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碳理念发展绿色建筑的推广应用

时间:2022-09-13 04:41:39

浅谈低碳理念发展绿色建筑的推广应用

【摘要】绿色建筑即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低碳环保理念运用到建筑领域的结果,进而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使用空间,并使建筑与自然能够和谐共生。本文在对绿色建筑设计的低碳理念分析的基础上,从六个方面对低碳理念发展绿色建筑的推广应用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绿色建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低碳理念;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

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制定了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目标,努力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而建设起节约型、友好型社会。建筑物与建筑产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几乎占到了全球总排放量的50%,因此建筑行业也是节能减排的最大行业。低碳理念的绿色建筑,其概念具有系统性,贯穿于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因此为了实现建筑本身的节能减排,需要不断地采用合理的技术与管理方法,降低能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一、绿色建筑设计的低碳理念

从广义上来讲,绿色建筑即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低碳环保理念运用到建筑领域的结果,建筑不仅能够对自然环境资源充分利用,并且低消耗、污染趋于零。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与建设部联合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给出了明确的定义,绿色建筑即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能、节地、节材、节水,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并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为了在建筑中对低碳理念进行充分地利用,达到良好的绿色节能效果,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中需要充分把握低碳理念设计原则,其绿色理念原则在于:第一,对再生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低碳理念的核心在于节能,想要在建筑中实现低碳理念就需要对再生资源进行充分地利用,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第二,保证建筑物良好的朝向与适当的间距。保证建筑物朝向良好能够对太阳能进行充分的利用,并起到节能杀菌的作用。建筑物的大面积外表不应朝向冬季主导的方向,以减少对流换热产生的损失。第三,建筑物平面形式与体形应有利于空气的流通。有效地建筑平面形式与体形能够折省制冷与制暖的能力,从而实现建筑物的低碳。其中建筑物的体形应根据不同地区、建筑物层数要求下的体形系数来确定。第四,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中,建筑物的围护结构总热阻应在保持在最小热阻及其以上,进而对内表面的温度进行有效地控制,以减少建筑物内能量的耗散。同时,建筑物应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防止潮湿、壁面冷凝。第五,适当减小建筑物的窗墙比,增加密闭性。由于建筑物的窗墙比对耗热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窗墙比的减小能够对冷风渗透现象予以避免。减小窗墙比的方式包括减少门窗洞口、设置门斗等。

二、低碳绿色建筑的推广应用途径

(一)针对低碳理念发展的绿色建筑建立起科学的评估体系

我国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的发展刚刚起步,既缺乏基础数据,又缺少实践经验。对绿色建筑的评估,目前只是针对设计环节与建造环节来进行的,这种情况下评估结果的科学性与可靠性也就会受到影响。一方面在于主观判断的影响,另一方面在于单纯的对建筑生产中的建材、土地节约进行强调,而忽视了建筑的舒适性与经济性,这也使绿色建筑的推广与拓展受到影响。为此,当下应针对低碳理念发展的绿色建筑建立起科学的评估体系,应本着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强制性措施、指导性意见相结合的原则来制定评估体系的标准,对绿色建筑的技术措施、节能减排、适用性进行评估。

(二)减少碳基能源的消耗,增加对再生资源的利用

建筑生产的各个工序都会进行能源消耗并产生二氧化碳,为此,建筑产业想要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大幅度减少,就需要减少对碳基能源的消耗。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发展低碳建材,并通过建材业的窑炉对固体工业废弃物与城市垃圾进行消纳。二是大力开发和利用不排碳可再生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谁能、生物质能、海洋能,以及再生资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等。这些新能源不仅储量大,并且几乎无污染,对于解决化石能源危机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上海世博中心就采用了江水源、水蓄冷、冰蓄冷、雨水收集、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而该建筑的总能耗比国家节能标准要低80%,节能率为62.8%。

(三)对旧材料进行安全有序的利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旧城区改造工作也逐步扩大,民用与工业拆迁建筑不断增加,而旧建材数量也随之增加。在低碳理念发展下,应对旧建材尽可能的进行回收利用,如处理加工后成为粗细骨料作为道路建设的基层材料,生成再生砖、再生混凝土等,这不仅能够作为上游生产的原材料,同时也减小了下游生产对废弃物处置的压力。由于旧建材在性能上已经无法达到使用的要求,为避免不加限制使用带来的安全隐患,还需要加强对旧建材流通和使用的控制,对各类废旧建材再利用的行业标准进行明确和规范,进而实现对旧建材安全有序的利用。

(四)推进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减排改造

所谓的公共建筑主要包括商业、旅游、办公、通信、科教文化与交通运输等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的单位耗能在70-300度之间,比城镇住宅要高出10-20倍,为此,公共建筑是低碳节能的重点。为此,想要实现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减排需要从技术、设计、生产与销售等各个环节来落实,并建立起针对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监管体系,将能效的测评结果进行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公开披露与奖惩。

(五)推行建筑产业化模式

建筑产业化为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对资源的消耗。建筑产业化将取代传统的人工劳动方式,实施工厂化的生产,使钢材加工与混凝土的浇筑在肠外完成,工厂对建筑构件进行生产,然后运送至施工现场进行组装。这种建筑产业化的形式在节省原材料的同时保证了最终产品良好的稳定性与性能。同时,采用干法施工也减少了施工现场的垃圾、噪音、污水、粉尘与有害气体的产生,使施工的整个过程体现了绿色施工理念。建筑产业化模式下的建筑在质量上与以往相比更加具有优势,使建筑产品的质量与精度得到大幅提升,因此建筑使用过程中的维修费用也相应的减少。

(六)增强建筑节能性标准的实施

建筑低碳目标体现在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与维护、管理的各个环节,因此为进一步实现低碳目标,需要在工程全过程中强化节能强制性标准的实施,并对其进行监督。针对薄弱领域与重点环节,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机构应充分发挥其监督中的协调作用、反馈作用,进行技术解释,并对不执行标准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而对严重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行为予以严处,从而促进建筑节能强制标准的全面贯彻实施,实现节能环保技术、措施的全面覆盖。

结束语

低碳理念发展绿色建筑,能够有效的实现节能减排,减少对碳基能源的消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助于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同时也有助于为人们提供舒适、高效的使用空间,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实现建筑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在倡导低碳优质生活的今天,政府相关部门应提高对绿色建筑的重视,使之更好的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 陈F蕾.基于绿色低碳理念的居住区规划研究[D].中南大学,2011.

[2] 张辉,周雪峰.新形势下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实施状况探究[J].四川建材,2013,39(4)

[3] 刘戈.深圳绿色建筑推广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

[4] 齐锋.浅谈绿色建筑在我国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建设科技,2013,(16)

[5] 宋捷.低碳绿色建筑推广之路[C].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1.

上一篇:关于建筑节能工程中的采暖通风设计策略探讨 下一篇:海工工程土石合理划分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