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确权存在的主要问题

时间:2022-09-13 10:17:08

农村土地确权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是关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市已全面开展了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在工作开展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同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

一、 前期工作开展的情况

(一)出台实施方案,推进良好工作局面。我市出台了《虎林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实施方案》、还制定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技术操作规范》和《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流程图》等,为各乡镇确权登记颁证提供政策指引。各乡镇也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相应实施方案。目前已有一个试点镇完成了基础工作。

(二)大力开展宣传、培训和调研,深入推动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宣传方面,在电视台制作播放确权公益宣传片,向农民朋友发出确权公开信,印发土地确权工作问题解答小册子,设计确权宣传系列农民画等。全市累计发放确权宣传资料2.6万份。培训方面,市里组织各乡镇参加了全国农村土地确权专题培训班。全市累计培训500多人次,为确权工作提供了人才队伍支撑。

二、农村土地确权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在思想认识层面,基层领导干部仍有思想顾虑,农民群众对确权工作的认知度较低。当前不少基层领导干部甚至部分乡镇领导干部,对这项工作的认识还不够到位。一些地方尤其是党政主要负责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三怕”,即怕确权工作会引起农村长期积累的矛盾集中发生,怕确权工作会对今后征地工作增加难度,怕确权工作会对原来已经获得流转土地经营权的经营者造成影响,因而推进确权工作不主动、不积极、慢作为,成为当前部分试点村开展工作的最大障碍。

第二,在政策法规层面,如何坚持好确认土地为主的原则是确权工作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因历史原因,有些地区没有严格落实土地管理和承包政策,现有土地承包经营关系错综复杂,农地非农化用途比重高,农民确权确地到户意愿强烈。这些地方“人地矛盾”也较为突出,早期外出返乡人员、“外嫁女”、“入赘男”等特殊群体争相要地,而现实情况则是无地可分。此外,一些地方在承包期内对土地承包关系进行不断调整,虽然不符合法律政策规定,但群众认可既成事实。个别地方村集体以维持公共开支为由,超出标准长时间预留机动地,与民争利。这些都增加了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三、今后土地确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确权登记颁证是当前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稳定发展的重中之重。虎林市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认真履职尽责,突出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调动各级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工作合力,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抓细抓实抓彻底,真正做到“确实权、颁铁证”,让农民吃下“定心丸”。

(一)健全确权监督检查制度,加强确权工作督促指导。建立健全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情况报告、监督检查和成果验收制度,切实加强对各地确权工作的督促检查,适时组织对先行完成确权任务的试点村进行成果验收。指导各村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组织开展土地承包档案清查、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完善土地承包合同、建立健全登记薄、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应用平台建设、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等工作。同时,督促指导各村建立健全纠纷调处机制,依托确权工作化解存量土地纠纷,坚决防止产生新矛盾,确保确权工作稳步快走,让确权成果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二)继续抓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动各村加快确权工作进度。进一步加强分类指导,推动各村尽快明确确权时间表和路线图。在遵循保持稳定、尊重民意、依法依规、确地为主、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推动各村加快确权进度,2016年50%以上的承包地要开展确权工作;在条件成熟、基础较好、农民认可、班子较强的村选择确权试点。

(三)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市、乡(镇)、村三级信息畅通、运转高效、服务规范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鼓励农民承包地流向农村适度规模经营主体。鼓励以互换方式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引导农民在自愿、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进行互换并地,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四)深入开展政策研究,加强纠纷仲裁体系建设。搜集和梳理试点工作中碰到的重大政策性问题,加强分析研究,谋划对策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乡村调解、市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体系。

(作者单位:158400 黑龙江省虎林市伟光乡政府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

上一篇:加强我省农机推广工作的措施建议 下一篇:论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