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探讨

时间:2022-10-06 10:25:52

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探讨

【摘要】由于少数民族学生长期生活在经济、文化、教育等相对落后的地区,如何提高这一地区的教育质量,关系到这一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诸多因素。而高等数学教育是大学素质教育的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提出了促进新疆民族地区高等数学教学的几点新看法。

【关键词】少数民族 因材施教 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30-0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就拥有47个民族。在这个区域内少数民族人口13067186人,占总人口的59.9%。少数民族分布广泛,不少地区各民族之间相互杂居。受历史、文化、教育、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各民族的发展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制约了这一地区教育的发展。少数民族学生普遍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已是毋庸质疑的事实。而数学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质量,关系着新疆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团结以及这一地区现代化建设水平。

我校是南疆地区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少数民族学生占在生的30%以上,其中绝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来自新疆本地,为研究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学习差异提供了基础。

一、结合少数民族的特点因材施教

来自新疆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在我校占比不少,他们长期生活在欠发达地区,且从小学到中学所接受的基本上都是母语教学。汉语作为他们的第二语言,普遍比较薄弱。目前我们学校的高等数学课采用的是汉语教学,由于语言的差异,已成少数民族学生学高等数学课的一大障碍,在课堂上许多专有名词和基本概念都无法正确的理解,很多时候都是似懂非懂。汉语水平较好的学生能够听明白,汉语水平薄弱的学生听起来就相对困难。就需要教师很好的把握授课的进度,积极主动和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沟通,掌握民族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惑以及思想变化,及时引导消除学习中的困难与焦虑情绪,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给予帮助与辅导,多鼓励、多肯定,不打击他们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发现民族生的优点,做到因材施。同时教灵活多样的设计每一堂课,选择新颖的授课方式,激发每位学生的热情和好奇心。从而调动他们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因此,在高等数学授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第二语言的特点,在保证课程系统性的同时,又要充分考虑教材的选去、大纲的制定、教案的设计等诸多环节。在课堂上控制语速的快慢,板书要工整规范,同时把数学思维方式融入日常的教学,增加少数民族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语言水平,成为高等数学授课的关键。

二、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以讲授内容为主的授课模式,摆脱“满堂灌”和“一言堂”,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而不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要在课堂上干巴巴的罗列条条框框,只顾讲解内容。应多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教学方法。尤其在大学一年级时,注重高等数学与初数学之间的衔接关系,以及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不同之处。高等数学是初等数学的升华,高等数学内容多、概念多、抽象性与逻辑关系强,需要学生掌握它们的内在关系和变化。不要开始上课就强调它的严谨与抽象,这样无形中给民族学生造成压力,不利于后期教学活动的开展。最初,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活泼、热情的特点,只对本门课知识要点作一介绍,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把数学思想渗透于课堂教学中。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认真备课,尽量把抽象的问题具体话,把深奥的数学概念和推理讲解的通俗易懂,易于少数民族学生接受理解。在课堂上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例如:讨论、多媒体授课等启发、诱导少数民族学生,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应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尤其是自己的汉语授课水平。在课堂上多于少数民族学生互动、课后多于少数民族学生交流沟通,使少数民族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上,不要一味的讲解理论知识和做题,多于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消除困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适当加入一些数学历史知识和名人小故事,调节课堂的气氛,在课堂上,通过提问、做习题等方式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思考的意识和动手能力。把生活中有关数学的小问题引入到课堂,进行讨论、讲授。让少数民族学生体会数学的魅力和创造力。激发少数民族学生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从而培养爱思考、爱提问、爱学习的的精神,享受学习高等数学的乐趣。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高等数学的基础,从一开始就应培养少数民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譬如:坐姿要端正、看书要认真、书写要规范等。这需要教师长期的培养和严格的要求,以及少数民族学生的配合才能实现。

总之,教师需要根据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特点,在高等数学学习过程中多交流、多沟通、及时解决少数民族学生的困惑,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周保平,胡鹏.关于我校少数民族高等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5(1).

[2]马序昌.关于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几个途径[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6(2).

[3]张艳波,闫慧洁.结合少数民族同学特点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探讨[J].高教视野,2014(17).

项目来源:塔里木大学校长基金(TDZKQN201608)

上一篇:探究大学生就业工作信息化问题 下一篇:用真情之笔 抒发自然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