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双季不同栽培方式的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时间:2022-09-14 12:53:33

水稻双季不同栽培方式的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摘要】与手工插秧相比,机械插秧中的机栽钵形秧亩产纯盈利最高;手栽的早、晚稻产量会较高,但经济效益反而更低。要广泛推广机械插秧,须提高机插秧苗的素质,缩短机插秧苗在大田的返青期,并且做好搞好机械插秧的推广宣传。

【关键词】水稻双季;机械插秧;手工插秧;经济效益

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以及农村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涨,对传统劳动密集型、季节要求严格的水稻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水稻生产必须经过整地、播种、栽培、除草、施肥、防病虫到收割入库等主要环节。为了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各地农业相关部门紧密合作,研究出许多替代部分水稻生产劳力作业的机械,虽已解决了部分稻区机耕及收割两大方面的难题,得到了较成功的推广,被农民朋友所接受,但水稻栽插方面机械的推广工作进度不大。虽然各地农机部门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国家也针对农业机械价格较高的问题给予了购机补贴政策,但收效甚微。原因何在?为此,我们就此方面的问题于2012年进行了专题对比试验,从综合经济效益方面进行分析论证。

1 材料与方法

近些年,围绕推广水稻生产的机械化,农机部门和农业科研工作者针对水稻机插育秧中有关播种量、施肥、秧龄、育秧方式等开展了很多研究。就水稻的栽插这个环节而言,赵昌娜等指出,我国的水稻种植方式主要有直播栽培、毯状育秧与插秧以及钵苗育秧与抛秧栽培3种,其中以毯状育秧与插秧方式应用最为普遍,但人工插秧劳动强度大,人工费用高,作业质量差;插秧机具价格偏高、伤苗,缓秧慢,作业期短,难收回成本。那么不同的栽插秧苗方式,会导致怎样不同的产量及经济效益呢?我们选取同一地理位置,相同的稻田作为试验场所进行试验。

1.1 试验地点

试验田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湖南乡鹏溪村,是抚州市农科所上排标准农田。该田块面积0.28hm2,肥力中等,排灌方便,属该所常年双季稻农田。试验期间,早、晚稻均安排在同一田内。

1.2 供试品种

早稻为当地主推杂交稻品种“淦鑫203”,晚稻为当地主推杂交稻品种“先农25”。

1.3 试验设计

1.3.1 试验设计

共设四个处理,即手栽、抛秧、机栽(钵形秧)、机栽(常规平毯秧),每处理设两次重复,每季均按八个小区移栽,每小区均等按净面积241.8㎡(长26m、宽9.3m),小区与小区间走道宽0.5m,各处理小区实行单行排列,按随机区组法列序。机插统一采用洋马牌自走式4行插秧机,栽插规格统一为机插(30×13)cm,手栽(20×17)cm。抛秧按667㎡用50盘秧计标定额人工抛秧。

1.3.2 播种

3月21日早稻各处理同日播种,机栽及抛栽处理的播种用秧盘播种,手栽用湿润育秧,用塑料中膜单层覆盖以保湿,手栽按每667㎡秧田播20㎏计。抛秧454孔按37g/盘计播种。晚稻播种各处理6月21日同天播种,手栽按每667㎡秧田播15㎏计,抛秧按454孔25g/盘计,钵形机栽秧仍按70g/盘计,常规平毯机栽秧按90g/盘计。

1.3.3 移栽

早稻4月21日同天分别进行手工移栽、人工抛秧、机栽(钵形秧)、机栽(常规平毯秧),各处理均全面完成;二晚7月22日各处理也同天完成了栽插工作,栽插规格早晚稻均按试验要求进行。

1.3.4 田间管理

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均与当地种植习惯相同。

2 试验结果比较与分析

试验期间的田间秧苗素质调查发现:秧龄在早稻27d时,同考察发现,无论是常规平毯育秧或钵形毯状育秧的机栽秧苗,平均苗高仅10.7cm,平均10株茎基宽仅1.06cm;抛秧苗的苗高为8.2cm,10株茎基宽为1.5cm;而人工手栽的湿润育秧秧苗高达18.7cm,10株茎基宽达2.4cm。总体而言,机栽秧苗较矮短,全生育期变长。具体生长时间和日期见表1。

这一结果印证了赵昌娜等人的论断,插秧机具容易伤苗,且缓秧慢。但从种植到收割的全程劳动成本上,两种机栽方式都的成本支出都比手栽和抛栽的成本要低。其中,早稻机栽的成本又低于二晚的成本。从最后的收成来看,二晚机栽秧的产量微弱低于二晚手插秧的产量,但早稻的产量却拉开了档次,分别是手栽>抛秧>机栽(钵形秧)>机栽(常规平毯秧)。在所有的稻谷均按2.6元/kg的价格计算的标准下,收入净值的排序又出现了有趣的变化,机栽和手栽的早稻收入净值处于犬牙交错状态,不能说哪种栽培形式在收成上一定有优势;但二晚的收成排序却很明朗:机栽(钵形秧)>机栽(常规平毯秧)>抛秧>手栽,说明插秧机具的使用,有利于提高经济收益。

图1 四种栽培形式双季产量、成本、净值比较图

2.1 早稻经济效益分析

2.1.1 产量

手栽的实际单位面积产量居第一,较抛栽增产3.22%,较机栽钵形秧增产4.39%,较机栽常规平毯秧增产6.79%,从而说明人工手栽早稻较其他栽播方式增产效果明显。

2.1.2 成本

手栽的每667㎡田间成本费用最高,较抛栽增加101元/667㎡,较机栽钵形秧增加118元/667㎡,较机栽常规平毯秧增加111元/667㎡。说明人工手栽田间投入成本费用最高,机栽钵形秧田间投入成本费用最低。

2.1.3 经济收入(单位面积纯盈利)

机栽钵形秧的单位面积纯盈利最高,抛栽次之,机栽平毯秧第三位,而手栽的单位面积纯盈利则排在最后一位。从而说明早稻使用手栽的方法虽然增产,但增产不增收,以机栽钵形秧的栽插方法盈利最多。

2.2 晚稻经济效益分析

2.2.1 产量

手栽的实际单位面积产量居第一位,较抛栽增产4.91%,较机栽钵形秧增产0.82%,较机栽常规平毯秧增产1.20%,从而说明人工手栽晚稻较其他栽插方式增产。

2.2.2 成本

手栽每667㎡田间成本最高,较抛栽单位面积成本多支出132.5元/667㎡,较机栽钵形秧单位面积成本多支出128.4元/667㎡,较机栽常规平毯秧单位面积成本多支出130.9元/667㎡。说明人工手栽单位面积成本费用最高,而抛栽单位成本费用最低。

2.2.3 经济收入(单位面积纯盈利)

机栽钵形秧的单位面积纯盈利最高,机栽常规平毯秧次之,抛栽秧居第三位,而人工手栽的单位面积纯盈利最低。说明晚稻使用手栽的方法虽然增产,但增产不增收,以机栽钵形秧的栽插方式盈利最多。

2.3 全年双季累加经济效益分析

2.3.1 产量

手栽全年产量最高,较抛栽增产4.11%,较机栽钵形秧增产2.60%,较机栽常规平毯秧增产了3.98%。说明无论早、晚稻使用该种栽插方式在同等管理的条件下都能增产,手栽方式较其他栽插方式有非常明显的增产效果。

2.3.2 成本

手栽每667㎡累加成本最高,较抛栽多支出233.5元/667㎡,较机栽钵形秧多支出247.0元/667㎡,较机栽常规平毯秧多支出241.9元/667㎡.说明使用手栽方式亩投入的成本费用最多,而应用机栽钵形秧的栽插方式成本费用是最低。

2.3.3 经济收入(单位面积纯盈利)

机栽钵形秧的单位面积全年纯盈利最高,机栽常规平毯秧次之,抛秧位列第三,手栽的单位面积纯盈利最低。从中说明机械插秧特别是使用钵形秧盘培育出的秧苗在利用机械插秧、在同等肥水管理条件下,经济效益最高。而人工手栽在现有劳动力价格较高的条件下,增产难以增收,经济效益最低。

图2 四种栽培形式总产量、成本、净值比较图

3 问题讨论与建议

3.1 问题讨论

(1)为什么手栽的早、晚稻产量会较高?经济效益反而最低?

首先是手栽秧苗的素质好。由于人工手栽秧苗是由湿润育秧方式培育而成,在育秧过程中,稻种直接与秧田湿润土壤接触,秧根可自由地向土壤深层伸张,也可横向地向稻根四周的表土扩展,这样吸收到土壤中矿物质及水份的机会较大,丰富了稻秧体内的营养库,对体内营养物质的积累较多,个体生长必须的物质得到满足。其次,人工手栽秧苗个体所占空间大。由于单位平方面积较大,秧苗个体间叶片得到了舒展,叶面积较大,个体吸收光能的能力较强,光合作用效能较高,为后期产量的形成增加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最后,秧苗生长环境好。由于单位面积内所播种子较少,个体间的生长未受抑制,水、气、肥吸收得到一定的满足,从而表现出秧苗嫩绿,苗高茎粗,部分秧苗仍有少量分葉,为移栽到大田提供了一个早生快发的基础。

(2)机栽秧苗为什么会较矮短,全生育期变长?

经分析,有如下几点原因:一是播种密度大。据调查钵形秧每cm2播种1.15粒,平毯常规秧每cm2播种1.75粒。说明机插无论是钵形秧或常规平毯秧均手栽湿润秧,每cm2面积内所存的种子粒数均在1.5倍~2.5倍之间。从而导致种子与种子之间产生相拥挤或绕结现象,相互制约的现象较为严重。二是培养土较少。由于机栽秧播种必须用秧盘播种,秧盘所存土壤有限,无法吸收土壤深层营养,秧盘内供给秧苗吸收的矿物质及其他营养元素有限,相互间抢肥水的情况加剧,从而制约了秧苗生长,秧苗普遍有点黄色且矮化严重。三是机械栽插影响。机插秧由于受机械夹击,秧苗不同程度地受到一定的内伤,再加上机械栽插时,由于对秧苗根部的拉撒现象对秧根产生了巨大的伤害,秧根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而致使返青延长,分葉期推迟,是导致生育期延长的关键。

3.2 建议

3.2.1 提高机插秧苗的素质,缩短机插秧苗在大田的返青期

首先,加强育秧基质的研究。只有研究出最佳的秧苗基质,为秧苗健壮生长提供最佳的营养基础,才能培育出较好的机插秧苗,为大田返青缩短提供物质基础。其次,深入开展秧盘播种量的研究,找出最佳秧盘播种量,解决单位面积内所存种子粒数,为每粒种子提供最佳的生长空间,为秧苗生长提供舒适的光合效应。第三,认真研究并利用好植物生长调节剂——24D除老根的特性,解决秧苗因老根相互绕结而引起机栽时伤害秧体的问题。第四,全面提高播种均匀度,解决秧苗生长的均衡空间。第五,认真研究机栽时的最佳深度,为秧苗机插到大田后,禾苗根部提供足够的吸氧环境,从而达到早生快发的目的。

3.2.2 搞好机械插秧的推广宣传

使该项利民事业真正惠及千家万户农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广泛组织种田大户参观机插示范区,让农民亲眼看到机插对减少劳动的作用;二是进一步增加购机款的补助,让更多农户能买得起插秧机;三是研究出多种育秧方式,培育出能够移栽的新型秧苗供农户挑选。四是改进插秧机的取秧方式,由夹持式转变成摆放式,减少机械队秧苗的伤害。

参考文献

[1]赵义福等.不同插秧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北方水稻,2007(5)

[2]谭宗文.三种不同插秧方式的调查研究[J] .湖南农机,2011(9)

[3]赵昌娜等.水稻机械化育秧方式的重大变革[J].农业科技推广,2011(5)

[4]赵伟.插秧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2)

[5]徐丽萍,姚广.机插稻不同插秧方式的对比试验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2)

上一篇:浅析三河市小麦高产的技术措施 下一篇:播期对春小麦品种、成熟期及其群体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