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与音乐的艺术共性

时间:2022-09-14 03:46:13

浅谈建筑与音乐的艺术共性

摘要:“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本文就建筑与音乐的艺术共性展开讨论,充分说明建筑与音乐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达到在建筑中品味音乐,在音乐中享受建筑的至高境界。

关键词:建筑;音乐;艺术;共性

Abstract: "Architecture is the solidification of music, and music is flowing architecture".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common art character of architecture and music, fully explaining that there has clos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music, achieving the supreme state of tasting music in architecture, enjoying architecture in music.

Key words: architecture; music; art; common character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众所周知,建筑是通过形体、结构、空间、色彩、质地等方面审美处理而建成的作为人们居住和活动场地的一种造型艺术,音乐则是通过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方面有组织形成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声音艺术。建筑与音乐各自按照自己的规律和审美要求,创造出了既适应人类精神和物质需要又符合审美需要,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性的空间造型与时间流动的艺术。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一切艺术都希望达到音乐的状态”。在造型艺术的诸多门类中,建筑艺术常常被认为与音乐艺术最为接近的艺术。早在古希腊时期,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之间的共性关系就受到毕达哥拉斯的注意。在18世纪,德国哲学家谢林把建筑称作“凝固的音乐”,到了19世纪中期,音乐理论作曲家姆尼兹·豪普德曼在他的著名作品《和声与节拍的本性》里强调“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这些道出了艺术家们对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的精辟理解。

一、建筑与音乐有着共同的审美属性

建筑与音乐的艺术共性,首先表现在它们具有相通的审美属性。

1.数的共性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指出,这个世界可以由音符所组成,也可以由数学公式所组成。黑格尔在分析建筑与音乐的关系时也曾指出,音乐和建筑最为相近,因为和建筑做法相似,音乐把它的创作放在比例和结构上。毕达哥拉斯以数学的原理阐明了声音和谐的规律,他的“美是数的比例与和谐”的定义正是基于建筑与音乐二者之间的数的共通性而得来的。

建筑与音乐二者内在的数的共性,首先表现在它们都具有一个潜在的数的关系,它们都离不开数学计算;其次表现在它们都有着一个完整的结构程式,是一个内含数量关系的有机统一体;此外,它们又都具有时间和空间上变化和对比的关系。

2.空间的共性

建筑和音乐的表现形式略有不同,建筑空间为实体空间,而音乐空间为想象空间。尽管如此,他们同样作用于主体的情感与想象,同样引起主体的情感共鸣。

建筑空间的表现是直观的,其表现很大程度上依赖着墙与墙的相互位置关系来限定和展现空间。建筑中的墙与墙之间的距离类似于音乐中音与音之间的距离,建筑中的墙就像音乐中的音符,起着分割空间的作用。墙与墙之间的距离、墙的位置就是设计师们空间概念的具体表现。人们依靠在建筑内部的行走、时间的经过、视线的往复交换来判断建筑空间和把握建筑整体。

音乐空间产生于就在于音与音之间所经过的时间过程。这一时间过程在谱面上表现为音符与音符之间的距离。也正是通过谱面中音符间距离的转换,使音乐在实际演奏中得到时间上的还原,并最终通过人的听觉在大脑中产生空间的想象。因此,可以认为,乐谱中音符间的距离表现的不仅是时间上的延伸,同时也是音乐空间在视觉上的表现。音符与音符的距离产生了空间,这种距离的松与散引起的是节奏感和空间感的变化。音符间的距离越近给人的感觉是越紧张、空间越局促,音符间的距离越长,给人的感觉是轻松、缓慢,空间的广阔和宽敞也充分地展现出来。

3.节奏感和韵律感的共性

如果说,音乐的特点是用它重复出现的乐句、乐段,构成节奏和韵律来表现主题思想的话,那么建筑的特点,则是通过它在空间上的处理、平面上的布局、立面上的造型,以及线条、体量、色彩上的变化等,来勾勒出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展现建筑独特的艺术特点。正如美国建筑评论家哈姆林所说的:“一个建筑物的大部分效果,是依靠各部分韵律关系的协调性、简法性以及威力感来取得的。”

我们可以从建筑的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两个方面去感受建筑空间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在外部空间上,建筑物无论是平面方向还是立面方向,都有着和音乐类似的节奏和韵律,其表现效果与音乐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在建筑的内部空间,建筑又由许多小房间、小空间组成,小空间的形状、大小、明暗、开合等变化万千,但又整体和谐。

北京故宫建筑群的平面布局就极富韵律感。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是一间间重复出现的朝房。再往前走,经过太和门,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组成一组“前三殿”,犹如乐章中的一个乐段。继续往前就是、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组成“后三殿”,好比乐曲主题的变奏。就这样,整个故宫建筑群的平面就构成了一首十分完美的乐章。再如,广东开平的风采堂,其立面构图也很好展示了建筑立面渐变的节奏和韵律感。还有江南园林里那狭径婉蜒小景、翼角起翘的屋顶飞檐,若隐若现的颐和团长廊,盘缠飞舞的万里长城,无不表现出强烈的音乐节奏感和韵律感,谱写着一首首完美的乐章。

二、建筑与音乐有着共同的审美愉悦

审美愉悦是一种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心理效应。审美愉悦分三个层次:感观层次、心意层次和精神层次。感观层次的审美愉悦是在审美的感知阶段获得的,心意层次的审美愉悦是在审美的体验阶段获得的,精神层次的审美愉悦是在审美的超越阶段获得的。由于建筑与音乐有着共通的审美属性,因此审美主体在欣赏这两种艺术时获得的审美愉悦也存在着共性。

(一)感观层次审美愉悦的共性

感观层次的审美愉悦是在审美感知阶段获得的,在这个阶段,审美客体起着很主要的作用。在审美感受过程中,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形式、形象形成知觉完形,把握客体的情感表现性,实行主客体之间的交流。

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听觉随着音响流动形成相应的力的运动,此时心理也随音响运动和生理运动发生共鸣,所有这一切动感交织起来,形成人的情感运动。好的音乐能够很好的符合人的身体韵律变化,与人的身体节奏产生了最大的共鸣。欣赏建筑物也是如此,当人们一旦进入到该建筑的空间范围,建筑内外赋给人的空间感就会与人体的韵律节奏发生了呼应,从而产生了共鸣,人就会被建筑物所打动。

好的建筑或音乐作品,无论是其空间感、韵律感还是数的关系,都会给我们带来舒适、和谐的心理、生理感受。这种审美感受的共性,使我们在欣赏建筑想到音乐,在听音乐时浮现建筑。

上一篇:平泉县水务局强化水资源科学管理,确保县域经济... 下一篇:南水北调漳古段弱膨胀土换填施工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