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之研究

时间:2022-09-14 04:58:09

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之研究

摘 要: 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设计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并让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情境,教师提供资料和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激励者。PBL模式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必将为开放教育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 PBL 问题 学习模式

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通过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解决一些模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学习途径,从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学生在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然要通过各种学习手段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因此在进行基于问题学习的过程中必能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PBL简介

“以问题为中心”是PBL的核心要素,它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截然不同。PBL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PBL的步骤如下:第一,教师首先向各个学生小组呈现一些精心设计的问题;第二,学生小组讨论这些问题,对这些现象作出详细解释,通过讨论得出小组意见,体现互教互助自主学习的原则;第三,课堂讨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讨论情况作出评价,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在课堂活动结束时,再指定下一个课题并将新课题分配到各小组中去循环使用PBL教学法。

二、PBL教习法的实例

以《学前心理学》这门课程为例,在讲述第八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设计时,根据PBL学习法,采取以下步骤。

1.教师提出本章学习内容及任务

这包括:掌握思维的含义;了解思维的种类和作用;掌握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把握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评价幼儿思维发展的能力及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策略。

2.教师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提问

由教师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回去后预习并收集相关资料准备进行课堂讨论,这包括:熟读教材后,回答什么是思维,思维的种类可以从哪些角度分类;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三个阶段是什么,每个阶段有哪些特点;了解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评价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指标,以及如何促进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3.安排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安排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以提供给学生案例分析为主,如在掌握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第一阶段“直观行动思维”时,通过分析以下案例归纳这一阶段的特点。

案例一:澡盘里婴儿的戏水动作,只有当置身于澡盆里面的时候,才会发生。当离开澡盆的时候,这种动作就停止了,而且也很难在没有澡盆的时候复现。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案例二:儿童作画常常事先没有目的,即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只有画出来之后才知道画的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案例三:幼儿打人的动作,常常没有控制,即使是大人,不小心被一个幼儿打几下的时候也可能会觉得很痛,甚至难以忍受。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教师提供给学生案例,让学生结合案例分析,从中得出相应知识;并带学生去幼儿园见习,让学生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及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总结幼儿的行为表现,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年龄阶段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

4.组织课堂讨论

通过学生自己收集的资料及在幼儿园的观察,组织课堂讨论,将学生按人数平均分成五组,让五组学生在讨论后分别总结。

在各组学生总结的基础之上,教师结合相应的有特点的典型案例进行总结性讲解,加深学生对本章课程内容的理解,并对学生在幼儿园观察见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解问题进行解答。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实践中寻求问题的答案,能极大地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从被动学到愿意学到会学,调动积极性,锻炼观察能力,提高素质,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三、PBL教学法的优势

PBL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顺应时代的发展,符合开放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强调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特点,具备多种优势,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第一,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按照教师提供的线索自主地获得问题的答案,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自己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大多数问题,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在PBL中,学习活动是以问题启动的,在问题情境中,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和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分析研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等的能力,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全面的锻炼。

第三,PBL学习模式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的,整个过程需要不同类型、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增强实践锻炼的机会,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及团队意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PBL学习模式应解决的问题

第一,在PBL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获取学习资料的途径和工具不仅是课堂中提供的文字参考资料、图片、模型、影碟等,而且有在实践中寻求答案,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更重要的是在幼儿园对幼儿的观察,因为只有了解并掌握了各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特征,才能准确对问题进行把握。因此,PBL教学要求每位教师都针对学科的性质,突破课堂中现有资料的局限,拓宽资源的来源面,加大资源内容的数量和质量。

第二,PBL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扮演学科专家、资源引导者和任务咨询者等多重角色,因此需要教师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适应PBL,对教师进行严格的培训,使教师从传统的说教式讲课中解放出来。反之,如果教师在这方面没有较高的能力与素质,则必然最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果评价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三,在PBL中,学生获得知识主要是靠自己,因此学生必须体会学习知识是自己的事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但受传统教学的束缚,学生一直把教师当成是知识的权威,习惯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形成对教师的依赖思想,难免在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存有消极参与的思想,因此在PBL学习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积极地参与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来。

实践证明,PBL转变了学生的学习观念,是一种可行的学习模式,操作性强,不仅发展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让学生学会了学习,为其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但PBL学习平台的开发和完善等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京蔓.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中问题的设置.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10.

[2]黎加厚.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研究――以初中智能机器人教学为例.2008.04.

[3]金华.浅谈PBL教学模式.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04.

基金项目:河池学院教学改革课题“PBL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以《学前心理学》课程为例”(2008E220)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论感悟教学的作用 下一篇:师生关系中的情感帐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