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思路开拓策略

时间:2022-09-13 02:14:48

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思路开拓策略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近年高考作文的热点,任务驱动型作文以任务指令为前提,要求作者按照要求写出针对特定对象的文章。作者只有提升立意高度,开拓思路,才能写好作文。那么,在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中,学生该如何开拓思路,提高作文写作水平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认真审题,抓住主要要素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是:提供真实的写作情景,利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其写作欲望;通过增加任务指令,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创设真实的写作环境,在真实的写作情境中进行思考和表达;要求学生做出真实的回应,避免套作和宿构。可以说,任务驱动型作文在写作思路上基本上是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的。但是,许多任务驱动型作文立意的角度都非常广,但是,考生的所有观点又都要由材料衍生出来。这就要求考生在任务型作文写作中,首先要认真阅读给定的材料,认真审题,对材料进行认真思考,然后在权衡、对比的基础上把握好题目信息,找准写作角度,本着“就事论事”的原则去写作,以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甲卷作文材料是“父亲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接话,女儿小陈出于生命安全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关于这件事,你怎么看?请从相关方的角度阐明你的看法”。学生在看到作文材料后先不要急着动笔,而是要认真审题,仔细研读给定的材料,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要素。然后,从多角度看问题,思考是要从大义灭亲、行车安全的角度写,或者从依法治国的角度写,还是要从情与法的角度写,明确写作方向,紧紧围绕材料来表达自己的伦理观、法治观,完成写作任务

二、在权衡和对比中说理

紧扣材料来写作,并凸显写作的任务,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最棘手的地方。在对作文给定的材料进行初步判断后,许多学生都会根据事件状况开展论述,并在其中加入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但是由于平时积累不够,阅读面狭窄,或者学生在写作中都不能明析原因,直指厉害。他们在对材料进行分析时,很少有人会借助因果分析、对比分析、假设分析对材料进行多层次分析,在论证时无法灵活运用案例进行事实论证,也找不到合适的内容来支撑自己的观点。鉴于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告诉学生注意积累更多的素材,要求学生多关注时事新闻、社会热点,经常阅读一些时事点评类文章,对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分析,用心体验生活,以提高学生的品味能力和写作能力。在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耐心引导,告诉学生如何在写作中凸显任务,如多进行举例、分析,要求学生开阔思维,既能站在甲方立场来思考问题,还能从乙方角度对自己的看法进行合理论述。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将作文的工具性、人文性统一起来,充分体现作文教学的育人使命,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学生则要在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权衡义利关系,注意义利和谐,同时打破单向思维,联系社会中的类似现象,进行深度剖析,增强理论、说理与材料的契合度。

三、把握整体结构,提升文章高度

关于写作的美学标准,人们最为推崇的是“虎头、猪肚、豹尾”,即写作开头要简洁有力,少说废话,中间部分要内容充实、丰富,结尾要华丽、有力。过去,许多学生在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时,总是存在这样两个问题,开头拉杂,言之无物。中间洋洋洒洒毫无压力,但是文章结尾处理的总是不那么如意,如首尾没有呼应,在结尾处没有凸显文章主旨等等。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个体在写作时,没有站在全局的高度去看问题,没有把握住文章的重点,不知道如何使文章看起来更加充实、饱满。鉴于此,在今后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反复强调文章结构完整的重要性,同时指导学生在开头处运用名言、特殊句式开篇点题。在文章中引用佳句,以突出文章的色彩和情感。在结尾处利用提倡、劝诫和想象,提升文章的高度。如在以“替补”为主题的人物型驱动作文写作中,学生在文章开头可以名言指路,开宗明义。在文章中可以国庆阅兵替补队员、球场替补和陪练员等为对象,讲述“崇高是不分岗位的”这个中心议题,在真实的情景中辨析关键概念。在结尾,运用排比反复或哲理性话语,营造深远含蓄的意蕴,提高文章的思想高度。

综上所述,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要认识到此类作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性,教导学生在写作中要弄清概念和作用要点,然后在分析、论证方面理清各种材料的关系,开拓思路,突破试题材料和固定的写作习惯,熟练运用写作技巧,以更好地完成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任务。

丁媛,云南广南县第一中学校教师。

上一篇:浅谈地铁施工中大直径桩基托换施工技术 下一篇:一个小贩的自我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