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管理效果简述

时间:2022-09-13 04:48:38

急诊护理管理效果简述

1成熟度评定结果汇总

将所有护士测评结果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分为M1、M2、M3和M4四个类型。M1型护士工作经验比较缺乏,大多为医学院毕业3年以内的年轻护士,独自工作能力较差,护理工作缺乏积极性和创新性。M2型护士工作经验约为5年,已非常熟悉各项护理工作,专业技能过关,工作能力较M1型有很大提升,但特殊情况下的护理技巧仍有缺乏。M3型护士以工作10多年的中青年护士为主,她们是急诊护理团队的重要力量,工作能力较强,具备一定自我管理能力,但是工作中有懈怠现象。M4型护士为工作经验非常丰富的高职称护士,工作能力顶尖,积极性高,工作有创新性。

2选择合适的管理方式

护士管理工作不能一概而论,需根据成熟度分级的结果,针对不同类型的护士采取相应的管理方式,让各个类型护理人员在一个协调和谐高效的环境下工作。同时各种管理方式也要随着护士自身能力和经验的改变做出适时调整,才能获得良好的管理效果。(1)命令型管理方式:适用于M1型成熟度的护士。管理者在管理开始就进行严密、详细的工作安排,为护理人员划分好护理工作,将每项护理内容落实到个人。同时管理者每天对护士的护理工作进行评分,起到监督作用,帮助护士从一开始就养成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2)说服型方式:适用于M2型成熟度的护士。管理者每周确定1次工作目标,同时向护士解释清楚急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以此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并培养其综合护理工作的能力。(3)参与型方式:适用于M3型成熟度的护士。管理者在指导护士进行护理工作的同时,多与其沟通,了解其工作难处,并积极鼓励,协助解决。同时要帮助护士总结经验,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4)授权型方式:适用于M4型成熟度的护士。管理者适当授权给这一部分护士,初步培养其管理能力,尤其在护士长不在时可以暂时进行管理,帮助护士实现职业发展目标,实现人生价值。1.3观察指标分别对实施成熟度分级管理前后院内急救、院前急救、输液室、观察室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调查护士自我评价、患者与其他员工对于护理的满意度,然后进行比较分析。1.4统计学分析对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P<0.01、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实行成熟度分级管理前后护理质量比较

结果显示,实施成熟度分级管理后,院内急救、院前急救、输液室、观察室的护理质量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P<0.01)。

3.2实行成熟度分级管理前后护士自我评价、患者

满意度和其他员工满意度比较结果显示,实行成熟度分级管理后,护士自我评价、患者满意度、其他员工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P<0.05)。见表2。

4讨论

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的宗旨是“以患者为中心”,针对的是如何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为采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争取更多的条件[6]。传统的医院急诊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现代化急诊管理,因此,需要一种全新的急诊管理模式[7]。成熟度分级管理根据护士的职称、工作年限、工作能力等进行成熟度分级,然后按照不同的分级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方式,从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护理服务等多个方面进行分层管理,并根据护士成熟度的改变随时适当调整成熟度分级和管理方式[8]。我院自2013年1月实施成熟度分级管理后,急救科的院内急救、院前急救、输液室与观察室的急救护理质量明显提高,与实施前差异明显。成功运用情景领导理论,采用针对性的管理方式,有效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使其技术水平、应变能力等综合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既保证了护理质量,又提高了管理效能。实施成熟度分级管理后,护士的自我评价明显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明显。提示根据护士的不同成熟度进行管理,有助于建立配合默契、素质优良的医疗急救团队,既能提高急救能力,又能充分体现护士在急救工作中的自身价值[9]。随着急救护理质量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由实行前的84.21%提高到实行后的93.58%。结果显示,根据不同因素将护理人员分成不同的成熟度,能够发现护士自身的优点,充分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于急救的满意度[10]。同时,医院内其他人员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也有了明显提高(P<0.05),急救护理工作不仅得到了同行的认可,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急救能力,提升了科室的整体形象。综上所述,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成熟度分级管理制度,采用针对性的领导方式,可以彰显个性化护理管理,对于提高临床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园飞 单位:浙江省中医院下沙院区

上一篇:管理循环法护理管理效果分析 下一篇:心血管护理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