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时间:2022-09-13 12:43:09

浅谈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修订后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实验稿《课程标准》中所没有提出的,作为一位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一线教师,我深深的感受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性。那么,在教学实践当中,我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呢?下面,我就谈几点初步的做法与体会,求教于同仁。

一、 养成备好课前学习用品的好习惯

小学生活泼好动,也比较贪玩,下了课就与小伙伴玩在一起,一般想不起来准备好下节课的学习用品。所以不论是从一年级教起,还是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都训练学生养成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的好习惯,左手边摆放课本,右手边摆放练习本,并且打开到所用的那一页,把笔放在书和本的中间,如果用到学具,就把它摆放在课桌的左上角。这样要求,就避免了上课的时候,有的学生还在找书、找本子,严重影响了听讲和参与的效果,只有做好这些细节,持之以恒,坚持训练,学生就能养成好习惯,较快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学生的这个好习惯深受任课教师的喜爱。

二、 养成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其中,上课认真听讲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方法之一,但我们经常听一些老师和家长说有些孩子不会听讲,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上白白浪费40分钟,课下却需要老师和家长辅导,无形中加重了学习负担。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好习惯。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所以我要求学生上课的时候,要做到三会:眼睛要会看,看屏幕,看黑板,看老师,还要会看课本。耳朵要会听,不仅要听老师讲,还要学会听同学讲。脑袋瓜要会想,会思考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大胆的表达出来与同学交流。经过这样的训练,全体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课堂气氛活跃、和谐、有序,避免了学困生的产生。

三、 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犯马虎、不认真审题的习惯。比如,有一道这样的检测题:125×80的积是一个()位数,有的学生就填10000这个答案,学生明明会算这道题,就是没按要求来填,以至于犯这样低级的错误。所以我引导学生在做题之前要做到;一看二想三动笔。具体来说,一看是看题目要求,弄清题目要求。二想是想方法,我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有几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更为合理、简便。然后在动笔写下正确答案,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审题的能力和做题的正确率会有大幅度提高。

四、 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多年,广大的教师积极投入到课程改革中来,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关注隐含于精巧的教学设计深层的理念,反思数学教育的内涵和真谛,探寻创新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让教学从有效走向优效。可是我发现有许多教师没有关注学生的读书、写字的习惯。首先是书写姿势的不正确,有的学生拿笔姿势不正确,书写的时候眼睛离的本子特别近,或者趴在课桌上写字,相当一部分学生字体潦草,乱写乱画,以至于做题时自己写的都看不清,把6看成0,把8写成6等等现象。为了引起老师和家长的注意,我特别召开了一次家长座谈会,与家长携起手来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写字的习惯,要求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头”,也就是说:眼睛离课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头。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学生改变了不良习惯,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提高,近视率逐年下降,深受老师和家长们的好评。

五、养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好习惯

人们常说,孩子永远睁大了一双好奇的眼睛,似乎总有无穷的问题要问,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似乎越来越少疑问了。或许有人会以为这是学生知识增多的必然结果。果真是这样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呼吁,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不那么合理,但只要引导得当,就能激起学生深入探索的兴趣,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如多问一些“为什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对老师的说法有什么意见?”“书本上讲得对吗?”等,较好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我们知道,一种意识的形成,一种习惯的培养都需要有一个过程,有时甚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需要有一个过程,我们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点滴做起,付出我们艰辛的劳动,科学的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上一篇:英语教师如何更具“亲和力” 下一篇:刍议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