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时间:2022-04-24 03:38:12

浅析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摘要】本文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营造气氛,进行探究式教学;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联系实际,发展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利用多媒体,变抽象为形象”等策略,并且进行了一定的说明和阐述,以期为高中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132-01

一、高中数学新课程与教学策略的转变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由此可见,高中数学新课程对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取得更好的教学成绩,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笔者经过多年的思考与探索,认为以下教学策略可以较好地应用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

1、营造气氛,进行探究式教学策略

“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想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勇于探索,首先教师必须要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动起来,变被动为主动,摆脱思想上的束缚,主动参与教师所设置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在各种教学活动中能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能对课堂进行有效的控制,要做到动而有度,闹而有效。只有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才能进行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时,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或者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思考、讨论等途径去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因此,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情境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最终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所要获得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二面角定义及其应用”时,教师可以给出几个二面角图形,让学生观察这些二面角,然后提出“什么叫二面角?”“如何求二面角的大小?”等问题,先由学生自主探索,然后小组交流、协商、讨论,最后教师启发性地回答和解决学生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探究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习惯,也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领悟课本知识。

2、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策略

培养创新思维是当前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在整个高中教学科目中,高中数学对创新思维的要求十分突出,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的重要表现。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给学生更大和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就应培养学生勇于批判,大胆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习惯和精神。没有批判和怀疑,就很难有创新意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味地讲授课本知识点,学生被动接受,没有互动,课堂氛围死气沉沉,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在情境设计、教学和练习安排等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真正实现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小组合作和集体讨论等内容,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环境下,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同时,开放性和创新型习题,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形成新型的思维,突破一个问题和一个标准答案的传统的对应关系,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设置更多的、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习题,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通过独立探索来不断优化数学思维品质。如,求过点(2,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这看似简单的习题,但是学生往往容易忽视截距是0的特殊情况,而得不出完全正确的结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更多的类似的习题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联系实际,发展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策略

数学和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处处有数学知识的运用。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去理解和感悟数学知识,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和观察客观世界,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如何将数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可通过数学教学实验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身体验,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去学习和理解知识。如,在学习欧拉公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橡皮泥塑造出不同的多面体,让学生记录下每个多面体的顶点数、面数和棱角,然后通过归纳、比较、概括等过程得出公式。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各种生活情境,将丰富的生活实例引入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4、利用多媒体,变抽象为形象策略

抽象性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不论是概念、定理、定律,还是计算公式,对于学生来说都显得抽象、难懂,不易掌握,难以理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也逐渐普及,多媒体可以利用动画、声音等使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公式等动态化、形象化,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感官在动静结合、图文并茂中接受抽象的数学信息。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不但可以大大增加数学知识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可以让学生不再感到数学知识的枯燥和单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高中数学新课程呼唤新的课堂教学策略。

第二,营造气氛,进行探究式教学;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联系实际,发展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利用多媒体,变抽象为形象等,是高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贾丽格.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周刊,2013(10):144

[2]宋鹏.论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新课程:教研版,2013(7):164

上一篇:浅谈高中教师如何营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下一篇:“聚神\敏思\勤练\活用”数学教学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