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老人就业意愿分析

时间:2022-09-13 08:23:16

地区老人就业意愿分析

数据和方法

笔者研究的城市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仅仅是指城市老年人是否愿意从事有经济收入的工作,而对于其他无偿义务性的劳动意愿则不加以考虑。在这个问卷调查中老年人是否愿意从事有经济收入的工作这一问题,选项分为三个,即愿意、不愿意、无所谓,由于文章研究的是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故而选择无所谓的没有明确意愿的老年人不在本文考察范围之内,经过数据整理,有明确意愿的老年人一共是1678人,其中男性老人753人,女性老人925人(表略)。文章选取城市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即是否愿意从事有经济收入的工作为因变量,选取老年人的性别、年龄、教育、有无配偶、自评健康、原职业、子女数、子女是否经济支持、自评经济状况、自评自身是否有用十个变量为自变量。方法上,由于本文分析的再就业意愿是分类变量,因此本文主要使用联列表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考察各个变量的影响作用。

实证分析

(一)基本情况首先,我们从整个朝阳区的数据来看,明确表示有再就业意愿的老年人占到调查中有明确意思表达的全部老年人的10%,可见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还是比较低的。其次,本文通过联列表,分析个人、家庭、经济、观念四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先从性别上来看,男性老年人中有再就业意愿的占到男性老年人总数的12.2%,而女性老年人中有再就业意愿的占到女性老年人总数的8.3%,由此可以看出男性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大于女性老年人,卡方检验P=0.009,小于0.05,说明男性和女性老年人再就业意愿有显著差异。年龄上我们主要分五组,即60~64岁组,65~69岁组,70~74岁组,75~79岁组,80岁以上组。其中60~64岁组老年人有再就业意愿的占到该组总数的22.6%,65~69岁组老年人有再就业意愿的占到该组总数的13.9%,70~74岁组老年人有再就业意愿的占到该组总数的8.2%,75~79岁组老年人有再就业意愿的占到该组总数的4.3%,80岁以上老年人有再就业意愿的只占到该组总数的1.7%。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再就业的意愿逐步减少,卡方检验P=0.000,小于0.05,说明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在不同年龄上有显著差异。根据老年人教育程度的不同,我们将老年人分为小学及以下,初中及高中,大专及以上三组。其中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老年人有再就业意愿的占到该组总数的6.0%,教育程度为初中及高中的老年人有再就业意愿的占到该组总数的10.8%,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老年人有再就业意愿的占到该组总数的16.0%,卡方检验P=0.000,小于0.05,说明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在教育程度上有显著差异。婚姻状况上,我们分为两组,即有配偶和无配偶。其中有配偶组的老年人有再就业意愿的占到该组总数的11.2%,而无配偶组的老年人有再就业意愿的占到该组总数的6.6%。我们可以看出有配偶的老年人明显更愿意再就业,卡方检验P=0.006,小于0.05,说明再就业意愿在婚姻状况上有显著差异。我们依据原职业将老年人分为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及集体企业、三资民营企业、其他四组,其中原职业为机关事业单位的老年人有再就业意愿的占到该组总数的11.1%,原职业为国企及集体企业的老年人有再就业意愿的占到该组总数的9.1%,而原职业为三资民营企业的老年人有再就业意愿的占到该组总数的34.6%,原职业为其他的老年人有再就业意愿的占到该组总数的10.4%,卡方检验P=0.005,小于0.05,说明原职业不同的老年人其再就业意愿有显著差异。依据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的不同,我们把老年人分为健康状况不好、一般、好三组。其中健康状况不好的老年人有再就业意愿的占到该组总数的7.2%,健康状况一般的老年人有再就业意愿的占到该组总数的9.7%,而健康状况好的老年人有再就业意愿的占到该组总数的13.1%,卡方检验P=0.035,小于0.05,说明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在自身健康上有显著差异。本文选择儿子数来替代子女数,因为在中国一般是儿子为父母提供支持。我们按照老年人儿子数的不同,将老年人分为儿子数为0个、1个、2个、3个及以上四组。其中儿子数为0的老年人有再就业意愿的占到该组总数的12.8%,儿子数为1个的老年人有再就业意愿的占到该组总数的9.4%,儿子数为2个的老年人有再就业意愿的占到该组总数的10.6%,儿子数为3个及以上的老年人有再就业意愿的占到该组总数的4.8%。卡方检验P=0.045,小于0.05,说明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在儿子数上有显著差异。按照老年人是否得到子女经济支持,我们将老年人划分为有子女经济支持和无子女经济支持两组。其中有子女经济支持的老年人有再就业意愿的占到该组总数的8.2%,而没有子女经济支持的老年人有再就业意愿的占到该组总数的10.5%。卡方检验P=0.254,大于0.05,说明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在是否有子女经济支持上没有显著差异。在老年人的经济状况上,我们选择老年人的自评经济状况来考察,按照老年人自评经济状况,我们把老年人分为宽裕、一般、困难三组。其中经济宽裕的老年人有再就业意愿的占到该组总数的8.4%,经济状况一般的老年人有再就业意愿的占到该组总数的9.5%,经济状况为困难的老年人有再就业意愿的占到该组总数的15.5%,卡方检验P=0.030,小于0.05,说明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在不同经济状况下有显著差异。在老年人的观念因素上,我们选择老年人是否觉得自己没用这一问题来考察。我们将老年人分为觉得自己没用和不觉得自己没用两组,其中觉得自己没用的老年人有再就业意愿的占到该组总数的9.0%,而不觉得自己没用的老年人有再就业意愿的占到该组总数的10.5%。卡方检验P=0.097,大于0.05,说明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在观念因素上没有显著差异。(二)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是因变量为二分类变量中最常见的分析模型。其中logistic的公式如下:Ln[p/(1-p)]=b0+∑bi×xi,其中P表示某一事件的发生概率,在本文中,P表示老年人有再就业意愿的概率(愿意=1,不愿意=0),xi表示影响城市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各个因素,b0和bi是各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在经过交叉表分析后,我们使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来分析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影响因素即我们前面交叉表用到的这10个变量。回归后我们发现,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只有性别、年龄、教育和老年人自身经济状况这四个变量对于老年人再就业意愿有显著影响。通过使用SPSS软件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我们得到结果如表2所示。我们证实了前面的部分假设,即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受到老年人个人因素和经济状况的影响,具体来说老年人个人因素里的年龄、性别、教育都会影响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但是个人因素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原职业以及有无配偶在本文的分析结果中并没有显著影响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同时我们发现老年人的自身经济状况也会显著影响其再就业意愿。我们前面假设的老年人的家庭因素包括老年人的子女数和老年人子女是否对老年人有经济支持,以及老年人的观念因素主要指老年人是否认为自身没用这三个变量都没有像我们预期地那样显著影响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

结论

通过北京市朝阳区的老年人再就业意愿,不难看出全国范围内老年人再就业的热情还不是很高。 具体分析后我们发现,老年人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老年人自身的经济状况等因素都会明显影响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但是老年人的婚姻状况即有无配偶,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老年人退休前的原职业、老年人的子女数、子女的经济支持以及老年人自身观念这几个因素对于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都没有显著影响。因此我们研究老年人再就业相关问题时主要应该集中在老年人的自身问题上面,即考虑好老年人的年龄、性别、教育和经济状况。如果我们想解决好老年人的再就业问题,就要重点关注年龄较小的男性老年人,受教育程度高的老年人,以及经济状况较为困难的老年人,只要解决好这部分老年人的再就业问题,我们就能抓住问题的重点,真正解决好这一问题,同时通过这一部分老年人去带动其他老年人再就业。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分析解决好这一问题也为我们制定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相关再就业政策提供一定依据。在中国老龄化加速的前提下,我们要面临的情况不仅仅是整个社会养老负担的加重,同时还有中国近三十年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依仗的“人口红利”也将随着老龄化的趋势而慢慢减弱。怎样推动经济继续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这是我们必须要认真考虑应对的问题。而实现老年人再就业,毫无疑问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参照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我们有理由相信解决好老年人再就业问题,不仅仅是真正实现老年人参与社会,老有所为,在生命的黄昏期继续发光发热,造福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同时也是促进中国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至关重要的环节。

作者:江维

上一篇:谈股票发行人在国内股市的经济学 下一篇:地方经济结构的优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