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地下防水工程做法的一些思索和看法

时间:2022-09-13 04:01:17

有关地下防水工程做法的一些思索和看法

摘 要:防水工程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占有重要地位,防水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土木工程的使用功能、寿命。特别是在地下工程中,基础长久的受地下水的浸透与侵蚀,对建筑本身有着非常大的负面影响,所以要十分注意地下防水工程的做法和质量。

关键词:防水混凝土;砂浆防水;卷材防水

1. 引言

地下水一方面对地下建筑有着渗透作用,而且地下建筑埋置越深,渗透水压就越大;另一方面地下水中的化学成分复杂,有时会对地下建筑造成一定的腐蚀和破坏作用。因此地下建筑应选择合理有效的防水措施,以确保地下建筑的安全耐久和正常使用。

2. 地下防水工程做法:

2.1 结构防水混凝土施工

结构自防水是以调整结构混凝土的配合比或掺外加剂的方法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抗渗性、抗蚀性,满足设计对地下建筑的抗渗要求,达到防水的目的。

(1)施工工艺要求

1)模板应平整且拼缝严密不漏浆,模板支撑应牢固稳定,结构内的钢筋或绑扎钢丝不得接触模板,以免水沿其缝隙渗入。当需要对拉螺栓固定模板时,应在预埋套管或螺栓上加焊止水环,阻止渗水通路。

2)绑扎钢筋时,应按设计要求留足保护层。严禁钢筋垫钢筋或将钢筋用铁钉、铅丝直接固定在模板上,以防止水沿钢筋侵入。

3)应采用机械搅拌防水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应少于120s;对掺入外加剂的混凝土,应根据外加剂的技术要求确定搅拌时间。

4)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混凝土拌和物产生离析。如出现离析,则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当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灰比的水泥浆或二次掺加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搅拌。

5)混凝土浇筑应分层,每层厚度不宜超过30~40cm。在浇筑地点须检查坍落度,每工作班至少检查两次。

6)防水混凝土必须采用高频机械振捣,振捣时间宜为10~30s,以混凝土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必须依次振捣密实,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掺加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时,应采用高频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

7)防水混凝土的养护对其抗渗性能影响极大,特别是早期湿润养护更为更要,一般在混凝土进入终凝(浇筑后4~6h)即应覆盖,浇水湿润养护不少于14d。防水混凝土不宜采用电热养护和蒸汽养护。

(2)施工缝留置

地下工程中,施工缝的防水处理是关键。

施工缝有水平和垂直两种。工程中多用水平施工缝,垂直施工缝尽量利用变形缝。

地下室墙体与底板之间的施工缝,应在高出底板表面300mm的墙体上;地下室顶板、拱板与墙板的施工缝,应留在拱板、顶板与墙交接处之下150~300mm处。

(3)贯穿铁件处理

地下建筑施工中墙体模板的穿墙螺栓,穿过底板的基坑围护结构等,均是贯穿防水混凝土的铁件。地下水较易沿铁件与混凝土的界面向地下建筑内渗透。为保证地下建筑的防水要求。可在铁件上加焊一道或数道止水铁片,延长渗水路径、减小渗水压力,达到防水目的。

2.2 水泥砂浆防水层施工

水泥砂浆防水层包括普通防水砂浆、掺外加剂或掺合料防水砂浆和聚合物防水砂浆等,宜采用多层抹压法施工。水泥砂浆防水层适用于埋置深度不大,使用时不会因结构沉降,温度、湿度变化以及受震动等原因而产生有害裂缝的防水工程。

防水层施工前,必须将基层处理好,使基石表面潮湿、清洁、平整、坚实、粗糙,利于与防水层粘结牢固。基层处理时,必须浇水充分湿润。防水层施工,务必做到分层交替抹压密实,才能保证防水层具有较高的抗渗防水性能。

1)第1层素水泥浆厚2mm,分两次抹压密实。基层浇水润湿后,先均匀刮抹1mm厚素灰作为结合层,并用铁抹子往返用力刮抹5~6遍,然后再抹1mm厚的素灰找平层,厚度要均匀,抹完后,用湿毛刷或排笔蘸溶于防水剂的水在素灰层表面依次均匀涂刷一遍,以堵塞和填平毛细孔道,增加不透水性。

2)第2层水泥砂浆层厚5~7mm,在素灰初凝时进行。抹压要轻,以免破坏素灰层,但也要使水泥砂浆层压入素灰层约1/4左右,以使第1、2层结合牢固。水泥砂浆初凝前,用扫帚将表面扫成横条纹。

3)第3层素灰层厚2mm,待第2层水泥砂浆凝固并具有一定强度后(—般隔24h)进行,以免影响2、3层之间的粘结,形成空鼓。

4)第4层水泥砂浆层厚5~7mm,操作方法同第2层水泥砂浆。

5)第5层仍为素水泥浆,厚1mm。

2.3 卷材防水

卷材防水层的优点是:防水性能较好,尤其是有良好的韧性,能适应结构振动和微小变形,不致被拉裂,并能抵抗酸、碱、盐溶液的侵蚀。但卷材机械强度低、吸水率大、耐久性差、发生渗漏时难于修补,热施工操作复杂,劳动条件差、耗能多等。尽管如此,目前卷材防水层在国内仍占有一定的地位。

(1)卷材防水层施工

1)施工方法

主体结构卷材铺贴层数,视水压大小和防水要求而定,一般最大水头大于或等于3m时为3层,3~6m时为4层,6~12m时为5层。

铺贴方法:地下防水工程一般把卷材防水层设在建筑结构的外侧,称为外防水;受压力水的作用紧压在结构上,防水效果好。外防水有两种铺贴方法,即外防外贴法和外防内贴法。

①防外贴法

先铺贴底层卷材,四周留出卷材接头,然后浇筑构筑物底板和墙身混凝土,待侧模拆除后,再铺设四周防水层,最后砌保护墙。

先铺平面,后铺立面,交接处应交叉搭接;卷材接茬的搭接长度,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为150mm,合成高分子卷材为l00mm,当使用两层卷材时,卷材应错茬接缝,上层卷材应盖过下层卷材。

②外防内贴法

先在主体结构四周砌好保护墙,然后在墙面与底层铺贴防水层,再浇筑主体结构的混凝土。卷材宜先铺立面,后铺平面。铺贴立面时,应先铺转角,后铺大面。

2)施工工艺

①基层处理

基层必须平整牢固,表面应清洁干燥。铺贴卷材前,应在基面上涂刷基层处理剂,当基面较潮湿时,应涂刷湿固化型胶粘剂或潮湿界面隔离剂。基层处理剂可采取喷涂法或涂刷法施工,喷、涂应均匀一致、不露底,待表面干燥后,方可铺贴卷材。

②卷材铺贴

粘贴方法:热熔法或冷粘法。铺贴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应采用热熔法;铺贴合成高分子卷材采用冷粘法施工。热熔法施工方便、粘贴牢固,使用广泛,可在环境温度不低于-10℃时施工。冷粘法应在温度不低于5℃时施工,不需现场配料、加热,施工方便安全、速度快。铺贴时,把搅拌均匀的冷粘结剂均匀徐刷在基层上,涂刷宽度略大于卷材幅宽,厚度1mm左右。干燥10min后,按顺序铺设油毡,并用压辊由中心向两侧滚压,排出空气,使卷材与基层粘牢。对粘结不严密的部位,重新涂冷粘结剂粘贴。

3. 结语

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关系着建筑物结构主体自身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只有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 ,才能真正确保地下室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从而切实有效的避免渗漏这一质量通病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2] 李杰.浅谈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技术[J].科学之友,2009,(9).

上一篇:混凝土及砌体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下一篇:浅述新时期高层建筑火灾特点、扑救对策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