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影音处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9-14 03:06:19

《数字影音处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摘要】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学生通过几年的中职学习应该具备本专业的职业能力,而职业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日常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完全实现的,而需要更多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实现。本文以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数字影音处理》课程为例,对课程改革进行研究,开展适合该门课程教学模式的新方法、新理念,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数字影音处理;教学改革;创新教学形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128-01

一、课程性质介绍

《数字影音处理》课程是中职学校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该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备影视剪辑、影视特效处理以及后期合成的能力。具备这一系列能力,可以在影视公司、电视台等机构从事影视编辑制作等相关工作。

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一)改革教学内容,适应企业人才需求

1.开展调研工作,确立就业岗位和培养目标

我专业与多家影视公司、媒体制作公司有多年的合作关系,据了解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视频应用和视频技术的发展,影视后期制作不再仅仅局限于电影广告电视领域,而是扩大到计算机游戏、多媒体、网络、家庭娱乐等更为广阔的领域。在大许多大型招聘网站中,影视广告后期是最多的,要求就职人员具备视频剪辑和特效包装的技术能力,因此在这一行业中,此类岗位非常适于中职生就职,对于入行门槛不高,学生掌握软件使用技巧,结合一些实战经历就可以独立或者团队完成影视作品。随着行业企业的业务水平和技术更新,课程建设也在不断更新。就目前《数字影音处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析,该门课程不单要掌握基本的软件处理能力,更重要的是结合影视制作的整套工作流程完成后期编辑和特效合成工作。

在内容选择上,我们跟踪影视发展前沿,及时对数字化影视制作的新内容、新技术积极引入,深化拓展。确定课程培养目标,该课程应具备前期的数码摄像机的操作使用能力、非线性编辑技术、影视特效合成技术以及音频处理技术等。只有将这些新知识新技术通过教学过程传授给学生,才能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影视制作的需求。

2.结合企业岗位需求,更新课程标准

近几年来,教育部组织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中职教育起到了一个引领和促进的作用。技能大赛能够促进职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促进各校基础能力建设、促进专业调整及课程改革、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分析历年技能大赛中对于影视动画类项目的设置情况,2008至2013年的数字影音后期制作项目都是以影视后期制作为主要考察目标,只是使用的媒体工具有所差异。我专业也在几年的课程中,随着企业需求和大赛的趋势更新教学软件应用,我们在课程中也在随着进行软件工具及设备的不断更新变化,以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因此,我们在近几年的该项目比赛中均取得了较优异的成绩。

3.加强校企合作,丰富教学资源,拓展师生实践能力

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在多年的课程学习和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学习资源,我们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一本AE案例教程,选取当下流行元素和行业先进的技术组合新的案例项目,以任务引领方式融合为一本专业教材工具书。我专业在天津市示范校建设项目中确定《数字影音处理》课程为优质核心课进行研究和实践,配合研究计划与企业开发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配套相关的优秀音像制品(案例库)、电子教案、课件、网络课程、微课、app学习包等。各类资源建立的同时,我们还逐步在课堂中引入实际生产项目,带领学生亲临企业实践,感受企业文化和工作流程。委派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学技术,回校后服务教学。

(二)创新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1.采用“生产性项目引入”方式,促进教学质量

本门课程在教学手段上,我们加大创新力度。在原有课堂教学的案例教学,综合演示教学的基础上,我们采用企业真实生产性项目,让学生从鲜活的案例中体会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的创造性和挑战性。例如,在课程中采用下发任务单的方式,设定制作主题。这些主题不是模拟性质的主题,而是制作成品将来真正要应用于实际公司、企业单位需要。鉴于此原因,学生对于任务的接收会抱有一份责任,提高了重视程度。例如主题包括:我校新一年的招生宣传片制作,校企合作单位的企业宣传片制作,毕业生联欢晚会的编辑制作,校园文明礼仪规范宣传片制作等。每组同学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独立创作脚本,学生自己策划、摄影、剪辑、撰稿、技术合成,这种形式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战能力。

2.开展“影视社团活动”,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当然该门课程也同样是开放性的教学实践方式,在真实生产性项目任务布置后,学生不可能在正规日常课上去完成,而是要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因此我们在课下成立了影视社团,由专业教师进行组织管理指导,在整个任务完成中采取了更加开发的方式,将实训室及摄录像设备进行开放使用,保证学生设计类、综合类实训能有效完成。学生通过实践完成了学校各类宣传片、微电影、影视广告等制作,一方面为学校影视工作提供了支持服务,另一方面也得到了实战锻炼。

(三)改革课程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由于本门课程的特点,我们在作业和考试上的设计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主要是以创作的作品形式呈现出来。在最后成片讨论环节,要求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节目讲述节目制作背景和制作思路,这种方式极大地训练了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为学生在以后实际的影音制作中,表达自己的构思,协调创作团队打下基础。

《数字影音处理》课程是一门综合了软件技术和创作能力的课程,在教学中要体现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体验得到职业经验。作为该门课程的专业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学习意识,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的探索,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为行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影视动画后期制作》作者:殷均平,素然主编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2]《影视特效制作》作者:肖永亮出版社:电子工业

[3]《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作者:邓泽民,赵沛著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4]《现代教学设计》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刘雪梅,女,1982年9月生,天津市人,学历:本科,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制作。

上一篇:高中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 下一篇:论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