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任务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

时间:2022-09-13 03:51:53

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任务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

摘 要: 作为教师应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发展与人沟通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网络 高职英语 任务型 研究性学习模式

五年制高职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教学中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发展与人沟通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听觉和视觉手段,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笔者通过近三年的思考和实践,逐步现成了一种高效的、可行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效果显著。笔者所任教的班级经过实验后,英语成绩普遍有了一定的提高,更主要的是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学习英语的热情空前高涨。

一、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源于瑞士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这种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个体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知识不是简单地通过教师的传授而得到,而是每个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人际间的合作,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建构的,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其四大要素。因此,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被灌输对象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采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任务型教学理论

任务型教学理论是一种以语言学习者为中心,符号语言习得规律的教学理论。它的创始人Prabhu认为:“Students may learn more effectively when their minds are focused on the task,rather than on the language they are using.”他的原则是“意义至上,使用至上”。这就要求学习者在活动中以交流为目的,真实地使用语言。任务型教学理论提倡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真实生动的活动,促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为完成某个任务或解决某个问题不断调用存储在大脑中的“词语库”,使原本孤立的语言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学会用已学的知识把任务完成好,从而培养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3.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定专题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其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接受老师的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叙述自己负责实践的课程,而不是由教师包办代替的。它重视结果,但更重视学习过程。研究性学习有三种形式,一是个人独立进行的研究思考;二是个人与班级全体进行讨论;三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而其中小组合作形式是最有效的形式。

二、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任务型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可行性

当前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尤其是局域网、校园网的开发和运用,为开展这一课型提供了有效硬件保障。另外,现在高职生已具备了一些网络知识和查询信息的能力。同时他们已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能阅读一些简单的英文资料,并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并能用英语表达他们的思想。其中不乏能制作Powerpoint和Flash的高手。这些都为这一课型的实施提供了“软件”保障。

2.高效性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具有呈现音频、视频、图像、动画、文字等多种媒体的能力,能有效地将学习者置身于同母语习得相仿的语言环境之中。在这种语言环境中,学习者能迅速克服心理障碍,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此外,多媒体形象化的教学手段能够拉近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在呈现语言材料的同时伴随着相应的图像、动画或生动的过程演示,避免了抽象的解说和枯燥的练习,让学习者身临其境,从而大大提高学习者的兴趣,课堂的容量也随之大大增加。

3.合作性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基于网络的任务型研究性学习模式要求学生去独立探究,更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建立起学习共同体,并成为其中一员。在共同体内(一般4―6人组成)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协商讨论完成任务。既开发了每个学生的潜能,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并且只有全组成功地完成了任务,个人才算达到了目标。这也就变个体学习活动为组内合作和组际竞争,变单向交流为多向交流。

三、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任务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教学步骤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任务型研究性学习模式通常有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课前热身

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有针对性地收集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资料。在课前热身时可播放一首与本课有关的歌曲或音乐,可呈现画面,也可展示一些实物,起到“预热”的效果。

步骤二:呈现

教师可运用影片片段、图片剪辑设置一些问题,也可通过学生的活动或当前的情景和形势,灵活机动而不留痕迹,自然地导入本课话题。

步骤三:布置任务

教师应明确而又具体地告诉学生本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应该完成的任务。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然后,给每一个小组一个任务。这些任务都应是为完成总体目标而设置和准备的。

步骤四:执行任务

教师应要求每个小组推选一名组长,其他人任记录员、制作员、资料员等。教师应鼓励和挑选不同的人担任不同的角色,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以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小组成员带着各自的任务分头去查找资料。在初级阶段,为了避免学生网上“漫游”,教师可先建立自己的网页,把有关的资料网罗进去,供学生查询。然后,要求小组成员集中,对各自所找到的资料进行讨论、分析、筛选、补充和整合,形成自己的东西,并为接下来的成果展示做好准备。在此阶段,教师应是一个巡视员、指导者和帮助者。

步骤五:成果展示

教师让各组依次展示他们的成果。各组可通过报告、图片展示、Powerpoint、Flash甚至是表演的形式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每一组展示后,教师和其他学生都可以向该组提问,让他们解答。

步骤六:评价

评价可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如课堂提问、书面问卷、网上测评等。并对优胜组和个人进行表彰。

步骤七:测试

教师可预先设置一些问题或即兴提问考查学生是否完成设置的任务。

步骤八:小结

根据各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教师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总结,肯定和表扬各组的成绩,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有待改进的地方,为以后更好地完成任务提供借鉴。

步骤九:课后作业

教师要精心设计配套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和消化本次任务。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1997.

[3]高歌,戴立波.关于任务型学习活动(TBL).教学月刊,2001.

[4]Ellen D.Gagne.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Learning,Published in Canada,1989.

[5]王湘玲.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网络英语教学研究.外语电化教学,2002.

上一篇:英文歌曲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下一篇:二语习得理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