因素导致后期出现开裂、渗漏等质量通病,该类通病的存在不仅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严重后也可影响建筑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因而研究质量通病成因并制定防治措施对保证建筑使用具有深远意义。

1 后浇带质量通病成因分析[1]

1.1 底板施工阶段因素

由于后浇带内钢筋应穿过模板,而该部位纵向钢筋较多,因而难以做到模板的严丝合缝,因而在振捣混凝土时难免混凝土浆从模板缝隙流入后浇带内,而一旦流入地梁内则难以清除,尤其不及时清除,待其硬化后清除则更加困难,若采用剔凿的措施则易导致钢筋损伤而降低钢筋的结构承载力。

1.2 上部结构施工阶段因素

从后浇带留设到浇筑后浇带混凝土需经历较长时间,期间后浇带内极易落入建筑垃圾,即使提前将其盖严待浇筑混凝土时也易落入粉状垃圾,而将该部分垃圾清除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地梁内垃圾清除难度更大,即使地梁内空间较大,采取人工进入剔凿则会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会影响施工工期。

2 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2.1 预留清理空间

为方便后期清理后浇带内垃圾应预先留置清理空间,可在垫层浇筑时将后浇带内混凝土标高适当下移,并可在地梁侧面预留一定空间以保证人工进入,若后期进入垃圾较少则可不进行清理,即使落入杂物较多则由于空间的存在可降低清理难度。

2.2 底板混凝土施工阶段

模板支设。该部分模板应采用快易收口网施工技术,其自身的孔网角形嵌合在浇筑混凝土时会自动嵌入从而形成永久模板,且该类网体易于定型而降低施工难度,同时采用该技术可减少蜂窝、麻面的生成,其收口孔眼在混凝土浇筑后可留设在表层而形成粗糙面实现新旧混凝土间的良好粘结;在混凝土浇筑时应结合厚度采取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措施,并控制振捣过程中振捣器距离模板间距和振捣时间,以免振捣过程中水泥浆流失严重,若后浇带内留设垂直施工缝则该部分可采用钢钎进行捣实。

2.3 后浇带防水施工

后浇带防水包括底板防水和墙体防水,底板防水应先在垫层上施工一道防水以增强其抗渗效果,并在后浇带两侧设置挡水墙以防雨雪水进入后浇带,并应在外墙后浇带外砌筑挡土墙以方便土方及时回填;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可采取无收缩混凝土进行浇筑,并应将后浇带断面进行凿毛处理后用高压水枪冲洗以将表面杂物清除干净,并应留置止水带以提高防水效果[2]。

2.4 后浇带内混凝土施工

后浇带浇筑若仅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应在两个月之后,两侧混凝土可完成60%以上收缩,若按沉降变形考虑则应在高层主体结构设计完成之后进行,将高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以减小后期混凝土差异沉降量;浇筑时间也应该根据地基情况及其他情况区别对待,当采用天然地基,或以摩擦桩为主的桩基时,应在主题结构完成后在进行后浇带施工,当主体在卵石或基岩上或以端承桩为主的桩基时,主体结构达到一定高度方可浇筑后浇带;由于后浇带内混凝土多采用具有伸缩性混凝土,因而其必须在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60d后方可浇筑,若后浇带具有沉降性质则应待全部墙体施工完成后方可进行浇筑,或结合沉降观测数据,待沉降满足一定要求后方可进行浇筑;后浇带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应低于两侧混凝土入模温度,浇筑前应将两侧侧板冲水湿润,将内部垃圾彻底清除干净,若钢筋存在锈蚀现象则必须进行除锈,并应将旧混凝土面浮浆清除、将旧混凝土表面进行凿毛后将表面微粒清除;浇筑时应保证后浇带内混凝土浇筑面稍高于两侧混凝土面,后浇带内混凝土应采用无收缩或微膨胀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高于两侧混凝土一个等级,混凝土膨胀率应控制在0.035-0.045%范围内,膨胀剂掺加率应为10-12%,不宜超过15%,其他外掺剂用量也应通过试验确定;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应严格计量各种原材料,拌和过程中应充分搅拌以确保拌和均匀而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严格防止漏浆、分层和离析,混凝土应随拌随用;后浇带部位混凝土浇筑应自上而下逐层进行,应确保浇筑后的混凝土无蜂窝、孔洞、漏筋、缝隙及夹渣等质量问题,待浇筑后的混凝土初凝后应在12h内进行覆盖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养护期间应保持混凝土湿润。

2.5 钢筋处理

施工所用钢筋应经过严格审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施工中钢筋接头位置和数量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并保证同一构件内同一受力面内钢筋接头数量不超过一个;由于后浇带内钢筋数量众多,因而施工中应制作专用钢筋支架以保证对后浇带内钢筋逐一固定,并应绑扎牢固,后浇带底部钢筋应采用塑料垫块以控制保护层厚度,接茬部位模板应结合钢筋位置逐一进行切槽处理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牢固的嵌入槽内;后浇带内梁和板的受力钢筋应先将其断开后再进行搭接,由于施工中梁体部位钢筋搭接、焊接处理难度较大,而焊接质量不能保证则会导致给结构带来安全隐患,因而遇到需截断梁体钢筋数量较多时,若存在没有断开的钢筋则会防碍混凝土收缩,因此可将梁顶部钢筋在搭接后再次进行补焊,而梁底部钢筋则可不断开以利于加大配筋规格,该种措施不仅可减少因不全部断开梁体钢筋而导致对混凝土的收缩,并可避免全部断开梁钢筋而导致施工过程中处理钢筋的难题。

2.6 垂直施工缝的处理

若施工中垂直施工缝采用快易收口网,则可在混凝土初凝后用高压水将模板表面冲洗干净,而避免将模板拆除;若施工缝采用钢丝网模板则待混凝土初凝后则可用高压水冲洗,将表面浮浆、虽无等冲洗,直至露出内部骨料,同时应将钢丝网片冲洗干净,待混凝土终凝后可将钢丝网拆除并立即用高压水再次冲洗施工缝表面;若施工缝采用木模板则可结合现场实际和规范要求待混凝土浇筑后尽早拆除模板并及时用人工凿毛或用高压水冲洗表面;若施工缝部位混凝土存在较严重的蜂窝或孔洞现象则应及时进行修补,若混凝土表面已硬化则应用人工凿毛或用凿毛机进行处理[3]。

2.7 后浇带结构类型

对建筑存在高低差时则应在高低连接部位设置后浇带,并应采用高低缝的形式,该种类型后浇带模板支护和拆除均较容易,并增长其抗渗路线,同时易保证截面间的结合质量;后浇带内配筋率和后浇带宽度应能保证基础和上部结构能承担高层主体完成一部分沉降后,该部位第二次差异沉降面产生的内力和温度变形所产生的内力,应结合计算的差异沉降量和最大温差在配筋上给予补强。

3 结语

在现代建筑尤其是大型建筑中后浇带的应用日益广泛,后浇带的设置不仅利于高层主体和低层群房间的连接,并可缓解超长建筑存在的不均匀沉降问题,同时可缓解由于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和混凝土的收缩应力,但施工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存在会导致后浇带在投入使用后出现系列质量通病而影响整个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寿命,因此应从多方面着手进一步进行探索和实践,方可更好的保证后浇带的施工质量,进一步提升建筑的使用功能,更好的实现建筑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张建涛,魏琳,李霞.后浇带施工通病的产生和预防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02年6月。

[3]刘海强,朱鑫锋.浅议地下室后浇带施工的质量控制[J].建材技术与应用11/2012.

上一篇:高层住宅桩基础施工方案质量保证措施 下一篇:城市规划测量中平面控制测量精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