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语文课堂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摇篮

时间:2022-09-13 03:54:20

让小学语文课堂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摇篮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与精华,是华夏子孙的荣耀与骄傲。因此,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在传统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语文教师应当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语文课堂应当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摇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树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且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我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以课堂为主阵地

抓住课堂这块主阵地,在传授给学生知识、方法与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对文本的分析和对“人”的分析联系起来,挖掘文学作品“思想美”、“内容美”、“人格美”和“风格美”等。把这些渗透于教学的各个阶段,渗透于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

(一)识字、写字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最好最合时宜。只有提前认读,扩大识字量才能更好地进行阅读理解与写作。传统的启蒙教育经典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是提前认读的最好教材。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把传统经典制作成视频动画,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加深记忆,这样既贴近时代又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字要从小练,养成好习惯。我认为,小学里应该花更多时间在写字教学上。除了讲笔顺外,还要讲间架章法,而不仅仅是布置写字作业回家自己写,更不是写不好多抄写几遍就能解决的问题。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明确写字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贯彻落实目标要求。如果把书写教学上升到传承中华文化这一层面,就要适当地引入书法教学。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中华几千年文化的积淀,它“无色而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清人尚质”,历代书法如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教学中,适当引入书法艺术欣赏,开展临帖摹帖等书法活动,对促进写字教学大有裨益。对传承中华文化,弘扬国粹,更是功不可没。

(二)读读背背中积累传统文化。

“日积月累”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语文园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了解、吸收中华优秀文化,提高语文素养,不应忽略。

1.激发兴趣,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变“要我背”为“我要背”,可以联系生活,可以讲述故事,也可以发挥想象进行续编、创作。

2.学用结合,化静止为运动。有些“日积月累”中的词句,是描写课文中的人物性格、品质或文章中的某种情境,我们可以让学生将两者联系起来,加深感知和理解。生活是最生动的教科书,带学生游玩时,可以引导学生切身感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美,还可以让学生验证“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俗语的准确性。

二、用阅读丰富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

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喧哗浮躁的时代,他们面临太多诱惑。但是,不管生活怎样热闹,一个纯净的心灵世界,一种对书香气息的天然热爱,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都是一个生命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必须让学生在人生记忆力最佳的时期,诵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让文化经典占据他们的心灵,让他们的阅读开一个好头起步,就直抵经典。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高,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呈递减趋势。越到高年级,“很有兴趣”的学生所占比例越小,许多学生手中捧着的是卡通漫画、通俗故事、作文选编和流行杂志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学生都应当在智力方面有自己的特殊爱好。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教师要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诵读经典活动,吸引每一个学生,让他们真心悦纳书籍,与书籍成为好朋友,享受读书之乐。

(二)加强阅读指导,提高阅读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也就是说,既要让学生好读书,又要让学生求甚解,不要死读书,读死书。这一切必须靠教师给予方法上的指导。首先,是读什么书的问题。书籍浩如烟海,要让学生选择有价值的书来读;其次,充分利用语文课或阅读课,指导学生正确地读书。

三、综合性学习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最好载体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内容可以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成语故事”、“歇后语谚语”、“历史人物事迹”、“中国传统节日传说故事”等。例如围绕《孔子拜师》、《开天地》、《赵州桥》等课文展开学习的同时引导学生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开展综合性学习:搜集文化名人故事,讲故事,古诗词摘抄、诵读;利用假期精读一本优秀古典小说,写读后感;举行弘扬传统文化的手抄报比赛,等等。这样既可以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四、搜集整理风土民俗资料

地方风土民俗凝结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传承民族精神,对于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教师可以在收集大量资料、广泛学习的基础上,设计有创意的主题活动方案,而且团队合作可以编写校本教材,供校本课上学生使用。这样,教师大手牵小手,在传承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带领学生走进民族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师生的文化素养都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总之,只要语文教师能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语文课堂就定能成为弘扬传统文化摇篮,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上一篇:也谈如何打造高中数学的高效课堂 下一篇:着眼整体,轻松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