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跨河发展背景下浑河滨水城市空间演变

时间:2022-09-13 04:20:24

浅析跨河发展背景下浑河滨水城市空间演变

【摘要】分析了在沈阳市提出跨浑河发展规划之后,浑河滨水区域的功能与空间变化,并在借鉴国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未来浑河周边城市空间的发展进行研究,希望对目前沈阳滨水空间的改善提供一定基础参考。

【关键词】空间演变;沈阳市;浑河。

中图分类号: B834 文献标识码: A

1.研究背景

靠近水可以获得原料和能源,河流两岸的传统工业发达、人口稠密,对于沈阳这座老工业城市来讲,工业既是城市的根基、又是污染的重要来源。长期以来沈阳的工业企业中,矿业、化工、冶金等行业的废水排放严重影响着浑河的水质。市场经济时代以降,当沈阳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重新焕发活力,也是传统工业走向尽头之时。沈阳市确定的从重工业城市向生态城市转变的发展定位,在城市空间布局上进行了重新规划,其中向南就是要越过浑河,跨河发展“北方浦东”。

有河流的地方就会有文化,有文化的追求就会有文明的姿态,浑河是代表着沈阳城市的形象和品位的母亲河。20年前,当浑南大部分还是农田,现在已经被大楼包围。当浑南开发起来之后,传统的主城区与浑南之间的浑河成为了沈阳的城市中心,但这仅仅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在21世纪,如果浑河是沈阳的城市中心,应该是什么样子?就像社会发展了需要转型,就像市场变化了产业需要调整,重塑浑河的功能和空间形态也是必然的趋势。

2.沈阳城市空间布局发展

2.1宏观视角中的城市建设

九十年代末期对于沈阳的城市建设是重要的时间节点,城市的方向开始发生转变的一个时间点。这一时期,我国许多地区骤然掀起了房地产热潮,房地产开发投资高速增长。城市的发展开始需要更多的土地,由房地产开发公司和城市政府共同“营造”城市的时代到来了。城市的发展开始跳出老城区的框架,向城市周边尚未开发的土地迈进。城市建设过程中,开发商选地与政府批地之间便形成一种互动关系,这使得城市建设过程当中,一些重要的设施逐渐的出现集聚化效应。2001年1月,沈阳市政府做出在高新区基础上建设浑南新区的战略决策,提出把新浑南新区建设成为“北方浦东”的战略目标,使得城市的发展日益趋向于浑河南岸,多条主要道路均向浑南新区方向延长,“向浑南发展”已经成为沈阳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

2.2微观视角中的浑南新区发展

沈阳市内五区是经过漫长历史发展形成的,在改革开放的前二十年里,城市建设与发展,依然围绕着老城区进行,这便使得老城区的发展容易走入高密度,低品质的误区。因此,为城市寻找新的发展用地,是必要且急迫的,城市在该阶段需要有能够承担新职能的建设用地。随着青年大街、二环快速路及若干条重要道路与浑南地区联通,商业和居住随之相应发展。经验上看来,在沈阳城市建设的过程当中以道路作为城市发展依托的模式一直存在,在城市骨架形成之后,城市道路自身的集聚效应也使得城市功能逐渐的丰满浑南的城市用地。

3.浑河与城市关系的演变

3.1浑河的功能演变

如同国内外大多数的滨水区转型发展一样,浑河进入城市,要承担引领城市走入后工业化时代的使命,自身的功能定位要首先做出改变。

2000年以前,浑河还是沈阳市南部的绕城河流。河岸南侧主城与苏家屯区之间仅有工农桥、公铁桥、浑河桥等少数跨河道路与之连接。浑南地区曾因被定性为浑河防汛泄洪区而长期人烟稀少。2001年前浑河北岸大多数用地还是用于工业为主、交通运输为主,沈阳境内段有大大小小数十个排污口持续排污,在环境监测公报中可以看到,氨氮和COD的指标很高。浑河也因环境的恶化而被市民排斥。

2001年之后,沈阳市提出了改善滨水区的可达性、亲水性,提高城市生活环境品质的目标,将浑河沿岸建设成为市民认可并喜欢的公共空间。浑河在沈阳境内的37个排污口,在2001年内被全部掐断。转变沿岸的工厂、企业打造成为广大市民的旅游休闲活动场所。将宝贵的岸线资源归还给城市公共生活。

随着“金廊银带”工程的推进,浑河既然转型融入城市的发展,就要适应沈阳城市发展的大环境、大方向。沈阳市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调整,“退二进三”是大的发展趋势,浑河沿线的用地也由原来的传统工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未来浑河将被打造成为符合人性的,适宜生活、办公、交流、创意的空间,既是沈阳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浑河能够发挥现代城市水系联系引导功能的前提。

3.2浑河城市空间形态演变

2000年之前,沈阳城市的建成区大多在北岸,城市仍然以方城、铁路附属地等区域为中心,虽然浑河沿线进行过几次大小规模不等的改造(如曾与夏宫齐名的浑河乐园,虽引进大型现代化游乐设施以及丰富的民俗特色休闲项目,规模堪比当时国内任何大型游乐场,但经营不久便夭折,一方面由于当时项目与城市的交通联系较弱,可达性差;另一方面是由于浑河整体生态环境较差,土地与水资源的利用未能统一协调。导致项目硬环境的恶化,出淤泥而不能自净),但是依然未能改变浑河与城市空间的关系。这些改造活动折射出当时沈阳对浑河改造利用过程中的困难、努力和局限。

从城市发展来看,随着城市发展重心的南移,城市功能的重组,特别是浑南新区的崛起,使浑河在区位、生态、环境、及城市文化的体现等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兀。在浑河北岸二环快速路南侧兴建五里河公园、沈水湾公园等公共活动场所,以及一条东起东陵西至阳光路的滨水休闲大道。服务主城区市民休闲娱乐。浑南新区开发后,浑河南岸又有一条滨河大道,但是从长青桥至胜利桥之间的岸线,“滨河不见河、沿河不成景”仍然是基本写照,也显然不能满足市民的生活需求。由于土地的不合利用和长期认识上的偏差,致使这些资源优势并未形成优美的城市面貌和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滨水资源利用极其不充分,

据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确立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浑河及其两岸地带经过十余年的开发建设,成为城市生态重建的原生之轴。因地制宜地创造了各功能区组团相互衬托,层次丰富的绿地,将浑河及其两岸的滩地、林带、动植物栖息地等作为生态系统恢复的原生地,向城市中心区扩展与延伸。沿河岸建设功能多样、种类丰富的公共服务设施以及适当开发地产业,利用建筑群打造沿河景观天际线。期望最终达到重建城市生态系统、改善人居环境、转变城市形象的目标。

4.浑河滨河城市空间发展趋势

在沈阳市整体经济转型过程中,城市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也必然面临相应的转变,其中也包括对浑河及其两岸的价值取向的转变。浑河的生态、休闲与文化价值有望得到重视,两岸有望成为城市新兴产业和城市服务功能的集聚区。新的规划依照政府制定的总体规划,遵循滨水区开发中公认的成功原则,完善功能多元化、生活化,保证良好的可达性与可视性以及连续的绿化、步行体系等城市物质功能。

针对浑河,确定了基于沈阳城市滨水文化特色重塑的非物质功能定位。浑河是市域内最具标志性和与生俱来的认同感的景观美学元素,具备成为城市乃至整个地域标志的先决条件。未来将是体现沈阳历史、地域文化特色的门户。

治理河水污染,优化浑河生态系统,促进人和水资源的和谐共融。利用滩地绿化,改善浑河生态环境,恢复浑河丰富的生态资源,形成沈阳市一条贯穿东西横跨千米的生态环境带。充分利用丰富的滩地资源,形成城市广场系列、公园系列、运动中心系列,增加公共活动设施,组织城市活动,形成开放的公共空间带。

以生态优先为出发点,在改善本区域景观环境质量的同时,完善城市的生态绿化体系;以公共开放性为立足点为所有市民提供多样性和可达性高的活动空间;交通组织规划也要纳入到全市的交通网规划中,尤其滨水区的公共交通系统和步行系统要与城市公交系统和步行系统相衔接。力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滨水区、充满活力的城市滨水区、多功能混合的城市滨水区、展现城市形象的城市滨水区。

结论

浑河两岸城市建设,推动周边土地价值不断上升,空间生产值不断增加。极化更多的经济活动,使浑河两岸滨水地区的经济密度不断增大,进而带动更多的人口及社会活动的集聚。浑河今后将吸引更多会展、商贸、信息、技术等行业(包括国家电网等大型央企的进驻),以及更多的生活服务,将成为沈阳市发展现代化服务业的缩影。像上海的陆家嘴一样成为城市的新地标,但不同的是,这个城市的公共中心是一个生态型的综合区,一个空间尺度宜人的城市建筑群体和功能先进完善的城市生活场所。

参考文献

【1】高永宏,沈阳市浑河滨水区开发战略研究,东北大学, 2005

【2】刘栋,沈阳浑河滨水区景观规划研究,甘肃农业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 2008

上一篇:浅析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修护处理方法 下一篇:浅析建筑施工中墙体裂缝问题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