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涂装中涂料的病态防治及工艺探讨

时间:2022-09-14 05:16:14

汽车涂装中涂料的病态防治及工艺探讨

摘 要: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汽车已经成为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交通运输工具。本文就汽车涂装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措施。

关键词:涂装;涂料;化工工艺;技术

中图分类号:U46 文献标识码:A

1 涂料质量及涂装病态防治

1.1 涂料使用前的病态防治

1.1.1 混浊。防止涂料出现混浊首先要根据成膜物质的特点来选用合适的溶剂和稀释剂来进行调和,另外在涂料的保存上要注意贮存温度,以20摄氏度为宜,出现混浊可以通过水浴加热法来加以清除。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不同性质的清漆混合,从而防止混浊出现。

1.1.2 沉淀。防止涂料出现沉淀现象应该严格的控制涂料贮存温度,一般不能超过28℃。其次对于已成为干硬无油的硬块,应该及时取出并碾压成碎末,再放回原处充分搅拌均匀后方可投入使用。

1.1.3 变稠。涂料变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受到曝晒因此的,因此贮存温度的控制一定要合理。另外防治涂料变稠可以通过用化学试剂来稀释实现,比如快甘氨基漆溶剂可以利用25%的丁醇来防止涂料变稠。

1.2 涂料操作中的病态防治

1.2.1 咬底。一般性脂漆、醇酸漆等油基漆类,在涂膜未曾干透时,如加涂含有强溶剂的涂料,尤其是涂膜较厚时则地层涂膜很容易被上层涂料的溶剂所溶解而膨胀、鼓起。若将底层涂料彻底干燥,就可以防止咬底。其次,当一层硝基漆尚未干透前,再加涂一层同种漆时,往往也会发生咬底。因此,必须待前道漆干透后再涂第二道漆。

1.2.2 起泡。涂漆前必须将工件表面彻底处理,并排除表面凹坑或空洞内的水分、空气、油液等液相。在多孔的表面上涂稀薄漆液使封闭的空气及时逸出。应避免涂膜接触高温及日光直接曝晒。根据涂料的使用环境,合理的选择涂料品种,如在沿海或有雾的环境中,就不能使用红丹底漆,因为海水对红丹涂膜会起反应并释放氧气,造成涂膜气泡涂料使用后的病态防治。

1.2.3 脱落。防止涂料使用后出现脱落问题,应该在烘烤温度和时间上根据涂料品种的技术要求进行严格控制在,同时还要考虑涂层间的配套性并增加结合力。不仅如此,出现脱落问题可以将涂料刮至铁裸板并使用磷酸清洗剂,然后用钢丝刷清洗干净之后重新涂装。

1.2.4 开裂。防止脱落还应该注意涂料品种的选择和配套使用,即底漆和面漆。面漆和面漆配套,使其涂膜的柔韧性一致,伸缩率接近,不易开裂。并且需要根据使用环境来选择涂料品种。另外还考虑到涂层厚薄和干燥程度。涂层不宜太厚,并必须干燥后才进行下道涂装。

1.3 表面预处理

喷漆前表面预处理时车身涂装修复的一项基本内容,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涂层的防腐性,增强涂层的附着力。

将碱液与旧涂层接触而去除旧涂层。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各种形状的工件。可采用浸渍或刷涂两种力法施工。碱液的配方有多种,主要有以下两种配方。

第一种配方:磷酸三钠6份,磷酸二氢钠8份,碳酸钠3份,软皂0.5份,硅酸钠3份,水1000份。将上述各成分依次加入水中溶解并搅拌均匀加热到90~95度之后,将工件浸入碱液槽煮60~90分钟。由于碱性物质的作用,旧涂层膨胀变软而脱落,通入水蒸气,使已软化的旧涂层脱落。施工中应注意清除浮于液面上的油脂污物及下沉池底的旧涂层。工件经碱液脱漆以取出后,用40~45度的温水冲洗干净,就可以完成除漆过程,这种方法对钢铁及铝铜等有色金属比较适用。

第二种配方:磷酸三钠25份,硅酸钠12份,肥皂3份,重铬酸钾3份,清水1800份。将水煮沸,按配方中各成分的排列顺序加入水中溶解重铬酸钾分多次加入,每次不要太多。配置完毕后的溶液酸碱度不应该超过11。施工过程中如果PH值小于7,应加入下列成分进行调整:磷酸三钠15份,重铬酸钾1.5份,硅酸钠6份,肥皂1.5份,脱漆是将零件浸入溶液中煮2~3小时后取出,再放入热水槽中浸煮30分钟,取出后用清水清洗干净,干燥即可。

2 涂装工艺

2.1 汽车仪表盘的涂装工艺

汽车仪表盘的涂装通常可采用手工静电喷涂方式。采用手工喷涂施工前,工件表面的油污、锈蚀等杂物必须要清除干净,并反复擦净。之后,先喷涂一道HO6-2铁红环氧酯底漆或C06-1铁红酸醇底漆,自干或烘干后,用过氯乙烯泥子、酸醇泥子或水质泥子将缺陷刮涂平整,干燥后,水磨平滑,擦净,晾干或烘干水迹后,均匀喷涂一道C06-10灰醇酸二道浆,干后,再喷二道氨基静电锤纹漆即可。

2.2 汽车塑料件的涂装工艺

首先在塑料件涂料的选择上应该得到重视,由于称身塑料件的材料品种比较复杂,加上合成树脂化学成分不同所带来的影响使塑料件的涂装对漆料有很强的选择性。其次还应该做好塑料件的表面处理工作,为保证塑料件涂装质量,必须在涂装前对涂装件表面进行预处理。预处理的要求和方法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首先是消除静电和尘土,因为塑料件大多数是绝缘体,具有静电效应,表面极易吸附尘土。可采用适当的溶剂清除,由于一些塑料对溶剂十分敏感,所以必须选择适合的或专用清洗剂来进行清。其次是防止增塑剂的转移处理,在塑料制品生产过程中,为增加塑形而加入了适当的增塑剂,当涂料是溶剂型时,塑料的增塑剂会立即转到涂层中,影响涂层的干燥或封闭涂层。另外还应该增强表面附着力,但是根据溶解度参数与结晶性及分子间引力常数,选择相配套的涂料,以增强附着力。

2.3 涂装技术的更新发展

2.3.1 粉末喷涂工艺。粉末喷涂工艺有着无废水、无VOC排放的特点,而且材料利用率高,一般是进行三道工序完成。第一道喷涂于车身的外表面及车底,第二道就喷涂纯净色分与车身内和外表面,最后的第三道喷涂应喷涂净色粉于车身外表面。

2.3.2 一体化及无中涂工艺。一体化涂装工艺主要是采用与面漆同色的功能层来替代中涂及功能层与面漆底色湿碰湿喷涂的方式,一般能够在在一条面漆线上完成整道工序,生产过程得到了极大的简化,比如省去了中涂烘干线。而且无中涂工艺在汽车喷涂中的应用进一步的简化施工工艺,不仅能够将功能层与面漆底色合一,彻底的取消了中涂线,还能够有效的节省涂料。

结语

总而言之,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推动了汽车涂装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汽车业的飞速发展,给涂装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通过工艺的优化及相关方法和措施,能够极大的提高化工工艺在涂装中的应用率和效率,有效的推动了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提搞了涂装技术。推动了我国汽车涂装行业的发展,这对于促进我国化工行业、涂装技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薛福连.汽车行业涂装前处理工艺现状及改进[J].涂装指南,2005(2):55-57.

[2]谢传勇.涂装集成工艺的应用与分析[J].汽车制造业,2011(16):80-82.

上一篇:断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AR—AC—13目标配合比设... 下一篇:800kV断路器局部放电异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