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与经世致用

时间:2022-09-13 07:04:22

摘要:曾国藩继承明清优秀思想家所倡导的经世致用思想,以自己的行动突破清廷闭关锁国政策的禁锢,认真向西方学习而且卓有成效,曾国藩经世致用思想和活动开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洋务运动,而且对其后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曾国藩 经世致用 活动 近代化

清初诸大儒,痛空谈之亡国,恨书生之乏术。黜虚崇质,倡经世致用,以笃行实践为依归,不喜离事而言理。皆志在讲求天下之利病,隐求民族之复兴,其代表人物为顾炎武、王夫之。

顾炎武,亦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曾国藩对于顾炎武,可谓推崇备至,他在《圣哲画像记》中说:“我朝学者,以顾炎武为宗,《国史·儒林传》,褒然冠首。我读其书,言及礼业教化,则毅然有守先待后,舍我其谁之志,何其壮也!【1】顾炎武在明亡之后,以天下为己任。始终不倦地探讨经国济民的实学,力主崇实致用,反对空谈脱离实际的心学,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夫之,湖南衡阳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

学者称其为船山先生。王夫之身处明清之际,从哲学和历史的角度对经世致用作了弘扬和阐发,深刻影响了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湖湘士人和湘军将领,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从曾国藩的好友郭嵩焘,维新党人谭嗣同,清末革命领袖黄兴,一直延续到的老师杨昌济,无不从船山学说中吸收经世致用的营养,接受经世致用的熏陶。为使船山思想得到传播、发扬和光大,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于同治四年在南京重新刊刻《船山遗书》,收录船山著作五十六种、二百八十八卷。在该书刊刻过程中,曾国藩不但指点搜罗船山散佚的文稿,而且亲自校勘,并为遗书作序。关于船山经世致用思想对湖南和曾国藩湘军集团的影响,光绪年间湖北学政孔祥麟论道:船山文著,具上下古今之识,指陈历代兴衰治乱。是以咸同之际,中兴将帅,湖湘儒生,其得力于遗书者皆多。

经世,顾名思义,即经邦济世,在清代经世致用亦被称为经济。曾国藩时代,经济还没有被看作专门学问,故他在桐城派提出的“义理、考据、辞章”的基础上加了“经济”,使之明确成为一门学术。关于经世的内容,曾国藩认为应该包括十四宗:官制、财用、盐政、漕务、钱法、冠礼、婚礼、丧礼、祭礼、兵制、兵法、刑律、地舆、河渠。他究心时政,将古今大臣名儒的言论分条编录,分为修身、治家治国三门。道光二十八年,他在阅读秦惠田的《五礼通考》时,感到有所不足,于是将当时奏议切时务者,别为六卷,包括盐课、海运、钱法、河堤等。据《曾国藩年譜》记载:“公每绾部务,悉取则例,博综详考,准以事理之宜。事至剖断无滞,其在工部,尤究方舆之学,左图右书,钩校不倦,于山川险要河漕水利诸大政,详求折中。”[2]

曾国藩的经世,不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而且还积极投身于政治实践活动中,对当时具体的社会政治问题作出积极地回应。咸丰元年十二月,他在《备阵民间疾苦疏》的奏折中,指出当时民心涣散的现状,表达了他对天下将乱的忧虑:“臣窃惟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自古莫富于隋文之季,而忽致乱亡,民心去也;莫贫于汉昭之初,而渐致又安,能扶民也。我朝康熙元年至十六年,中间惟一年无河患,其余岁岁河决,其时又有三藩之变,骚动九省,用兵七载,天下财赋去其大半,府藏之空虚,殆有甚于今日。卒能金 瓯 无缺,寰宇清谧,盖圣祖爱民如子,民心固结不可解也。我皇上爱民之诚,足以远绍前徽。特外间守令,或玩视民疾,致圣主之德意不能达于民,而民间之疾苦,不能诉于上。”[3]曾国藩认为民间有三大疾苦:一是银价太贵,钱粮难以完纳。州县官为了完纳赋税,派出史役人员,“昼夜追逼,鞭扑满堂,血肉狼籍,岂皆是酷吏之为哉。民之完纳愈苦,官之呼变愈酷。或本家不能完,则锁拿同族之殷实者而责代纳。甚者或锁其亲戚,押其 邻里。百姓怨愤,则抗拒而激成巨案,真有日不聊生之势。”[4]

二是盗贼太多,良民难安。“近闻盗风益炽,白日劫淫,捉人勒赎,民不得已而控官,官将往捕,先期出示。比至其地,牌保则诡言盗循。官吏则焚烧附近之民房,示威而去。差役则讹索事主之财物,满载而后归,而盗实未循也。或诡言盗死,毙他囚以抵此案,而盗实末死也。案不能雪,赃不能起,而事主之家已破矣。”[5]结果必然是“愈酿愈多,盗贼横行,而良民更无安枕之日。臣所谓民间之疾苦,此又其一也。”[6]

三是冤狱太多,民气难伸。“一家久诉,十家破产,一人沉冤,百人含痛。往往有纤小之案,累年不结,颠倒黑白,老死囹囵,令人闻之发指者。臣所谓民间之疾苦,此又一也。”[7]曾国藩认为,国以民为本,百姓之颠连困苦,苟有纤毫不得上达,都是大臣的责任,因此冒昧上奏。

曾国藩经世致用更重要的活动,是从学做炮弹,学做轮船入手,发展到从外国购买工作母机(制器之器),进而翻译和介绍国外的科学技术与知识,向国外派遣留学生,一步一步地走上了引进西学的道路,中国近代化可以说是从他这里起步的,作为其经世致用实践活动的重要成果,中国出现了近代第一家军事工业企业,制成了第一部蒸汽内燃机和第一艘轮船,聘请了第一批外国专家和工匠,办起了第一个以介绍科技书籍为主的翻译馆,派出了中国第一批公费留学生,这一切在当时相当闭塞的中国起了震聋发聩得作用。

咸丰十一年十一月,曾国藩在刚夺得的安庆城内,建立了中国第一家生产近代化武器的军械所,虽然它规模不大,基本是手工生产,但是它是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胚胎,迈开了中国近代化可贵的第一步。安庆军械所贯彻曾国藩始而演义,继而试造的意图,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并在此基础上制造中国第一艘轮船,负责这一项工作的是华蘅芳、徐寿。他们凭借自己的数学和物理知识,根据1853年上海墨海书馆出版的《博物新编》上的一张轮机简图,和对在长江上游弋的外国轮船的观察,克服设备简陋的重重困难“潜心研究,造器制机,一切事宜,皆有手造,不假于外”[8]最后终于成就了中国近代史上这一惊人创举。

上一篇:新型工业化视角下湖南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实证... 下一篇:钱学森沙草产业创新理论在库布其沙漠的成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