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13 12:10:14

工科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就业难是当前大学毕业生面临的最大问题,而工科生就业难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如不及时解决这一问题,不仅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就业状况,还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就此,文章对工科生就业难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工科生 就业难 对策

[作者简介]章锐(1981- ),男,江苏沭阳人,宿迁学院计算机科学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宿迁 22380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6-0093-01

世界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也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各用人单位提高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由于整个社会对人才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很多工科生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

一、工科生就业难的成因

(一)高等院校扩招的消极影响

“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长足发展,各高校的招生规模在这一背景下不断扩张,现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这一历史性的变化既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又给各高校的就业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来自教育部和人保部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近699万,比2003年增加了487万,以平均每年18%的速度递增,加上前几年未就业的学生以及就业统计中的“灵活就业”学生,2013年预计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能达到1200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毕业生最多的一年。与此同时,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面临的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也十分复杂,加之在人才培养、社会环境、学生消极就业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毕业生就业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二)工科生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

刚入学的大学生主要学习基础课,一般要在大三的时候才开始接触专业课程,但之前养成的学习习惯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大三工科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是因为学习工科专业知识需要深入学习,表面性的学习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另一方面也受高中学习方式的影响,也就是文理分科的弊端,理科生对基本知识都有了解,但文科生则对理科知识不甚了解,无法深入研究理科知识,拉大了文理科学生的差距,给教师教学带来影响,课堂讲解只停留在表面。学生就业时专业知识很薄弱,亡羊补牢又会让应届毕业生错过就业的最好时机,就业压力更大。

(三)工科生缺乏实践锻炼

在大学的学习中,工科生把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都花费在课本理论的学习中,很少涉及社会实践,更谈不上在实践中有所领悟。现在许多大公司都需要有工作经验的人才,但工科毕业生恰恰缺乏实习经验,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技能水平都很低,只是盲目地读死书,把考研考证考编作为唯一的工作出路,这种观念性的错误是导致工科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另外,在大学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的情况下,工科生过于重视理论而不参加社会实践,仅在象牙塔里独自思考,不走出学校丰富阅历,导致自己与社会脱节,最终被社会和企业边缘化,无法顺利就业。

(四)工科生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一些工科生虽然在逻辑思维、专业技术基础、动手能力方面表现很好,但是对自身专业发展、生涯规划、职业定位、兴趣爱好等缺乏足够的了解,对于市场供需变化、专业需求分析、工作应用领域等方面的思考和实践比较匮乏,在语言组织、人际沟通、书面表达等方面也有所欠缺,最终导致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在应聘工作过程中无法完全展示自身的优势,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当今社会不缺知识型人才,但是缺少创新型人才,死读书读死书的人在社会上很难有大的发展,更不要说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五)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相脱节

许多高校的工科课程设置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脱节,教材内容也比较陈旧,加之学生没有很好地参加与课程相关的社会实践,只是一成不变地跟着教材走,这必然给他们的就业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另外,工科各专业设置不平衡,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隔阂,不能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甚至滞后于社会需求,学生所学内容无法完全应用于工作之中,最终导致工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异常困难。

二、工科生就业难的对策

(一)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实施更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把促进毕业生就业作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继续贯彻党的十报告中提出的劳动者自主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和鼓励积极创业的方针,坚持不懈地做好就业工作,努力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进一步优化就业结构,构建积极和谐的劳工关系。除此之外,还应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动民生类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加民众收入,提高工科毕业生的就业率。

(二)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各高校首先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通过组织宣讲会、举办就业讲座、联系合作企业等相关措施,加强对工科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其次,要研究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目前工科专业的就业状况,要在学校层面设立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顺利就业做好服务工作。最后,在工科学生刚入学时,学校要帮助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让他们清楚自己的能力与专长,对未来有一个明确的计划,进而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人生观、价值观,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应对当前就业形势。

(三)切实提高工科生的文化素质

一些工科生的民族归属感与政治意识缺乏,社会公德意识比较淡薄,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工科生思想道德素质缺失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各高校要积极引导工科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严格规范工科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积极推行综合素质教育,注重工科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加强其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根据国家就业形势的需要,鼓励工科生多参加各种证件考试与专业比赛,由此来提高工科生在社会实践、人际沟通、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能力,进而促进他们正确对待就业问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努力应对就业市场的变化。

(四)优化课程设计改革

工科教师要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深化教学研究,不能故步自封,要虚心向同事学习。由于初高中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大学教学,只有将专业课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并在课堂上加深对专业课的讲解,才能更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因此,教师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工作方法,摸索出一套灵活的教学模式。另外,虽然教学目标是既定的,但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要多观察,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课堂的实际需要,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只有这样才能最终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五)增强工科生社会实践

学校要加大投资力度,建立完备的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科学合理地规划工科生的社会实践,因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具体化,才能更好地了解未来的就业形势。另外,学校应该给工科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因为实习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还可以促进他们去了解社会需求,了解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而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保质保量地进行社会实践对于顺利就业是至关重要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工科生就业难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这个普遍的社会性问题,只有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多管齐下,积极采取可行的对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工科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曹丽颖.高等农业院校理工科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0(11).

[2]顾秉林.秉承实践教育传统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全面素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1).

[3]逄晓鹃.大学毕业生供需矛盾与学科专业调整[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24).

[4]许玫,张生妹.大学生如何进行生涯规划[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5]赵家骥.从源头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力作――评罗秀新作《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N]. 教育导报,20l0-04-22.

上一篇:高校生态型“双创”国贸人才培养的新探索 下一篇:面向现实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