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孔雀组织滴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时间:2022-09-14 01:45:50

白孔雀组织滴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摘要:组织滴虫病又称传染性盲肠肝炎或单胞虫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禽的肝脏和盲肠内,引起的以肝脏特征性坏死和盲肠发炎、溃疡为特征的一种原虫病。主要论述了白孔雀组织滴虫病的发病情况、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白孔雀组织滴虫病;甲硝唑;异刺线虫

中图分类号:S858.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4-0047-01

1 发病情况

抚顺市某特种动物养殖厂人工孵化出雏白孔雀12只。1~2月龄时个别个体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缩头、闭眼、呆立不动,站立时两翅下垂,继而怕冷,嗜睡,身体蜷缩,排出黄色、淡绿色的恶臭糊样粪便,孔雀冠及肉髯发绀。严重病例倒地死亡,相继死亡6只,症状相似,病程长短不一,有的发病3~5 d后死亡,部分发病10 d死亡。

2 剖检变化

病死孔雀消瘦,嗉囊空虚,可视黏膜苍白,皮肤弹性降低,羽毛零乱,肛周污染黄绿色粪便。剖检可见胸肌萎缩呈苍白色;肝脏肿大,有多个绿豆粒大小的边缘隆起、中央凹陷状如碟子的溃疡性坏死灶;心包内有大量微混浊淡黄至咖啡色半凝固状液体;两侧盲肠高度肿大似香肠样,剖开可见肠壁肥厚增生,肠腔内充满干酪样渗出物, 盲肠横切面呈树心纹理状, 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在盲肠尖部发现有数条淡黄白色细长虫体, 长约5~14 mm, 其余脏器未见典型病变。

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后盲肠和肝脏特征性变化可以初步诊断为组织滴虫病。

3 实验室检查

3.1 盲肠内容物检查

剖开盲肠, 除去肠黏膜坏死灶,刮取病变盲肠肠芯、黏膜置载玻片上,滴加1滴生理盐水混匀,加盖玻片置于400倍显微镜下暗视野观察。可见单个或成簇分布的钟摆运动的虫体,呈圆形或椭圆形。

3.2 组织病理学检查

将剖检切取的新鲜肝组织块及病变盲肠肠段常规石蜡制片,HE染色镜检,可见大片坏死区,其周围可见游离或被巨噬细胞吞噬的虫体。

4 防治

4.1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 及时清除积粪,注意畜舍消毒, 改善环境卫生,勤换垫草, 定期驱虫。成年孔雀和雏孔雀分群饲养。发病孔雀立即隔离治疗,病死孔雀深埋或焚烧,3%氢氧化钠溶液消毒笼舍。

4.2 治疗

甲硝唑300 mg/kg混饲,3 d为1个疗程,停用3 d,再继续用药;重复5个疗程,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 连用5 d。

5 小结与讨论

组织滴虫寄生在孔雀的盲肠和肝脏内, 一部分虫体可随肠内容物排出体外。3周龄至2月龄之间的幼龄孔雀最易感,死亡率高。成年孔雀多为隐性感染, 但作为虫体携带者会造成混养雏禽的感染,因此幼龄孔雀与成年孔雀要分群饲养, 并定期驱虫。

异刺线虫是组织滴虫的传播媒介,孔雀因摄食带异刺线虫卵或幼虫的蚯蚓而发生感染。该孔雀地面散养, 为该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上一篇:中等职业院校在读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下一篇:增强肉牛产业发展后劲 国内专家把脉宁夏牛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