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的角色定位与迁移问题的研究

时间:2022-09-14 12:40:03

教学活动的角色定位与迁移问题的研究

[摘要]教学活动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活动,是人类经验、知识、技能、思想传承的基本手段,教学活动中教学双方的角色定位问题是教学活动中的基本问题。本文从教学活动的角色定位与迁移角度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角色迁移的基本原因。

[关键词]定位 迁移 教学活动 管理 矛盾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5-0216-01

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一直是从业人员广泛关注的问题。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明确了教学双方的角色和定位。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迁移”的现象仍旧十分普遍,这种迁移的行为制约着综合质量,深刻影响人才的培养。

一、角色定位

教学活动所涉及的要素主要有:教师、学生、知识(以教材、讲义、教师等为载体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介(多媒体设备、教室等)。其中,教师和学生是活要素具有能动性,学生和知识要素是关键因素。学生要素是教学活动中能动的关键因素,既是学习活动的发动者,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更是教学活动成败的权威评判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地位是不可动摇的。这一点无论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传统教学观,还是“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都是一致的。故而,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自觉做到以学员为中心,这是教学规律的内在要求。

二、角色迁移问题的分析

“迁移”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不自觉地代换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致使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影响教学效果。

角色迁移的现象十分普遍,造成这类现象的基本原因主要源于两个方面:其一,是教师传统的认知、职业的“先天”优势和不可动摇的教学管理权;其二,是学生的无意识让渡。

首先,在传统认知中形成的关于教师社会地位的大众认同,如“师如父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并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教师的这种传统社会认同与社会地位是道德层面的。然而,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前面提到的社会地位是没有关系的,取决于在教学活动过程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体现的是各要素的刚性需要,是技术层面的。正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混淆了道德层面和技术层面的地位,造成教学过程中角色的迁移或不确定性。

第二,教师职业的“先天”优势。“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教师职业的基本认知。因此,为师者一般是传道先知道,授业先有业,解惑则先无惑。教师职业的“先天”优势促使教师充当了知识、能力的载体与化身,教师的先天优势与学生的知识空无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这种情况下,教多少,怎么教的主动权归属于教师。如被认为是尊师重教、求知若渴的经典故事“程门立雪”就是一个写照。职业的先天优势造成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关系中的不对等性,这种不对等性的客观存在,长期以来就形成了教学双方的思维惯性,成为学生主体地位回归的天然意识屏障。

第三,教师在课堂的管理中拥有不可动摇的管理权。教学活动的主体虽然是学生,但教学进程的主导权却实时掌握在教师的手中。教师除了不能控制学生是否愿意学、是否能学懂,其他教学要素都是尽在掌握的。相对而言,学生除了思考、接受、消化理解之外没有任何权力。这种教学活动中的客观现实为角色迁移奠定了现实基础。

第四,学生的无意识让渡。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基本生活在教师的影子里。这种影子里面的生活造成了学生心理上的被动,甚至是扭曲。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带有社会认知特色的思维惯性,从源头上就没有关于教学活动主体地位的诉求。

三、关于处理教学过程中角色迁移问题的建议

从本质上看,处理角色迁移问题,就是解决教学活动中各要素的本位回归问题。

第一,教师要摆正位置,角色率先回归。通过前面的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这种优势地位是造成角色迁移的直接原因。因此,实现学生主体角色回归,教师主导地位率先回归是关键。只有教师先摆正位置、明确角色,才能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第二,学生主体角色的回归是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前面已经分析了,学生主体地位的让渡是无意识的,且具有强大的思维惯性,十几年的点滴积累怎是一朝能去除的。因此,使学生主体角色的回归要从娃娃抓起,从每个人做起,从当下开始。要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帮助和支持,让他们有探索的愿望、有攻坚克难的勇气、有百折不挠的韧劲,让他们在生活中历练学习,在历练学习中学会生活,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以坚实的脚步走向未来。

第三,教学双方角色的回归要做到软着陆,采取渐进式,特别是教师切莫走入放任的误区。

【参考文献】

[1]熊英.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课堂教学设计.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

[2]张婷.课堂教学伦理价值研究.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

[3]李玲.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8.

上一篇:谈听说自主学习系统管理 下一篇:吉林省高校区域体育教学联盟构建意义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