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对比教学

时间:2022-09-13 08:30:12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对比教学

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英语作为学校必修课程的教学也日趋成熟,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外语人才。然而,由于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系,且产生这两种语言的文化环境也迥然不同,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英语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者不断思考的问题。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如何克服母语也就是汉语对初学者的影响,一直是英语教学上的重要问题。然而笔者认为,对于中学生来说,早已过了语言习得的敏感期,汉语在他们的思维中根深蒂固,因此,与其强迫学生在学英语的过程中回避汉语的思维方式,不如将英语汉语的特点先加以对比,让他们充分了解英汉两语的区别,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利用母语与英语的区别来学习英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语音对比

先从语音层面来比较。英语属于语调语言,每一个音节有三个调,升调、平调和降调,朗读时需借助重音来表达意思;而汉语属于声调语言,每一个汉字都有四声,每一个声调都能表达好几个意思,朗读时注意节拍,抑扬顿挫非常动听。而习惯说汉语后在朗读英语时最大的问题是英语的节拍掌握不好,也不习惯用升降调和强弱音变换来表达意思。很多学生在说英语时,不仅都用一个音调,单词与单词之间没有连读,更没有强弱音,象处理汉字一样对待每个单词,这样的英语听起来是汉味儿的英语,如同外国人说出的没有四声的汉语一样。因此,在讲授语音课时,如果能将两种语言的语音同时做出对比,明确两者的区别,那么学生会在阅读时对此加以注意,努力改变汉语的味道,加强英语语感。如, 在为学生播放英语的朗读之前,播放标准的汉语朗读,最好是内容相同的对比材料,让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在表达同样的内容时英语和汉语都有哪些异同。同样的一个句子,汉语通过不同的语气来传递不同的情感,而英语可以根据变换升降调表达不同的情感。教会学生适应这个差异,才能把英语说得更地道。

2.语法对比

英语语法是英语教学中的难点,很多学生学习英语时,因为头脑中已存在了一套汉语语法体系,因此在使用英语时,会不自觉地套用现有的汉语语法,说出或写出蹩脚的中式英语。英语语法在词类、句子成分、句子结构等方面都和汉语有很大的差异,不弄清这些差异,学生就只会盲目地认为头脑中现有的汉语语法体系是所有语言的通用语法,不自觉地将其套用在英语上。那么,比较两者语法差异,则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

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英语和汉语在本质上的区别,就在于各自的语法系统。两者的差别很大,比较明显的是,英语有大量的形态,英语单词通过大量的形态变化表达词性、数、格、时、体等语法意义,而汉语形态很少,所以初中生开始学习英语时,对单词细微的变化没有足够的敏感性,因此书面和口语常常会犯错。如:(1) He likes English. (注意第三人称单数的变化) (2) I water flowers every day.(water 这个单词既可以是名词“水”又可以做动词“浇水”) (3) He is looking for you. 他正在寻找你。 (英文用十八种时态表达了事件的不同时间,而汉语则是通过加字或词来表达)。英语老师不仅要始终去强调这种种变换,更要有在两种语言间进行对比的意识,让学生了解我们的母语在实现这些功能时的方式和英语的区别。其次,英语虽然和汉语一样按照“主——谓——宾”的顺序排列,但词序相对灵活,倒装现象很多,而汉语的倒装远不如英语普及,所以我国学生学英语时的倒装意识不强,在自我表达时使用频率很低。比如,当我们把某物递给某人时,汉语用口语化的语言“给你”,而英语用倒装“Here you are”。

因此,在讲解语法时,单纯向学生传递正确的英语语法是不够的。语法意识或习惯的形成如果单纯靠一点点语法理论的传授,那么,学生在自己组织语言时,新的语法体系没有形成,而已有的汉语语法体系早已根深,所以容易被借用。避免汉语的干扰,不仅不是回避汉语语法,反而应该在强调英语语法的同时加以强调。

3.文化对比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我们在学习一门外语的同时,也时刻感受着潜藏在这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学习英语,对中国学生来说,另一个巨大的挑战来自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给学习带来的障碍。不了解两个民族的文化差异,就不知道英语的语用习惯和我们有什么不同,也对完整准确地理解语篇造成障碍。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能够在讲授语言本身之外,还能够介绍相关文化背景,让学生在感受这门语言的同时,感受不同的文化,从而加快对这门语言的掌握。

例如,情景对话在各类英语考试中时有出现,这类题目所给的选项从语法角度考虑都没有问题,只有根据西方人的文化习惯才能做出最正确的判断。比如在回答别人的赞美时, 中国人习惯谦虚地予以否认,而西方人习惯于接受并表示感谢。另外,让学生了解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宗教习俗、社会制度、传统及历史,也是非常重要的举措,在阅读英语文章时,熟知西方文化会加快对文章大意的了解。

总之,语言的学习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为,教师若单纯地对语言的本身进行教授,不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受固有思维模式的影响,学生很难在最初迅速摆脱母语的干扰。那么将母语与英语做一个综合性的比较,让学生了解在重新认识汉语的同时去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无疑是一个很科学的方法。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吴滩初级中学)

上一篇: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标下的生活化课程教学 下一篇:加强反思意识 提高反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