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设计中的文化影响

时间:2022-09-13 08:33:34

浅析设计中的文化影响

摘要:文化对设计有支撑作用。或者说文化是设计的基础,使设计拥有了实质的内容和内涵。文化间的互通性和包容性是巨大的。而且也可以证明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设计,不但会拥有丰富的内涵和吸引力,而且是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另一个重要作用,即对设计的启发作用,或者说文化一直引导着设计的发展方向。不同地域不懂时期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设计风格。

关键词:流行文化;设计启发;互通性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5-0179-01

当一些人在对设计中的文化或是文化中的设计侃侃而谈的时候,我总是不禁想问设计到底如何体现了文化,或者说文化如何提升设计。

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至今通过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沉淀物。人们在生活中创造着文化,同时也遵循着文化带来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我们的社会活动都离不开文化。于是设计作为人为活动也来自于文化。

首先,文化对设计有支撑作用。或者说文化是设计的基础,使设计拥有了实质的内容和内涵。只有被文化认可的东西或设计才会被人们所接受。不管这种文化是有历史沉积的,还是快餐式的流行文化。我们暂不评价好坏与否,它们都是具有其独特生命力的。我们也可以各用一个例子来加以证明。在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中我最了解的自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最好的例子自然史围绕奥运会中的一系列中国文化的那场集中展示。从吉祥物到火炬、服装到精彩的充满浓郁中国文化气息的开幕式。无不体现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从火炬的祥云纹样、书卷造型,到演员穿着的唐装汉服,到开幕式中所用到得乐器道具都是中国文化的集中体现,而这样的一场开幕式得到了很多国家观众们的高度评价。虽然其他很多国家的文化背景与我国有着很大差异,但外国的观众们并没有因为这种差异而不接受,反而是抱以一种由衷的欣赏。由此可见,文化间的互通性和包容性是巨大的。而且也可以证明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设计,不但会拥有丰富的内涵和吸引力,而且是具有独特魅力的。

然后,我们就不的不提到文化另一个重要作用,即对设计的启发作用,或者说文化一直引导着设计的发展方向。不同地域不懂时期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设计风格。

之所以以汽车的发展为例,是因为汽车的制造在各国都属于一个重要的产业,对其关注与投入都更多,受文化的影响也更深远,更具代表性。在美国,如果没有汽车,美国人寸步难行。对美国人而言,汽车与水和面包同等重要。汽车在塑造美国总体特色方面,举足轻重,汽车文化也理所当然地演变成美国文明特色的醒目色彩。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汽车的款式只受人们的主观喜好所影响,所以汽车多以体现动力和力量为主,加上国内很多地方地广人稀道路宽阔。所以各种越野车、皮卡大行其道一直受到多数美国人的追捧。特殊的国情和国家的发展方式,造就的特殊的审美心理可见一斑。再将目光投向日本。日本文化中的那种细腻严谨,加上日本人对于精致小巧的狂热追求,使得日本汽车更倾向于细致的加工和灵巧的体型。但在世界汽车市场中,欧洲车一直都较日本车来的更有价值,有人认为这与欧洲车历史悠长有关。亦有人归咎于日本车的设计缺乏观赏价值,再比如德国,最初把汽车定位为上流社会的奢侈品,所以设计与装潢往往十分讲究;而日本则把汽车是为一件大众化的产品,实用价值至上。基于这个截然不同的选择及背景,因而造成这样的区别。以上通过简单分析可知,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设计、不同的产品。

于是又一个问题出现了,前人的文化是在长期的探索中发展而来的,他们的创造到今天被我们所景仰,他们也许并没有想到过,也不可能想象的到今天我们这个世界的样子。也就是说他们的文化不是为今天的我们所量身打造的,其局限性也是可想而知的,我们既要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也要有自己的判断。其实,我们也是有创造力的,只是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自己的“文化”或许它们还算不上是文化,可能还缺少更广泛的认可和时间的检验。但不可否认,很多东西已经出现,而且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存在既是合理”那么我们是不是会发现自己就是文化的一部分。那么,我们创造的文化又有何价值。只是作为未来的一种参考,还是现在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我们的设计师有内涵有文化的因为我们运用的是自己的文化,它的存在,它的生命力是难以忽略的,也许现在看起来它们还很幼稚、还不够完善缺少说服力。但用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它们的出现其实也是历史向前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亦或许就是未来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论是过去的文化还是现在的文化,也不论是被肯定的还是被争议的文化,它始终在有意无意间引导着我们,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的设计生活,其自身也在无形中前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琥.设计史鉴:中国传统设计文化研究(文化篇)[M].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2010.

上一篇:浅析动词“得”的语法化过程 下一篇:风流中的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