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课堂内外 实现有效教学

时间:2022-06-03 12:42:29

链接课堂内外 实现有效教学

新课程的实施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但目前依然存在着低效、无效的行为,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个永远不老的话题。

一、兴趣激发,促进阅读教学有效性

1.开篇引趣,激发好学之乐。审题入手,巧设悬念。教学课文时引导学生审题并巧立悬念,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底细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课文的内容。比如,我教学北师大版第五册《电话的发明》一课时,让学生读题后,我设疑:“贝尔是怎么发明电话的呢?”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我就顺势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学生们兴趣盎然。

2.品读插趣,升华情感。语文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在特定的语境下,承载着作者的情感倾向和美感情趣。在品读课文时,我插入一些有趣的教学环节:绘画、舞蹈、音乐渲染、表演课本剧、多媒体运用等,这些形式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并促进其情感的升华。如:教学北师大版第六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春天的小兴安岭充满了生机,充满着生命的气息。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小兴安岭的图、文、声、画并茂的画面,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引领学生感悟文本语言,升华了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情感。

二、课内得法,实现阅读教学有效性

学生是教学对象,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上,还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俗话说:“授之以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生受益。”在阅读教学中,要从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见于书,人于目,发于心,出于口,真正读懂课文,获得读书的能力。

1.明确预习要求,引导学生有效预习。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课前预习的学习方法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自学能力,扬学生个性。预习指导的具体操作:生字的预习应该抓住重点字词,设计一些识记的小窍门,巧设质疑,引领学生研读课文、揣摩表达方法,对文中表达精妙的词句、语段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揣摩,让学生尝试提前解决问题,并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染。

2.探究教学过程,有效处理教学内容。①以读为本,实现学生自主探究。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打开一篇文章的钥匙。“读”可审美,“读”可怡情。“读”可发展语言。读的方式很多,如齐读、默读、自由读、有感情、分角色朗读,等等。这可根据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还可根据课文类型、文体的不同适当采取“读”的方法。如:我教学北师大版第五册《老北京的春天》:初读时,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文中介绍了春节的哪些风俗习惯,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之后品读这些句子,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最后在学生深入感悟后再一次引导情真意切、情感饱满地朗读全文。②精读精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一阶段是阅读教学的主体阶段,我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阅读,对课文的思想内容的语言形式进行分析、评价。教师的“精析”要克服面面俱到的弊端,对教学内容敢于大胆取舍,善于突出重点。抓住重点,从整合人手,精心设计教法,有问题开路,引导学生精读细听,开拓思路,提高学生思维的质量和语言的敏感程度。

三、链接课外,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全面了解我们的世界和社会,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在探索语文课堂素质教育的同时,我们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非常必要。

1.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把学生置于深厚的读书环境中,这是激发学生喜爱读书的重要客观因素。因此,我们为班级设了个图书角,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实现资源共享。还充分利用黑板报、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或是班级优秀学生自创的“小名言”、“小名篇”。让学生在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的氛围中读书。

2.传授课外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我在课外阅读课中对学生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课外阅读指导。在指导中,我讲授了一些阅读方法,如:浏览法、泛读法、略读法、精读法、慢读与快读等方法,并设计一些阅读训练。同时可指导学生去写读书笔记来积累知识。学生学会了摘抄、剪裁、编写读书卡等方法,还鼓励一些学习好的学生写读后感、读后评等,让他们把零碎的知识集中起来,归划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界山小学)

上一篇:聆听与鉴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下一篇:推陈出新话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