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与鉴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时间:2022-09-13 09:00:35

聆听与鉴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音乐艺术以音响为存在形式,如果离开了音响,音乐也就彻底失去了其存在意义。音乐无疑为一种听觉艺术,其独特性决定了对其欣赏的直接环节就是聆听。只有在反复聆听中不断积累经验、养成良好必要的听觉习惯,才能更好地感受音乐、提升音乐理解力。

一、聆听

作为听觉艺术的音乐,聆听必然是获取音乐感受的最直接手段。只有全身心地进行反复聆听,音乐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如果违背音乐感受的客观规律,不进行聆听就直接过渡到其情感生活,这样也就从根本上抹杀了音乐的本质。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充分重视聆听的重要性,遵循音乐感受由简单到复杂、由模糊到清晰、由整体到局部的客观规律。在接受之前,作为客观存在的音乐作品,只有经过全身心的聆听,才能将其转变为感性、感悟的对象。

1.多听。经常听是音乐感受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关键。多听不仅为一般意义上的对某一音乐作品反复听,还应该包含不同风格、各种类型的音乐。初中学生正处于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其在一定程度上已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不断扩大其音乐欣赏的范围,使其能够全面地认识音乐。

2.有所选择地听。经过多听阶段后,应有所选择地听。教师要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特征尽量选择优秀的音乐作品。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非洲《鼓乐》、京剧《包龙图打坐开封府》、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保卫黄河》等一些优质音乐作品,让学生对其进行聆听、体验、感受和欣赏,有利于调动学生聆听音乐的积极性、较快形成正确音乐感知、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3.有分析地听。仅仅只是听还不够,应学会分析音乐。分析所听作品使用音响、人声和乐器的音色类别、音乐的节拍旋律、和声、和旋、音程以及音乐题材、基本要素、表现手法,等等。如聆听《保卫黄河》,可事先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如分析作品的主题、节奏特点等,这样学生有目的地去聆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体验。在听《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放映中亚细亚草原优美的风光,使学生在听的同时展开想象,从中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

二、鉴赏

音乐鉴赏指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的聆听来感悟、体验音乐,获得精神愉悦的审美活动。从整体音乐实践活动的角度看,音乐创造接受阶段的音乐欣赏是音乐表演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识记。音乐欣赏要对音强、音高、音长、音色等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还应有旋律、节奏、和声的感受和记忆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与作品形成情感共鸣。音乐教学不但要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还应注意对学生音乐记忆力、创造力的培养,使其在以后音乐欣赏中对一些陌生音乐也能瞬间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不仅只是对音乐音响的感受,还可通过对音乐语言、情感的感受体验产生相关联想和想象。如在聆听《伏尔加船夫曲》前,教师可先展示一些列宾的图画,鼓励学生在听的同时积极想象,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有利于其音乐作品识记能力的提高。

2.自主感受。音乐欣赏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一种比较被动的接受活动,但实际欣赏的过程中,人们将自身主观意识融入音乐使其又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由于生活阅历、文化水平、性格特征、思想感情等方面的不同,每个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获得不同的感受体验。有时同一个人听同一音乐作品,不同时期、环境、心情条件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此音乐欣赏后可让学生表达其不同的音乐感受。如听完《中国人民进行曲》以后,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这样在活跃气氛的同时。可以使其真正体验到音乐的独特魅力。

3.理解分析。初中音乐教学应以学生对所听音乐敏感度、感受力的培养为目的,使其对声音能够自主识别和筛选;在实际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感受、识别,使其能够自主分析理解音乐作品,将音乐与其自身情感体验结合起来,从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的音乐作品,来提高其自主理解的能力。例如让学生从演奏方式、主题、情感等各个角度,通过自主思考体会对《春江花月夜》和《野蜂飞舞》进行对比,体会到音乐的独特魅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语

聆听和鉴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聆听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感受力,鉴赏可使学生音乐评价赏析的能力得到提高。聆听中鉴赏,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音乐作品,充分享受音乐带来的美的体验。

(作者单位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世纪中学)

上一篇:浅谈小学中的合唱教学 下一篇:链接课堂内外 实现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