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档案袋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时间:2022-09-13 07:50:33

中国电子档案袋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摘 要]对中国知网(CNKI)2005-2014年间有关电子档案袋期刊文献进行检索,绘制关键词共词聚类图谱,获取关键词被引频次,中心度等统计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综合分析表明,当前我国电子档案袋的研究热点集中在了电子档案袋的评价方式、设计与实现及其应用效果等方面。评价方式趋于多元化教育评价,评价量规不断完善;设计与实现趋于规范化,整合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实用性;应用效果则趋于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制定learning plan、加强反思学习等。

[关键词]电子档案袋;CiteSpace;图谱分析;研究热点;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6-0054-04

国际上以研究档案袋、电子档案袋著称的美国阿拉斯加大学Helen C.Barrett博士对电子档案袋的定义是:“学习者运用电子技术,档案开发者以各种格式(音频、视频、图片和文本等)来收集和组织学习内容和素材的方式,基于标准的电子学档运用数据库和超文本技术清晰地展现标准和目标、作品和反思之间的关系。[1]”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电子档案袋一直作为展示学生在某一学科或领域完成的作业或作品的平台,然后由教师、同学给出评价和反馈意见,从而记录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成就。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技术和新理念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当前的电子档案袋也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含义,有了更为广阔的应用情景和模式。本文利用CiteSpaceIII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2005-2014年间有关电子档案袋的期刊论文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以期揭示十年间关于电子档案袋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一、基本原理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用的分析工具是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博士开发的CiteSpaceIII(版本3.9.R6)。[2]利用这个软件,通过数据建模,按照一定运算程式生成若干文献共被引网络,包括聚类视图,也就是由“力引导布局”的节点连接网络,这样能够直观的体现有关要素的权重、中心度以及彼此的关联度,并通过共词聚类分析与共被引分析进行图谱解读。[3]共词聚类分析属于内容分析法的领域,把共词出现的频率看作要分析的内容,理清分析内容间复杂的关系,并把它们简化,去掉无效关系,最后做出最简化的直接表达。关键词往往是文章的眼睛,当两篇文章存在两个以上同样的关键词时,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两篇文章在各自的研究领域、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着相当高的相关度。通过CiteSpaceIII中的共词聚类分析,我们就可以探测某一学科范围内的研究热点或研究趋势等。

本研究是以“电子档案袋”或含“E-portflio”或含“Electronic Portflio”为主题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CNKI)检索2005-2014年间的论文,除去无效数据共计216篇,将这些论文作为本研究的有效样本,以Refworks格式导出,生成.txt格式的文本文件,利用CiteSpace软件主菜单下Data-Inport/Export设置数据来源格式CNKI,将数据全部转换成CiteSpace软件可以识别的文本格式,最后导入软件进行分析,得到最终图谱。

二、阈值设置与图谱获取

设定时间分区为1年,形成10个彼此独立的时间分区,选择每个时间段分析引用频次排名前50位的关键词作为共词分析对象,运行软件获得346个节点关键词和771条链接线。通过Layout优化功能,进行聚类分析,就生成了如图1所示的关键词共词聚类图谱。图1中,每个圆形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的巨细分别与关键词、被引频次以及聚类的范围成正比。

在软件聚类视图界面右侧的控制板cintrol panel中,选择“layout”下的“timeline”选项,会得到如图2所示的时间线视图。图2中连线对应聚类跨越的时间区域线越宽,聚类内部的紧密度就越高。

三、聚类分析与研究热点

根据共词聚类图谱分析,当前国内电子档案袋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电子档案袋的评价方式,包括聚类#1、#4、#7、#15等;二是电子档案袋的设计与实现,包括聚类#3、#10、#11、#12等;三是电子档案袋的应用效果,包括聚类#2、#5、#8等。

同时,在软件聚类视图界面,点击“Export”下的“Network summary table”选项,可以导出一张数据表,表中内容包括被引频次、中心度等相关数据统计表。中心度凸显了关键词节点在不同聚类之间或者界面上的地位和枢纽作用。根据整理统计,聚类中被引频次5次(含)以上的关键词共有19个,10次(含)以上的关键词共有10个,被引频次和中心度分别为前15位的关键词见表1。这些关键词大都包含在几个大聚类中,所以它们也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有关电子档案袋的研究热点,具体分析如下。

(一)电子档案袋的评价方式

“评价”作为国内电子档案袋应用的最终目的与形式,其在评价教师及学生知识、能力的成长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从上述几大聚类及被引词频高的关键词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利用电子档案袋以不同的形式真实完整的记录一段时期内教师的全部教学成果或学生的学习成果。根据记录,可以了解教师或学生的成长变化过程。教师和学生可以针对自己或对方在这段时期内的变现做出客观评价或提出意见。教师和学生可以针对这些意见和评价不断完善自己,使得自评和互评成为不断提升自我和改进自我的原动力,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

3.加强反思学习(#8)

利用电子档案袋详细记录个人学习情况的变化,让学习者随时关注自己或同伴的学习状态,并进行阶段总结,这样有助于加强学习者的反思学习。在义务教育阶段,我国多数的中小学生都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与技能。面对升学压力,追求成绩的提高是这一阶段学习的最主要的目的。学习者可以根据教师给出的客观评价,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反思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针对不足进行改进,不断提高。所以,它可以在潜移默化当中培养学习者反思学习的习惯。

四、总结

综合以上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05-2014年有关电子档案袋研究的期刊文献的聚类图谱分析,可以清晰得出当前国内的研究热点和趋势主要集中于以下3个方面。

1.电子档案袋评价作为最主要的应用方式仍是研究的核心。评价量规亦随理论依据及学科特征不断完善,评价内容和方法日趋多元化,且适用于教学过程。

2.关于电子档案袋的设计与实现。随着关注力度的提高,国内电子档案袋将在解决技术难题的基础上,整合现代教育技术,明确用户需求,未来也可能借助近来大热的“互联网+大数据”服务于“互联网+教育”,设计更加规范、灵活,搭建操作简单、维护容易,真正适用于教学的电子档案袋平台。

3.对于电子档案袋的应用效果。虽然在发展初期并不理想,有很多都流于形式,没有起到真正的促进作用。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电子档案袋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也能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并且让其养成制订计划、反思学习等学习习惯。

可以说,CiteSpaceIII软件为期刊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分析手段。我们可以在某一相关领域中遴选若干中文核心期刊,在研究热点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揭示某一领域内的研究方向,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区域动态,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提升学术水平。

[ 参 考 文 献 ]

[1] 陈玖豪.基于IMS-EP规范的通用型电子档案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2] Chen, C. (2014) The Cite Space Manual[EB / OL]. http://cluster.ischool.drexel.edu/~cchen/citespace/Cite Space Ma?鄄

nual.pdf.

[3] 曲涛.江苏高教2003-2012研究热点及其知识基础可视化分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99-103.

[4] 李爽,魏志慧.技术促进下的课程设计与学习评价――访国际远程教育知名学者罗宾・梅森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07(4):4-8.

[5] 曲涛.《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2012研究旨趣探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29-132.

[6] 曲涛.国际MOOC文献可视化分析――基于webofscience2008-2013年索引文献图谱[J].重庆高教研究,2014(5):1-9.

[7] 杨思洛,韩瑞珍.国外知识图谱绘制的方法与工具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2(6):101-109.

[8] 张远平,颜辉盛.浅谈电子学档的应用模式与发展趋势[J].中职教育大家,2014(14):76-79.

[9] 王卫军,徐建利.E_portfolio国际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基于ERIC(2007-2014年)文献的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335):14-20.

上一篇:水鸟翱翔的天堂――台特玛湖 下一篇:基于空间句法分析的天津五大道观光马车交通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