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需要的“爱”

时间:2022-09-13 02:08:45

惊心动魄的事实

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关注父母和孩子的关系问题,这其中,较多的是初中生和父母的对立问题:他们有的离家出走;有的迷恋网吧;有的夜不归宿;有的早恋;有的逃学;有的不服从父母的管教,与父母争吵、对打;有的几个月不和父母说话,极端的甚至将父母杀害。

刚上初一的小红是在物质优越的家庭中长大的,但由于父母工作很忙,她从幼儿园到小学都是寄宿生,对此,她早已厌倦。上了初中后,她终于可以不在学校寄宿了,但今天外婆家明天奶奶家的生活,仍然让她感觉生活动荡。有时候,小红会觉得自己像个多余的人,尽管物质上得到极大的满足,但她的内心还是十分孤独。小红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很少有人看到她的笑脸。未满14岁的她,却已经交了不止一个男朋友。一次,小红因为一点儿小事和父母怄气,一夜都没有回家。父母十分困惑:我们这么爱她,她要什么就给什么,她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小红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家长抱怨,孩子小时候很听话,可稍微大一点儿就不听管教了;而孩子也在抱怨,他们这样对我,为什么还要生我?

孩子的精神需求大于物质需求

上述现象,实际上并不是父母想要的结果。对于孩子发出的“你们为什么要生我”的痛苦呼声,有多少父母认真想过。做父母的没有哪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但是到底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到底什么是幸福,到底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需要什么?这些问题也许不是每一位家长都能说得清楚的。正因为如此,才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出现了这么多家长们不愿意看到的问题。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明确的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那么幸福呢?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也明确指出,每个儿童都享有固有的生命权,应最大限度地确保儿童的生存与发展。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健康?如何理解幸福?如何理解生命权呢?事实上,作为人类这个物种,其生命的意义有两个层面上的含义,一个是精神层面上的,一个是物质层面上的,而人类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要远远高于对物质层面的需求。健康的概念,相当部分的内容是精神层面的,幸福的概念,则可以说全部是精神层面的,而生命的概念从某种角度而言则是一个无限的概念。一个人健康了、幸福了,他才能真正享受生命的过程。

生命并不是简单地活着,而是要有尊严、有价值、有品位、有质量地活着。很多人对于“为什么结婚生子”的回答是:“到年龄了,别人结婚我也结婚,别人生孩子我也生孩子,否则该遭人非议了。”于是,一个本应被尊重的生命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来到了世上,而他们的父母却并不清楚自己应该负什么责任。

因为不明白生命的意义,很多父母往往在物质上不惜一切代价地供给孩子,以为这就是对孩子的爱,而在精神上给予孩子的却少得可怜。更有一些父母,在精神上给予不了孩子太多,就用物质来补偿,可事实上根本补偿不了。

专家建议

如何培养出一个能活出生命意义的合格社会人,这对于社会、对于教育工作者、对于父母而言,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课题。

在此,我们给父母几点建议:

首先,当一对夫妇想要孩子时,要考虑一下,你们能对这个生命负责任吗?一提到责任,很多夫妇往往考虑的是物质方面的准备,却在精神方面准备的很少,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精神方面还需要准备。然而一些精神方面的准备却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夫妻双方是否具备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否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是否具备一种宽容、感恩的心态等等。如果不能在精神上为孩子多做些准备的话,夫妇俩最好慎重考虑要孩子的问题,否则就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其次,孩子降临之后,父母一定要拿出足够的时间来陪孩子,比如,从孩子一出生就给孩子天天做“肤触”,和孩子多说话,多交流,要与孩子共同成长。成长中的孩子很需要父母为其提供“生理、心理、精神、道德和社会发展的生活水平”方面的相关知识,但很多父母却没有把足够的时间给孩子,而只是用物质来填充他们的生活空间。在冷冰冰的“物质”面前,如何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

再次,当今社会的发展变化太快了,父母和孩子的生长环境完全不同,因此父母一定要学会理解孩子,一个人得不到理解是非常痛苦的。来到这个世界并不是孩子的决定,而是父母的选择,如果父母只是按照自己固有的意志来养育孩子,却不能理解孩子的所作所为的话,那么父母一定会与孩子产生很大的冲突,最终造成孩子对自己的生命感到困惑而不能健康成长。希望父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努力去理解孩子,以便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能否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对于父母科学地养育孩子极为重要。这关系到孩子成人后如何活得有尊严、有价值、有品位、有质量,如何活出生命的真正意义。

上一篇:那年的圣诞礼物 下一篇:到底什么才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