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元“共生”理念推进语文课程改革

时间:2022-09-13 11:28:58

以多元“共生”理念推进语文课程改革

“共生”一词原指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在共生的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生存的条件,另一方则为其提供所需要的帮助。近些年,“共生”一词迁移到教学领域中,发展了教育的理念。“共生”的教育模式追求的是教学手段和教学观念的彼此呼应,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和谐共进,是教学情感和教学目的的密切联系。将“共生”的教育理念应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提升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多元形式,激发兴趣

语文是一门内涵丰富的学科,其教学方式相比较其他学科而言也更加多样化。教师要积极探索相应的教学手段,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升,从而让课堂教学的质量得到优化。只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才能够真正彰显语文教学的内在,才能够凸显语文教学的优势。

比如,笔者在讲《十八岁和其他》一文时,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班级中的桌子围成半圆形,召开了一个小型“班级讨论会”,会议的主题围绕“我的十八岁”而展开。在此“会议”上,我给予学生自由,让他们畅所欲言。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到非常新鲜,往日积累的“怨气”似乎也一下子得到了释放。有的学生埋怨父母对自己不理解,有的学生则无奈于父母的思想落后。而我则引导学生说道:“如果父母一下子消失了,你们会有什么感想呢?”有的学生说要好好的“放松”一下,畅快淋漓地看电视;有的学生说要和同学一起好好玩一场;突然一个同学小声地说道:“我想,我会想念我的父母。”一时间学生沉默不语,似乎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之后学生再进行文章学习则可以领悟到更加深邃的内容,对于文章的认识也得到了升华。

教学形式与兴趣培养之间是一种潜在的“共生”关系,只有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欲望得以激发,也才能够真正让学生走入深度的语文学习状态中。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更加有趣、有意义的教学方式,拓展课堂教学的深度。

二、营造气氛,心智驱动

良好的教学气氛能够带给学生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添加动力。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建,并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能够从极具真实感的情境中感受文章的思想,让栩栩如生的情境驱动学生的心智,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效。

比如,我在执教《雷雨》时,便给学生安排了一个任务,那就是让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编排一个短剧,让学生变身而为“演员”,对该剧本进行演绎。学生领到老师的任务之后非常兴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学生自行组成小组,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对组中的“演员”角色进行分配,推举导演,而剧情的展开也同样是建立在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阅读和揣摩的基础之上的。

因为有了课下的准备,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非常好,并且在剧情演绎的过程中还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将人物的性格刻画得惟妙惟肖。正是这种极具演绎性质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的气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烘托,学生也能够通过表演主动地去了解文章内容,能够通过阅读产生自己的理解,进而对语文教学的重难点进行深入探索。

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非常多样化,不仅包括戏剧,还包括散文、诗歌、诗词等体裁。而这些不同体裁的文章与教学氛围相互依存,需要通过教学氛围的构建让学生深入理解其内容,让整个学习过程内化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存储。

三、渗透人文,全面发展

高中语文学科是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学科,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文字和语句的教学范围内,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拓展心灵的境界,通过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拓展,从而让学生的思想境界获得更高层次的提升,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和进步。

比如,笔者在执教《长亭送别》时,并没有回避学生在此年龄阶段所萌生的懵懂爱情情愫,而是通过这首曲揭开学生所憧憬的爱情的神秘面纱。我首先使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影片中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让很多女生潸然泪下。之后笔者让学生讨论,什么样的爱情是值得我们追求的,什么样的爱情可以被称为“好的”爱情,并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处的环境阐述自己的爱情观。这让学生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有的学生说可以为了爱情牺牲自我,有的学生说爱情应该是美好的。我并未对学生的观点进行任何评判,而是让学生思考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只有爱情。我们究竟应当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爱情,这让学生对于篇本文章的学习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高中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但还不够成熟。利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让学生对自身的成长进行深思,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要运用人文教学与思想成长的共生关系,帮助学生长大,帮助学生走好未来的路。

四、读写结合,升华素养

阅读与写作自古便被喻为“双生花”,阅读量的积累能够促进写作的发展,写作的熟练可以让阅读质量得到提升。教师在教学时,同样需要注重阅读与写作的相互促进,让学生在阅读与写作的相互作用下,获得思维的发散,对事物和文章形成多角度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我在执教《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时,并没有直接带领学生阅读文章,而是让学生谈谈自己所认识的西方文化。当前时代的共融性让学生对于西方文化并不陌生,并且谈论起来“头头是道”。之后我再让学生说说中国传统文化,进而让学生开始文章的阅读,探究“麦当劳”如何与东方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同时,我还让学生通过自行翻阅资料,以及生活中的观察,深入了解两者融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冲击,让学生在所有资料总结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学生通过阅读量的积累,通过实践的探索,通过生活的检验,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写出的文章也更加具有深度,真正达到读和写的融合。

在“共生”理念的背景下,学生的阅读不再是对文字的认识,不再是对语句的熟悉,而是一种与作者情感共鸣的探求;学生的写作也不再是简单的陈述,而是一种自我情感的表达,自我理论的阐明。教师要注重两者之间的“共生”关系,从更加多样化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共生”理念贯穿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始终,“共生”效应也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呈现。在新式教育盛行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积极探索多元因素之间的“共生”关系,探索构建“共生课堂”的有效手段,逐步走进语文课改的“深水区”,带领学生在语文的海洋中畅游。

上一篇:“反差行文”教学对中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研究... 下一篇:谈语文课的本色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