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研究

时间:2022-08-22 10:52:35

工科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研究

【摘 要】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而高职学生和本科生甚至名牌大学学生的就业问题更加严峻,因此,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从七个方面阐述了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策略。

【关键词】职业教育 就业竞争力 实践能力 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8-0031-02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职业教育担负着重要的责任。高职学生除应具备本专业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外,还必须具有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尽快适应社会,胜任岗位工作。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注重能力培养,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出发,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 入学教育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全程重视就业指导

在新生入学教育中,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倾听的入学教育模式,通过举行一些活动引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他们及早确立职业发展目标,使新生一入学就能较清晰地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和发展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可以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培养自己,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

高职院校应特别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并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加强就业指导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切实发挥就业指导工作的作用,解决毕业生在就业心理、就业观念、就业技能等方面的问题。

二 课程的设计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职业教育目标最终达成的关键在于课程的设计,课程的设计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必须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设计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

1.按综合课程论的思想设置课程

高职学生将来是工程一线的技术型人才,需要知识面比较宽,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相应的管理和经济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素养,以及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因此,在设计课程时,应适当打破学科体系,合并相关课程,多开设综合性课程,减少课程门类。对学科本身的系统性适当淡化,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便于根据专业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避免内容的重复,适当降低理论教学难度和减少课时数,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2.构建实践环节教学体系

职业教育要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学生,应构建较完整的实践环节教学体系。高职院校应专门制订以职业能力形成为目标的实践教学计划。在构建过程中,可突出以下三点:(1)突出学生就业服务对象。服务对象的需求就是教学培养方向,体现在课程体系上,应突出技能类课程的地位。(2)突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职业技能的培养。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加强各类课程实验、实习和课程设计等专业训练,注重专业教育和专业训练的统一。(3)突出实践环节的教学地位。以技术基础课等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3.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

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提升职业院校学生能力必须要有相应的课时作保证。职业教育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这就必须调整两类教学的课时比例,增加实验、实习、实训和外出参观等内容,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

三 教学中加强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

1.重视各类型实习

实习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在进行实习的过程中,要切实可行地利用实习,使学生通过实践,结合理论知识分析实际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习过程中,应明确实习要求,认真编制实纲和教学计划,带队教师要认真负责,严格管理,实习结束时要进行考试或考查,评定成绩。

2.做好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和所开课程密切相关,其目的是利用课程中所学的知识,进行某方面的训练和创新。在高职教育中,要充分利用课程设计这一平台,使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自己动手做,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3.毕业设计项目密切联系生产实际

毕业设计是学生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毕业设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使所学知识得到梳理和运用。在毕业设计后,应使学生的实践动手、动笔能力得到锻炼,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

4.加强计算机技能训练

计算机是实际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用人单位往往需要既有专业技术知识,又能利用工具方便快捷工作的人才。因此,应加强计算机应用的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和工作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如Autocad制图、Excel列表计算等,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得心应手地运用。

四 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

“双证书”制度是指近年来国家提倡的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将专业核心能力与职业岗位能力有机融合,使人才培养质量符合岗位需求,体现了职业教育突出职业能力的特点,符合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推行“双证书”制度的途径主要有:

1.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方法与手段:(1)实施现场教学。在教学组织中,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环节有机结合,在实训教学融“教、学、做”于一体,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2)采取项目导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以项目为中心,独立思考,寻求完成任务的方法。(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采用CAI课件、模拟仿真软件等多种方式组织教学,使学生接受立体、直观的教学。在实践教学中,通过模拟仿真等手段,让学生拟定出实训的操作方案与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2.创新考核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1)校企共同考核。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考核,请企业、行业人员制订实验、实训、毕业实习等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标准。将实践技能考核与岗位实践能力要求进行结合,对学生的各类实习实训,注重以操作能力、生产组织与管理能力等作为评定的依据,校企共同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考核。(2)以证代考。学生在专业核心课程学习结束后,参加与该课程密切相关的职业技能考核,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该专业课程考核的标准。(3)答辩式考核。对理论课注重考核知识的应用性,采取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将传统的理论考核改变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学生通过调研、分析、拟订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答辩。

五 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

为了使企业了解学校和专业、了解学生所学知识,认可学生的技能,推动工学结合和学生就业,学校和老师应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

学生无论是赛前训练,还是在竞赛过程中,都要按照企业提供的标准、评判规则进行操作,指导教师也按照企业的全部规则进行指导,学生用的是真设备,加工的是真产品,用企业真标准进行评价,这就是真正的工学结合、真实的生产环境。

职业技能大赛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改变职业院校学生消极怠学的现状,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培养走出课堂就能上岗的职业技能人才,显著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六 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指的是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相应的专业实践技能,既可任理论教师,又可任实训教师,虽无双职业资格证书,但已具备了双职业素质的教师。

职业学校的教育应将理论教学与实训实习教学融为一体,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职业岗位能力,也就是说迫切需要双师型教师。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开展得相对较早,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各国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进程中普遍重视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对职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去企业实习进修,这样就能及时把企业中的最新信息带到教学中。同时职教教师也会利用其长期工作和教学中积累的经验为企业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企业的经营理念进行理论上的系统指导。

七 加强校企合作

在校企合作中,很多企业能非常积极地与学校合作,为学生提供较多的顶岗实习岗位。但是也应注意到,很多企业之所以接受高职学生在本单位顶岗实习,仅仅是把学生当做廉价劳动力,在管理过程中并没有给他们足够的发展空间或机会。所以,在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方面,应要求企业把学生和正式员工同等对待,让他们像其他普通员工一样参加企业培训,参加企业组织决策,给真正有能力的实习生提供能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这样,企业不仅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效益。

另外,还应通过多种途径改变企业的用人观念。许多企业选人唯毕业院校、唯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的浪费现象。企业应摒弃这种不科学的用人观念,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体制,根据自身的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等制订合理的用人标准,确保人员招聘质量。在企业用人过程中,要摒弃对高职学生的成见,给受聘人员同等的发展机会,真正做到唯才是举。

职业院校在加强校企合作方面应做到多和用人单位联系,了解已毕业学生的职业发展状况,以调整人才的培养方向。

总之,高职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应充分发挥实践和操作能力的优势,让企业认可自己的能力,高职毕业生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有光明的前途。

参考文献

[1]王宏启、戚、王鹏.论职业教育实行“双证制”的必要性与措施[J].教育与职业,2006(20)

[2]张旭翔、王钧铭、徐胤莉.关于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几点思考[J].江苏高教,2008(1)

[3]康会宾.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8)

上一篇:浅析大学生情商现状及提升对策 下一篇:潍坊科技学院校园网建设及安全问题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