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提琴训练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09-13 09:57:39

浅谈大提琴训练的几个问题

我从事这门艺术已二十多年了,在实践中我也有不少体会,只不过是艺海中的贝壳,绝非珠宝,写下这星星点点,促使自己思考,探求真谛。

一、大拇指

在大提琴各层次的演奏者中,均可发现有的演奏起来很松弛,有的却僵硬,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这是大拇指状态所引起的。

大拇指与四个手指工作时是相对抗的,如果大拇指是直的状态,力点就到了指肚,那么大拇指就没有伸缩活动的余地了,大拇指根部的肌肉就会紧张起来,只要手的某一部分肌肉处在僵硬的状态下,那么整个手臂也就会僵硬起来,重起来,关节与关节之间的灵活性就失去了,而大拇指若是第一关节处在弯曲的状态下,它的根部肌肉是软的,造成能屈能伸的余地,整个手也就不会僵硬,使之工作时有了灵巧的可能性,所以,必须抓住两只手的大拇指问题,使其始终处在第一关节微弯曲,灵活的状态下演奏。

二、触弦点

琴发出的声音,是靠弓子在弦上的摩擦,使弦震动而形成的。可是有的拉出来的声音是那样的美妙,而有的是那样黯然,嘶沙。除了他的臂力和各部位配合,协调以及音乐修养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触弦点问题。一是触弦点不直,二是触弦点偏上(靠近指板了)。触弦点是个根本性的问题,解决好了,就使声音净化了。演奏者要注意运弓时水平面轨道的练习,以及持琴点(胸中点)的准确性。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训练时,绝对不能草率和急躁,往往还没有掌握就急于进行其他的练习。也就是说,要抓住这个问题,牢牢地掌握了才放手,这是奠定良好基础的第一步。

弓与弦应严格地保持呈九十度直角的方向运动,在开始练习时,“点”应尽可能靠近弓子。

三、三个换

即换弓、换把、换弦。

弓只有短短的七十多公分,我们的左手只有五个指头(按弦时只用四个指头),提琴弦也只有六十至七十公分(有效部分),音乐每进行一个乐句,都要进行这三个方面的换动,不然,音乐是无法进行下去的。

首先是换弓。换弓换得不好就出现一啃一啃的声音。如何消除这种声音,我们必须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运弓是以右手的大臂、肘、小臂、腕、各指关节等几个部分共同完成。而换弓是在弓的两头(弓根和弓尖)。在弓根时,是从推到拉的过程。弓推到了根时,我们的右手是大臂、拇指、中指、小指关节等这几个部分的运动,在向拉的方向转换时,食指第一关节要从放开的状态向内慢慢勾起的状态转换,腕子是处于从隆起到非常有控制的向下缓慢转动的状态,拇指、中指,特别是小指,起着平衡弓子的作用。在弓尖时,则是从拉到推的过程。弓运行到了弓尖,我们右手的力点从大臂转到了肘部,这时手指力点也转到了食指、中指、拇指,小指、无名指,这时处于休息放开的状态。在向推的方向转换时,手指关节就要抓起来,腕关节内侧要非常有控制的向上缓慢地推动(必须注意缓慢,否则就是错误的)。我们在练习时,往往是在动作的速度上出现了问题,因此,换弓时必须减速(减低弓运行的速度,而不是乐曲的速度),必须控制腕的突然、猛烈的起落,必须运用指关节的放开和抓起的动作,这三者的正确结合是换好弓的保证。

第二是换弦。换弦在分弓上是好处理一些,在这里主要讲的是连弓换弦。在这个问题上,演奏者往往是出现了不顾及弦的平行面而造成的问题。右手关节的上下运动和指关节的抓与伸的动作结合,就会形成极好的换弦动作。

第三是换把。换把是左手技巧中的主要技巧。西洋弦乐器是使用指板的,我们左手的运动,实际上是在指板上的运动。我们每按一个音,都是手指把弦压在指板上的运动。在进行每一个乐句时,都要进行一次不同手指的组合,这种不同手指的组合,也就形成了手指的不同的换动,否则音乐就无法表达出来。而这每一次的换动,就是换把。在换把中有近距离的伸张换把和依靠某一指的滑动的换把,这里主要讲依靠某一指的滑动换把。

依靠某一指的滑动换把中的这个“某一指”,是指从一指向另一指换动的前一指(或是同一指)。滑动的这个指头,本来是按在指板上的,当它进行滑行时,它就由压在指板上变成仅仅浮在弦上的运动,直到达到目的地才又压到指板上去,就形成了一个弧形,就像抛出去某物的一种状态,左手拇指也随着上面指头的运动,在不改变原来与其它手指关系的形态下,在拇指指头的内侧或外侧,不用力的微弯曲的上下滑动(在低把位滑动靠内侧,在高把位拇指把滑时靠外侧)。而完成换把动作除手指外,还有臂的垂直向下感觉,肘部的屈伸感觉和肘部到腕部的平行感觉,它要形成一个整体的运动,好像放大尺的每一个拐角一样,它是一个整体。

在这两种动作的前提下,再1-1;1-2;1-3;1-4;2-1;3-3;4-1;2-3;2-4;3-4;或反之。等等换把手指的结合中去一步步地练习滑动,滑动指要松驰,替换指要有力地画上弦去,在一丝不苟地磨练中,一定可以获得完美的换把了。

四、颗粒状

颗粒状对于两只手的含义是不同的。

对于左手来说,是手指触弦的方法问题。对于右手来说是指顿弓、跳弓、连跳弓的弓法而言。

在音乐中,有时需要非常温柔、甜美、述说、深沉的连惯乐句,这时是不需要颗粒状音乐的。但有时却非常需要干净、果断、有力、坚决、强硬的乐句来表达作者的感情,这就要求我们奏出来的音响是带颗粒状的音乐。而这两种对立的音响是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训练可以得到的,必须用不同的方法来训练。

我们的左手在指板上上下移动,如同田径运动员在运动场上跑步的腿一样,它有一个抬起、放下的动作要完成,而对于抬起放下这一对矛盾来说,主要矛盾方面在抬起。如我们在爬山上坡时,往往越来越感到的不是腿放不下,而是抬不起来。运动员们在训练时有的在腿上绑上沙袋进行练习,有的进行高抬腿训练,这些手段都是为了加大运动负荷量。我们的手指为了在需要跑得快的地方抬得起来,也必须在训练时,夸大手指抬起的动作。在抬起时做一个对抗压力的动作,即勾“弦”,这一勾一打的动作,就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勾指”、“打弦”的动作。在这种左手触弦的方法训练下,出来的音符自然是一颗一颗,粒粒饱满的了,不管右手使用什么手法,都可以达到颗粒性发音效果。在需要这种音响的时候,使用出来就行了。有时在要求很弱的乐句中,右手使用弱奏的弓法,左手也要使用这种办法,使乐句达到既轻而又清楚地效果。

右手在顿跳弓的训练中,首先要在顿弓上多下功夫。先在平衡点上做,每一个音要一压一放,一弓一个音、一弓两个音、一弓三个音……逐渐扩大,使右手对弓的平衡感觉完全掌握,使弓完全控制在手中,这时,手对弓的压力深度有了足够的认识,再进行连顿弓、跳弓和连跳弓的训练,使右手的颗粒状形成。在两只手都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再训练两只手的配合,主要是速度上的吻合。配合很重要,配合不好也达不到好的效果。

艺术的完美境界是无限的,艺术家在追求无限时就像哲学家在追求永恒那样没有终极。然而,谁付出的越多,谁就更接近真谛。

上一篇:艺术要创新 切忌模仿 下一篇:你所不知道的北欧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