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时间:2022-09-13 04:18:44

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摘要:中小企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融资难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介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并对美国、日本和韩国的中小企业融资体制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美日韩三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先进经验,并从中得出对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启示。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启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劳动就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融资困难却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事实上,这一问题在世界各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世界上经济发展较为成功的国家无不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融资瓶颈问题。因此,研究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经验,对于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制,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瓶颈,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美国、日本和韩国的中小企业融资体制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了对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制的启示。

一、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及融资难的原因

(一)中小企业融资方式

多数学者在研究融资体制时,将不同国家的主要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按不同分类方法主要分为两种:

1.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

内部融资为同一经济体内的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具体包括三种形式:资本(除股本)、折旧基金转化为在投资和留存收益转化为新增投资。外部融资指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储蓄向投资转化,及企业通过一定方式从外部融入资金用于生产经营或投资。

2.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指企业作为资金需求者向资金供给者直接融通的方式,主要包括股票融资、债券融资、政府拨款、占用其他企业资金、民间借贷以及内部融资等;间接融资,则是指企业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向资金供给者融通资金的方式,主要包括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融资租赁、票据贴现等方式。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1.中小企业易受环境的影响,规模小 ,风险大,难以获得投资者的支持。中小企业素质普遍不高,大多为私营企业或合伙企业,管理水平落后,经营风险大,信用观念差,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不透明,使得金融机构不能把握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增加了放款风险。

2.中小企业资产少,负债能力有限

一般而言,企业的负债能力是由其资本金的大小决定的。从各国的情况来看,美国的中小企业负债水平较低,一般都在50%以下;而意大利、法国等欧洲国家中小企业的负债水平一般在50%以上。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在70%左右。

3.资产泡沫化诱使大量资金逃离中小企业。当前,我国流动性仍属充裕,但存在结构性问题。与中小企业“求资若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房地产、收藏品、贵金属等领域“钱流涌动”,投机炒作导致部分产品价格畸高,泡沫化现象严重。资产泡沫化呈现的高收益假象,不仅使银行存款“搬家”,而且还诱使许多企业资金逃离实业,加剧了中小企业资金紧张。

4.我国金融整体发展滞后影响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是银行数量少。据统计,美国有8000多家银行,而我国仅300多家;直接融资不发达,仅占18%,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市场准入门槛太高,大量民间资本被拒之门外;信用担保业不成熟;缺乏金融创新。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比较

大多数学者在研究融资体制时,以发达国家为主要研究对象,将不同国家的中小企业融资体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证券市场导向型融资模式,即直接融资模式,以美国为代表;另一类是银行导向型融资模式,即间接融资模式,以日本为代表。鉴于20世纪60、70年代以来,新兴市场的崛起给世界经济带来的重大影响,笔者选取韩国为代表,将其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的成功经验也纳入到考察范围中。新兴市场经济体在融资体制上呈现出直接融资模式与间接融资模式结合的特点,姑且称之为混合型。

(一)美国的中小企业融资

1.法律保障。美国有一套严密的法律规范,为中小企业创造有力的自由竞争环境。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小企业投资法》后成立了小企业投资公司(Small Business Investment Company,简称SBIC),对中小企业提供长期资金支持,与政府和私人公司合作扶持和培育中小企业。根据《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法》,美国国会在1982年制定了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计划,规定所有向其他部门划拨研究与开发费用超过1亿美元的政府有关部门,必须按一定的比例向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计划提供资金,用于援助其开展科技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另外,《反托拉斯法》、《小企业法》等维持、促进了公正和自由的竞争,保护了中小企业的利益。

2.专业管理机构。1953年设立中小企业管理局(SBA),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其基本职能是:制定中小企业发展方针;同国会及相关部门沟通;提供资金支持;对立法及其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供管理、技术、营销、咨询等多方面的服务。政策方面的倾斜主要包括: (1) SBA向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前景较好的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贷款。(2)SBA向遭受自然灾害的中小企业提供自然灾害贷款。(3)中小企业的创新研究资助。此外,SBA通过向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使其获得商业银行贷款。包括:(1)一般担保贷款。对75万美元以下的贷款提供总贷款额75%的担保,对10万美元以下的贷款提供80%的担保。(2)少数民族和妇女所办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3)少量的“快速车道”贷款担保。(4)出口及国际贸易企业的贷款担保。

3.发达的资本市场体系。美国的资本市场层次多样,功能完备,使得不同规模、不同需求的企业都可以利用资本市场融资,获得发展的机会。NASDAQ市场的上市条件较低,非常有利于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上市;而 OCT市场则可以为退市公司和更小型公司提供股票转让服务。其中在纳斯达克上市是美国中小企业的一种重要融资渠道,该市场为中小企业的资金运转提供了有力保证。1971年,美国全国证券经纪商协会建立了以高成长的中小企业融资上市为主要目的的、第二板性质的全国证券经纪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由于其融资的灵活性,使得二板市场更符合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的融资需要,极大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筹资发展。

4.有广泛的民间融资机构。在美国,有多种形式的民间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服务,如合作社,这是采用个人或企业投资入股的方式组成的信用机构,为其成员提供贷款,以储蓄为先决条件的储蓄贷款金库也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为了获得高收益,美国民间风险投资公司对进行创新投资的中小企业纷纷投入资金,为那些难以从一般渠道得到贷款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促进了中小企业的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

(二)日本的中小企业融资

1.法律保障。日本也制定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许多法律和法令, 1963年制定了《中小企业基本法》,它是日本中小企业发展的纲领性法规,被称为日本的中小企业宪法,在此基础上制定和修订了《中小企业投资扶持股份公司法》、《中小企业现代化资金扶持法》等法规。这些法律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日本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振兴,促进了日本中小企业融资机构的规范发展,提高了其资产质量和经营的安全性,保证了其健康平稳地运作。

2.专门的管理机构。建立全国性的、非盈利性的中小企业政府管理机构,协调领导整个中小企业融资,并以优惠条件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和担保。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自有资本少、信用相对较差,而其贷款数量小、期限短、条件苛刻、利息高、担保要求严格,不利于其向民间金融机构贷款,故在日本主要是都市银行、地方银行以及信用银行等中小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日本还设立了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即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国民金融公库、商工组合中央金库,这些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一般利率较低、期限较长、担保要求较松。此外,日本还有两家服务于产业性中小企业和区域性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环境卫生金融公库和冲绳振兴开发金融公库。政府成立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日本对中小企业实行优惠贷款的主渠道。

3.综合性的中小企业信用保险体系。日本政府在1951年成立信用保证协会; 1958年根据《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法》设立了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为中小企业从民间金融机构借款的债务进行担保;1961年日本建立了机械设备信用保险事业;1984年机械设备信用保险事业并入了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 1999年7月1日,日本政府成立了中小企业综合事业团,将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并入其中。目前,日本中小企业信用补全机制包括信用担保和信用保险两方面。信用担保工作由中小企业综合事业团的信用保证协会承担,信用保险工作由中小企业综合事业团的信用保险公库完成。日本政府的信用担保体系,极大地增强了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能力。

(三)韩国的中小企业融资

1.创业和技术革新的扶持。(1)提供创业资金。根据《中小企业创业支援法》的规定,设立“地方中小企业培育资金”,提供低息并允许分期偿还的贷款。(2)实行减免税收优惠政策。(3)提供技术革新资金扶持。(4)促进中小企业间协作。

2.金融机构贷款支持。规定全国性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及外国银行分行有义务向中小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设立产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和担保;设立中小企业创建支持公司对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

3.危机持扶。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建立“中小企业共济事业基金”解决资金危机,提供中小企业整体经营的稳定保证。

4.融资担保体系。韩国是亚洲第二个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计划的国家。早在1976 年韩国政府就建立了信用担保基金,主要任务是为向金融机构贷款缺乏担保品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截至2007年6月,已有77个全国性的分支机构。2006年韩国中小企业通过信用担保计划获得的贷款额占中小企业总贷款的 37.1%,担保余额达 189.16 亿美元。此外,韩国政府在信贷担保方面有一个明显的特色,即建立了中小企业共济制度,通过中小企业的相互保证、风险分担的原则,借助成员之间互助的力量,在无须动产及不动产担保下,取得金融机构的贷款。

5.法律保障。为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韩国政府于1986年颁布实施了第一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中小企业支援法》。1995年,韩国政府又将已有的各类中小企业的基本制度综合为“中小企业创业振兴基金”和“中小企业共济事业基金”两个中小企业资金支持制度,这些法规条例对中小企业主管机构的设立和职能及其服务辅导的范围方式、中小企业的融资与保证、税捐减免、公共工程的配合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

综上,虽然美、日、韩三国中小企业融资各具特色,但也同时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共同的成功经验:第一,提供法律保障和组织支持;第二,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第三,中小企业融资创新,如创建和拓展二板市场等。这些举措对于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制有很大的启示。

三、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启示

1.建立健全法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法律保障。立法先行是扶持和规范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的重要措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制定,表明我国在以立法形式促进中小企业融资体制的建立完善上,已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广大中小企业融资、发展提供了原则性的法律保障。但是这远远不够,我们还要制定更为具体的法律法规,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中小企业融资法》、《中小金融机构法》等,使执法更具可操作性,规范中小企业融资主体的责任范围、融资办法和保障措施。

2.建立专门的政府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组织保障。中小企业由于先天不足,在信贷市场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融资困难。这实际上是自发的市场机制缺陷的一种体现,要解决这一矛盾,政府的干预成为必然。我们应该建立起专门的政府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组织保障;并赋予已有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新的职能,即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3.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鉴于我国的国情,国家财政不可能对中小企业提供大量的拨款和低息贷款,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由中小企业管理局统一负责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我国的信用担保计划可以考虑借鉴美国模式,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贷款的80%提供担保,商业银行承担20%的余下风险,以激励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而又能规避道德风险。

4.发展风险投资,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创新。我国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和完善创业投资机制,采取多种形式扩大中小企业的创业投资资金渠道。一方面,应采取适当措施鼓励外资和民间基金进入风险投资;另一方面,政府不宜直接进行风险投资运作,但应采取适当税收和补贴措施,鼓励风险投资。

5.鼓励股份制改造,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全治理结构。股份制本身就是一种融资制度,其实质是令企业的治理结构规范化,以利于股权的转让与交易,从而有利于外部融资。规范的股份制企业治理结构,使潜在股权投资者有保障享有同等的股东股利,从而起到保护投资者的作用。此外,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公司财务制度的完善,财务披露的明晰,减少信息不对称,减少银行信贷的风险,鼓励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

参考文献:

[1]林鹭,日本中小企业融资及借鉴,[J],现代营销,2007年,第8期。

[2]刘祥达,从欧美国家经验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J],资本纵横,2003年。

[3]罗鹏,韩国中小企业融资措施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路径的启示,[J],现代商业,2007.

[4]李年宰,韩国中小企业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1年12月。

[5]柳斌,美国小企业融资经验对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启示,金融经济,2007年。

上一篇:美国商业银行信用评级监管经验及启示 下一篇:招商引资:产业转移背景下的边际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