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产业人才研究述评

时间:2022-09-14 01:03:13

创意产业人才研究述评

摘要:创意产业的发展依赖于集智慧、知识与技能于一身的创意人才,拥有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创意人才,是创意产业得以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保证。文章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在创意产业人才方面的研究状况与启示,同时,指出了此研究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ies depends on the set of wisdom,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a creative talent. Creative talents who have an international vision are the guarante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ies.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of creative talents at home and abroad, finally points out a direc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in this area.

关键词:创意产业;人才;创意人才

Key words: creative industries;talent;creative talents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2-0012-02

0引言

创意产业的发展依赖于源源不断的创意的产生与实现,而创意来自于集智慧、知识、技能于一身的创意人才,所以拥有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创意人才,是创意产业得以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据相关学者对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创意人才短缺及其结构的不合理,已成为制约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1国外有关创意产业人才研究综述

自1997年英国政府将发展创意产业作为一项国家产业政策的核心战略起,创意经济以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世界各国相继将发展创意产业视为对未来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有重要贡献的经济增长领域。通说认为,德国著名的经济史学家及经济思想家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1950)是创意经济的先驱,1912年指出,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

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在其著作《创意经济》(The Creative Economy)[1]中,把创意产业界定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其中,知识产权包括四大类,即专利、版权、商标和设计,每一类都有自身的法律实体和管理机构,每一类都产生于保护不同种类的创造性产品的愿望。

美国著名学者理查德・弗罗里达(Richard Florida)首个着眼于创意产业中创意人才的研究,在其2002年所著的《创意精英》(Creative Class)一书中,率先分析了富有创意的人力资源,即创意阶层,并对他们的知识结构、个性特征和生活形态进行了剖析。弗罗里达在2002年出版的《创意阶级的兴起》中提出,美国的社会阶层构造发生了主要变化,除了劳动者阶层(working class)、服务阶层(service class)以外,创意阶层(creative class)作为一个新的阶级在悄然兴起,并将创意阶级分成“具有特别创造力的核心(super creative core)”和“创造性的专门职业人员(creative professionals)”两个组成部分。他认为,创意阶层是指所有需要创意的职业,包括科学家和工程师、诗人、艺术家、设计师、卫生及法律从业者、高科技和知识密集型行业从业者。一个城市和区域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取决于三个条件――技术(Technology)、人才(Talent)和宽容(Tolerance),即创意经济发展的3T原则。根据城市发展与创意阶级之间互动促进关系,3T条件也是各大城市和地区吸引创意阶级,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必备因素。在3T理论模型中,科技是“3T”的中心要素,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宽容极大地影响着国家和地区促进其创意生产力和为创意人才而竞争的能力。

2国内有关创意产业人才研究综述

与国外研究相比,我国学者对创意产业相关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总体来说,国内有关创意产业、创意人才的研究尚处在探索阶段,对各领域相关概念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尤其是对创意人才的研究还很欠缺。由于产业实践的推动,对创意人才的研究迫在眉睫,尤其是在当前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创意人才短缺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致力于创意人才及其培养研究。

李程骅,赵曙明[2](2006)借鉴发达国家创意经济发展经验,认为一个国家的政府对创意产业和创意人才资源开发的态度,是创意经济能否快速成长的关键;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开发,不仅需要国家大战略,更需要对传统的人才体制与机制进行创新;要站在国际化的高度重视创意人才的环境建设,创造适合国际化创意人才的生态环境。

李具恒[3](2007)从人力资本演进过程,阐述了“创意人力资本”是人力资本的高级形态,是人类最稀缺的资本,是人类创造力的化身。在知识经济,创意经济时代,最划算的是人力资本投资,特别是创意人力资本投资。要发展创意产业,紧跟创意经济时代步伐,就必须依赖创意人才。不断地创新培育机制,培养大批量创意人才是我国创意产业健康高速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保障。

陈晓倩,邓婷[4](2007)通过对北京地区创意产业人才状况的调查发现北京创意产业人才供不应求,人才质量成为该产业发展的瓶颈;认为当前急需实施创意产业人才开发计划,针对创意产业人才的核心要素要求,针对性地开发课程,加速人才培养,采取专业教育和市场培育双管齐下的培养模式。

姜文学[5](2008)认为发展创意产业需要大量富有智慧、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创意人才。根据国内外创意产业实践,吸取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创意人才培养战略是当务之急。要解决我国创业才资源问题需从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战略高度,进行创意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和教育资源的宏观调控与整合,建立多样、完整、通常的人才培养渠道。

赵坚,姚红[6](2008)将创意产业所需人才分为三类,即管理人才、专门技术人才和营销策划人才。营销策划人才是创意的提出、构思和谋划者,他们在创意产业中的每一个领域都发挥了关键作用其中,是创意产业人才结构中的核心人才。营销策划人才又被分为:咨询策划人才,直接在咨询策划业中从事市场调查、分析与预测,进行信息咨询、分析研究,提供专业性、项目性策划等;企业营销策划人才,在研发设计、软件设计、建筑设计、文化传媒、时尚消费等企业中从事设计策划、文化传媒策划、时尚消费策划等;企业营销策划管理人才,在研发设计、软件设计、建筑设计、文化传媒、时尚消费等企业中从事营销策划活动的组织、实施、控制等。

徐静,胡晓梅,何静[7](2008)在总结了弗罗里达有关创意阶层的论述后,将创意阶层特征归纳为三点:第一,创意阶层具有创意与创造力;第二,创意阶层的成员有一些共同的价值观和能力;第三,创意阶层具有独特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取向。他们通过英国创意产业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弗罗里达提出的“3T”理论模型,为我国创意产业及创意人才的宏观环境建设指明了方向。

孙福良,张英[8](2008)通过我国与亚太新兴国家创意经济的比较分析,指出我国创意人才与新加坡比起来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认为我国创意产业的瓶颈是创意人才的极端匮乏。另外,我国创意产业人才结构性问题严重,缺少高端原创人才、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发展创意产业的关键是完善产业链,而完善产业链的关键是对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培育。创意产业链上的创意人才可分为创意的生产者、创意产业的引导者和创意产业的经营者。创意人才的开发需要针对产业链上不同人才的不同特点而采取不同的方法。

厉无畏[9](2009)认为,对创意人才地开发和经营不能一概而论,要有针对性,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一个完整的创意产业的产业链可以简单的划分为原始创意的产生、创意产品的生产和创意产品的商品化三个过程,对创意人才地开发和经营应根据产业链条上不同参与者的特点,加以差别对待。对创意生产者的培养在于不断地创造促使其头脑产生火花碰撞的机会;对于创意生产的引导者来说,首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市场意识和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敏感性;对创意产品的经营者要注重培育其先进的经营推广理念,并拥有成熟的市场开拓方法。

3结论与展望

从国内外学者有关创意产业的研究可以看出,对创意产业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尚未形成统一、完整的科学体系,甚至对相关概念的认定还处于百家争鸣的态势。当前,各国学者对创意产业的研究仍主要集中于对发展创意产业与创意人才的价值论证分析,相反,有关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创意人才的培养研究较少。对于发展创意产业与创意人才的价值这一问题,在世界各国的产业实践中已经得到了论证。当然,学者们对发展创意产业与创意人才的价值从理论上进一步的分析论证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创意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那些切实影响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中来,比如推进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创意人才培养的研究。各国的产业实践也证明,创意人才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一国创意人才的数量、质量与结构直接影响着其创意产业的发展。

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创意产业及其创意人才发展现状,人才短缺是制约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而导致该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现阶段人们对创意人才素质构成认识的不足,使得当前用以培育创意人才的培养机制缺乏针对性,终究不能满足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对创意人才的需求。所以,要解决我国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创意人才短缺问题,首先必须能够准确的识别出哪些是创意人才的核心素质要素,建立创意人才的素质模型,从而使得创意产业中人才的培养具有明确的方向与目标。笔者认为,这也是今后在创意产业这一研究领域,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John Howkins.The Creative Economy: How People Make Money from Ideas[M].London:Penguin Global,2002:1-5.

[2]李程骅,赵署明.发达国家创意人才的培养战略及启示[J].经济学研究,2006,(11):1;4-5.

[3]姜文学.创意产业与创意人才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8,(5):76-79.

[4]赵坚,姚红.创意产业发展与营销策划人才需求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8,(16):165-167.

[5]徐静,胡晓梅,何静.创意阶层理论的英国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J].知识经济,2008(12):5-6.

[6]厉无畏,王惠敏著.创意产业新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124.

上一篇: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中国体育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