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时间:2022-09-13 12:44:45

创设情境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就是要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高中数学也不例外,新课标还专门指出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数学知识回归到具体情境当中,加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创设问题情境当成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最终要鼓励学生用数学的智慧和数学的眼光去发现数学的本质规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后,把课本上的内容变成自己的内功,然后迁移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去。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创设问题情境不能无的放矢,否则就像向空中放原子弹一样,达不到目标也伤害不了敌人。创设的问题情境没有服务于课堂教学,没有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没有真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这样的创设情境行为大部分属于无用功,所以说能不能成功创设问题情境,能不能保证所创设的情境对教学有巨大的作用,一定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才能保证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十分奏效。

本人经过自己的教学尝试认为创设问题情境时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有针对性。创设问题情境一定要紧扣教学内容,旁敲侧击,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如果离题太远,说穿了无非是故弄玄虚,一头雾水,这种情境和教学内容油水分离,也不能很好地揭示数学概念或规律,也没有对课堂所研究的问题起到直接作用。一个低效的问题情境甚至是无效的问题情境也不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这就告诉我们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该体现出典型性、恰当性和有价值。

2.设置问题情境要讲究适度性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问题情境应该立足实际,实事求是,力求让问题情境能够兼顾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力戒专门为少数人设置。起码应该从两个方面考虑,既要考虑教学内容,还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在做到这些之后,要注意向学生提示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让每一位学生从教师设计的情境中都有所收获,得到发展。

3.问题情境要具有启发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问题情境也不在于多寡,但是一定要注意所设置的问题情境要具有启发性,要保证问题能够触及问题的本质,登大雅之堂,一针见血,还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需要提醒的是教师一定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但在必要时,教师还要进行适当的启发。教师的循循善诱也是情境教学的有力保证。此外教师的启发也不能漫无边际,教师要做到收放自如,不可把学生束缚在狭小的空间内。要遵循学生思维规律,然后加以点拨,要把问题情境的功能发挥到最佳状态。

4.要注意互动性原则。数学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要给学生足够多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出新的数学问题,尤其是有价值的新问题,要让学生不断地去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保证思维的可持续发展。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学生参与课堂,一边学习一边发现新问题,而不是呆板地等待问题的出现。

二、情境教学要运用得当

1.要提出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高中数学的过程中,问题的提出者不仅仅是数学教师,学生同样可以在数学问题情境中,把发现的数学问题经过自己的酝酿,把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是知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它同样值得教师和其他学生去面对,去解决。同时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通过指导、讲解并激发兴趣,让学生获得问题的答案,并增长更多的见识。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强烈欲望和好奇感。要让学生能够大胆地、不断地提出更多、更有价值的新问题,然后加以解决。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把教学内容局限在课本内容上,而应该大量运用情景模式教学,在立足教材的同时,还要把学生带到一个个活生生的情境当中,争取把固定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并活学活用。从而加深高中生对数学理念的认识和数学公式的记忆,然后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的理解能力得以增强,让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高涨,欲望更强烈。

2.诱发问题思维,改进思维方式。需要摆正一个观点,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绝对不能动摇,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教师千万不要剥夺学生的主动权利,尤其是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更是不可取的。教师应该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思维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做的一切应该以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为遵旨。学生的思维活动离不开一定的教学情境,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正好是训练思维的过程,也是心理内化的过程。所以要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活动,从而突破思维障碍,实现跨越式发展,让其思维从不成熟走向成熟。

3.督促学生动手操作,在做中学,启发新思路,发现知识的宝藏。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特定的数学情境对学习至关重要,比如,学习一些几何知识,动手操作就更能体现其价值。比如,折叠纸张,度量,拼接等等一系列活动,往往胜过千言万语,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会收到无声胜有声的良好效果。学生的思路被打开,学习中的困惑被突破。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地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知新知,引起学生探究的好奇心,积极参与到思考中来,并在实践中实现自我发展与进步,提高数学素养。

4.需要强调的是,设置问题情境一定要结合实际,要能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能够和教材内容相吻合时,学生就非常容易地实现知识的迁移,能够把现实情境和教材联系起来,让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教材内容做到高度整合,从而服务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此外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问题情境教学同样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要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大纲为准绳,以创设问题情境为手段,积极探索育才良方,彻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的求知欲望越来越强烈,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到最佳状态,让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去总结规律,然后再去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归根结底,要保证数学知识的学习以教学情境为载体,不要把知识的获取变得孤立,变得枯燥,一定要让教学情境发挥最大的作用,为高中数学课堂增光添彩,建功立业。

【责编 田彩霞】

上一篇:浅谈初三英语困难生转换 下一篇:探讨初中历史与德育教育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