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意外成就精彩

时间:2022-07-12 09:59:25

在一次语文公开课上,我正运用精心设计的课件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着《家》这一课。当教学进入尾声时,我让孩子们拓展说话:“你还知道谁是谁的家?”这时,不少小手举了起来……听着孩子们精彩的发言,我的心里格外高兴。也就在此时,我突然听到下面有个压抑不住的声音:“沼泽地是死人的家。”尽管声音很轻,可还是被同学听到了,课堂上随即响起一阵哄笑声。原来是班上一向表达能力很弱的小晨,竟然在公开课上说出了这种突兀的答案。因一时难以评点,我的眼神掠过了他,继续着下面的教学。

课后,我陷入了沉思。对于学生“节外生枝”的发言,老师究竟该怎样对待才是呢?有鉴于此,我选读了有关教学杂志,当看到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善于以灵活的课堂教学机智,将学生的突发话题处理得当、精彩,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又“顺理成章”引领着课堂教学的发展时,我深受启发。比如特级教师高本大在执教传统课文《革命烈士诗二首》中的《囚歌》时就十分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上课伊始,他让孩子们边读边想,积极质疑。就在此过程中,有个孩子举手提问:“叶挺将军到底想不想出狱?能不能出狱?”此问一出,教室里顿时七嘴八舌,大家纷纷议论。同学们有的说:想;有的说:不想;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利用这个时机,高老师马上引导学生进入新环节――请孩子们以诗文原句为依据,分别说出理由。为使学生更准确理解诗文主旨,高老师组织了有效的评点和小结:“是人,都想自由。但高贵的人,怎能当狗?!要当了狗才能自由,宁可一直被囚……叶挺将军‘为着正义,愿把牢底坐穿’的献身精神定会在人们心目中永生!”……高老师顺势而为的教学机智,不仅使课堂教学“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也很好地激发了大家的学习自信。

真实的课堂是动态的课堂,我们面对的是各具个性的学生,有时就会有各种不同的声音。那么教师如何化解“意外”,让这些“意外”转化成宝贵的教学资源,进而衍生出课堂教学的精彩?

一、放慢脚步细倾听

课堂教学应随着课堂教学的变化及时调整节奏。当课堂中出现不同的声音时,教师不能为了避免节外生枝而置若罔闻或一带而过。每当此时,教师不妨放慢教学节奏,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知道,正是这些奇思异想,或者奇谈怪论,有时恰恰就是学生真正自主学习的表现,甚至更是学生在课堂上生命之力的真切涌动。

如果当初我在上《家》一课听到小晨说“沼泽地是死人的家”时,我是否应该这样说:“是的,你说得很对!有些沼泽地是很可怕,会使有的人经过时失去生命。那这些人愿意把可怕的沼泽地当作自己的家吗?想想看,家应该是多么温暖的地方啊!”如果当时我能在课堂上拿出一点时间倾听这位孩子的发言,并借助他的发言,顺势引导孩子们理解“家”在情感上的真正含义,那就既可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理清应有的思路,又可保护这个小男孩的自尊心。如能作这样的处理,那这节课的教学就没有遗憾了。

二、研读文本善预设

课堂的精彩主要不是靠设计而得,它必须依仗于教师教学中的随机生成。面对学生“节外生枝”的发言,更需教师的教学智慧。而智慧来源于教师丰厚的文化积淀及对文本的细心研读。

如上《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当学到“荷叶像一把大伞,静静地在荷塘举着。小鱼来了,在荷叶下嬉戏;雨点来了,在荷叶上唱歌……”时,我执行了这样的教学预设:“小朋友,现在夏姐姐要送给大家一次变身的机会。你想变成荷叶、雨点还是小鱼?说说你的理由。”我的设计意图很明显,就是期待学生选择变荷叶,体会荷叶的乐于助人,也体会荷叶帮助别人所获得的快乐的心情。孩子们的回答大多是想变成活泼的小鱼、可爱的雨点、飞来飞去的蜻蜓。最后,我只能无奈地问:“你们还有谁想变成荷叶吗?”“我想变荷叶!”终于有位小朋友站起来说出了这句话。我知道,最后的回答此时已显得很牵强、很生硬。

要上好阅读课,细读文本是基础。课后,我打开课本,又一次静下心来潜心涵咏。我一遍遍朗读课文,一遍遍推敲词句,读着读着,我感觉自己的心弦被拨动了,我听到了来自文本的呼吸!第二天,我又走进课堂,与孩子们继续了这样的对话:

师:美丽的蜻蜓妹妹,你站在荷叶上干什么呀?”

生:我飞了一天累了,在荷叶上休息一会儿。

师:小鱼呀小鱼,夏天的太阳火辣辣的,你还在那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你不觉得热吗?

生:有荷叶姐姐替我挡着太阳,一点儿也不热呢!

师:小鱼儿,你想对荷叶姐姐说些什么吗?

生:谢谢你,荷叶姐姐,你真是乐于助人呀!

师:荷叶姐姐,你整天举着大伞站在荷塘里,累不累呀?

生:看到小鱼、蜻蜓、青蛙这些小动物那么开心,我累一点也没关系的!

师:那你觉得开心吗?

生:当然开心呀!

师:小朋友,做一片大大的荷叶,多幸福啊!让我们一起读出荷叶姐姐的幸福、快乐吧!

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孩子们对文本的理解及情感的体验水到渠成,大家纷纷举手说要做一片最美的荷叶。因为帮助别人,自己也能得到快乐,我的心中也充满了喜悦。如此引导,催生了课堂的精彩。

三、直面争议巧探究

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说:“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和快乐。”当学生面临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持有不同意见时,教学的流程不必按部就班,可以随着实际情境及时变奏。根据实际情况查缺补漏、探索未知,那才是活的课堂。其次,教学的内容也不是板上钉钉,而是可以在生成中适当变换。

有节阅读训练课上,我为学生们提供了一篇短文。大致内容如下:小红来到集市上,看见一个老爷爷在路边卖青蛙,旁边围了很多买者。小红看见后连忙劝阻: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快把它们放了吧。其中有道说话训练题:你觉得小红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想对小红说些什么?不少同学都说小红是个善良、有爱心、爱护小动物的孩子,要向她学习。当喊到小韩同学时,他的答案让我愣住了:“我觉得小红很傻。我想对她说:跟这样一个卖青蛙的老人有什么道理好讲的呢?”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油锅似的,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我决定抓住机会,让孩子们好好辩论。

反方:《狼和小羊》这篇课文,已告诉我们跟狼这样的坏家伙讲道理是没用的。所以小红也没必要跟老爷爷讲道理。

正方(反驳):老爷爷的做法虽然不对,但他没有像狼这样凶恶的本性呀!

反方:他已经捉青蛙了,讲道理已经来不及了。

正方(立即反驳):老爷爷也许并不知道青蛙对我们人类有很大好处。一旦他明白了道理,下次就不会再去捉青蛙了。

反方(有点词穷):反正光靠小红劝告没用。你看不是那么多人都在买青蛙吗?

正方:正因为大家都不管这件事情,所以小红更应去劝告。小红这样做是很有主见和勇气的!

……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对语言文字的训练,更是有机培养学生正确道德观的重要平台。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感知、把持这些元素,会有难度。但经过诸如上述的辩论之后,相信孩子们总能心领神会。我想,教授知识容易,培植学生正确的道德感、价值观很难。而用心让学生深入探求,一定会让他们在化难为易中逐步学到终身受用的一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学过程可以预设,但不可能完全预设。因为教学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复杂性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维的人;每个教学时刻都是一个具体的情境。当面临一次次“节外生枝”的挑战时,就需要教师以科学、艺术化的处理去加以应对,以“以学定教、教高于学”的方法去进行教学,“顺水推舟,借风行船”,必能演绎课堂上的别样精彩。

(顾文新,苏州市吴中区苏苑实验小学,215100)

上一篇:混合所有制经济可有多种实现途径 下一篇:以海洋文化促进德育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