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绿色施工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01 04:21:51

浅析绿色施工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随实施绿色施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环节。绿色施工是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多传统施工体系的创新和提升。在倡导绿色施工理念、贯彻绿色施工导则中、总承包单位应充分的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自觉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挥监督检查的作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绿色 施工 技术 项目应用

中图分类号:O434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概况

“苏地2009-B-34号”地块商业综合用房工程位于苏州市平江区人民路与312国道交叉路口。工程地下4层,地上裙房7层,塔楼地上35层,建筑高度162m。

2施工目标

以绿色施工为宗旨,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防止拢民,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创造环保、健康、舒适的环境。

3绿色施工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3.1 施工管理

3.1.1 组织管理

绿色施工涉及施工的全过程,与各参建位紧密相关,包括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总承包商、各分包商、供应商、生产厂家、检测机构等,为加强绿色施工的组织协调,在本工程管理组织机构基础上,成立绿色施工及节能减排小组,进行绿色施工及节能减排的组织管理工作。各成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形成规章制度,定期组织学习并贯彻落实。

3.1.2技术管理

项目一直把节能减排,绿色施工作为主抓重点,贯彻到施工全过程中,抓住每一个机会实施节能减排,推动绿色施工。

3.2 环境保护

3.2.1 环境公示

现场主入口处设置中建CI的“九牌一图”,明确规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氧气、乙炔气瓶分类存放,标准化气体存放笼贴有明显标示“氧气/乙炔屯放,禁止烟火”,在附近配备灭火器。油漆隔离存放并醒目安全标志,施工现场采取有效防毒、防污、防尘、防潮等措施,加强健康管理。

3.2.2噪声控制

施工现场的噪声控制执行GBl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规定的噪声限值,并按GBl2524《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进行声级测量。施工期间合理安排施工作业,防止噪声污染扰民,并自觉依法执行夜间22时至次日晨7时之间禁止进行产生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规定;中高考期间执行夜间20时至次日晨7时禁止施工的规定。

3.3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3.3.1节材措施

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减少水泥使用量。本工程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C40、C60,采用粉煤灰、矿渣粉复合双掺技术,并将粉煤灰、矿渣粉的掺量增至胶凝材料总量的35%,粗骨料用量增至1080kg/m3左右,与原配合比相比,平均降低水泥用量60kg/m3。

2)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

3)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整齐、美观,措施得当、建立健全保管制度、责任落实。

4)选用合适的材料运输工具、装卸方法,防止损坏和遗洒。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5)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

6)优化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

7)就地取材,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

3.3.2结构材料

1)钢筋网片采用工厂化专业加工。

2)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准确计算采购数量、供频率、施工速度等,在施工过程中动态控制。

3)推广使用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减少资源消耗。

3.3.4围护材料

积极的与业主设计沟通,优化门窗、屋面、外墙等围护结构的材料性能及施工方式,优化屋面和外墙的保温隔热材料的施工方式,例如保温板粘贴、保温板干挂、保温浆料涂抹等,减少材料浪费。加强保温隔热系统与围护结构的节点处理,尽量避免热桥效,做到经济适用。

3.3.5装饰装修材料

1)贴面类材料在施工前,进行总体排版策划,减少非整块材的数量。

2)与业主、设计进行沟通,优先采用非木质的新材料或人造板材代替木质板材。

3)防水卷材、壁纸、油漆及各类涂料基层必须符合要求,避免起皮、脱落。各类油漆及粘结剂随用随开启,不用时及时封闭。

3.3.6周转材料

1)本工程地下室施工阶段,模板体系采用短木方排架模板支撑体系,竖向支撑采取回收的废旧木方,节约材料购置成本以及节省大量的钢管扣件租赁费用。

短木方排架模板支撑体系

2)利用移动操作平台代替搭设脚手架,方便又节省材料。

3)木方接长再利用。

4)优先选用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的周转材料和机具。

5)优先选用制作、安装、拆除一体化的专业队伍进行模板工程施工。

3.4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绘制施工现场用水布置图,明确水源控制部位。

2)施工现场及生活区设置雨水收集池,可用于消防以及降尘。

3)施工现场喷洒路面、绿化浇灌尽量少的使用市政自来水。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专人负责,禁止水龙头无人管理。

4)施工现场供水管网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施工用水和消防用水,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

3.5 节能与能源利用

3.5.1节能措施

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

3.5.2机械设备与机具

1)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完善设备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

2)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机电安装可采用节电型机械设备,如逆变式电焊机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电动工具等,以利节电。

3)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

3.5.3 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

1)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的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使其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

2)临时用房墙体、屋面使用隔热性能好的的材料,减少夏天空调、冬天取暖设备的使用时间及耗能量。

3)办公区、生活区采用限流自动控制装置,避免电压不稳破坏电器,现场临时用电均采用自动控制装置。

3.5.4施工用电及照明

1)临时用电优先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临电线路合理设计、布置,临电设备宜采用自动控制装置。

2)照明设计以满足最低照度为原则。

3.6 集中用地管理

建设工程临时用地包括施工区、加工区、办公区、生活区等。本工程临时用地根据 “集中居住、封闭管理”的原则进行布置。

3.6.1集中用地指标

1)根据施工规模及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如临时加工厂、现场作业棚及材料堆场、办公生活设施等的占地指标。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

2)现场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90%。

3.6.2用地保护

1)对深基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

2)红线外临时占地尽量使用荒地、废地,少占用农田和耕地。工程完工后,及时对红线外占地恢复原地形、地貌,使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3.6.3施工总平面布置

1)施工总平面布置做到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为施工服务。

2)施工现场搅拌站、仓库、加工厂、作业棚、材料堆场等布置尽量靠近已有交通线路或即将修建的正式或临时交通线路,缩短运输距离。

3)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经济、美观、占地面积小、对周边地貌环境影响较小,且适合于施工平面布置动态调整的多层轻钢活动板房标准化装配式结构。生活区与生产区分开布置,设置标准的分隔设施。

3.7发展绿色施工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

项目部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发展适合绿色施工的资料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对落后的施工方案进行限制或淘汰,鼓励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推动绿色施工技术的创新。拟组织绿色施工技术攻关和创新的项目及内容:

3.7.1地下室施工阶段采用大直径深井井点封闭降水

项目土方开挖及地下室施工阶段采用大直径深井井点降水,并进行动态管理,根据监测水位的高低关闭或者开启降水井。而基坑支护采用地下连续墙+高压旋喷桩+三轴搅拌桩形成止水帷幕垂直支护,形成封闭降水,有效的减少了地下水的抽排。

3.7.2施工过程水回收利用技术

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环场明沟及生活区暗沟等将生产、生活废水、雨水收集后,经过雨水渗蓄、三级沉淀等处理,集中存放,用于施工现场降尘、绿化和洗车,经过处理的水体经检测达标用于结构养护用水,以及混凝土试块养护用水、现场砌筑抹灰施工用水等。

3.7.3工业废渣及(空心)砌块应用技术

为节约能源,本工程采用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技术及施工技术;地下室防火分隔墙及设备用房围护墙除钢筋混凝土墙外,其它均采用200mm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地上结构填充墙体使用200mm厚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

3.7.4建筑外遮阳技术

本工程在屋面上方有一巨型的装饰轻型构架,可起到对屋面遮阳的作用。

4总结

我国绿色施工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试点和示范工程,总结经验,引导绿色施工的健康发展。实现节能减排及绿色施工是社会环境,社会资源的要求,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切实按照绿色施工相关要求做好现场绿色施工,我们施工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会有明显提高,企业社会信誉和影响力也会得到提高。吴地中心项目通过过程中的探索培养处了一批绿色施工节能减排的骨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上一篇:浅析民用机场净空保护管理办法 下一篇:浅析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修护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