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导师制”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时间:2022-09-13 03:11:05

“双导师制”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的主要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实践能力较强以及具备较高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双导师制”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能够起到有效的作用,提升教学效率;会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所以高职院校要加强“双导师制”研究,以此来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双导师制”;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探索;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高职院校“双导师制”教学主要指的是校内的指导教育以及企业的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的有效教学模式。该教学方式能够有效促进院校与企业的融合,能够让学生直接参与到项目实践中,在自身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且探索有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以此来开展人才培育工作。并且“双导师制”教学模式将更有利于为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实践教学内容的探索,以此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双导师制”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现今来看,在新课改不嗌钊氲谋尘跋拢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双导师制”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里所指的导师,主要是指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中的指导老师,而双导师则是指一位学生会由两位指导老师进行全面指导:一位导师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与指导,而另外一位导师则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课外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提高职业道德水平,让学生在社会中更有效地发展与进步。校内导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相关理论知识和人文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他们可以是从事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工作工程技术人员,在教学中手把手地教,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两个导师必须经常交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全面掌握,从而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措施,以此来促进学生进步。举个简单的例子:在高职院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该专业属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学校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必须充分与企业合作,实施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同时也要由企业派遣相关的专业人员来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不断鼓励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让学生不断掌握实践经验,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而“双导师制”的实施,将会有效改变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企业的有关制度以及生产流程等,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并且学生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问题,会进行探索分析,并且找到解决的方式,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知识。

二、高职院校教育中“双导师制”的有效实施

1.可充分做到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技能型人才,能够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技能,使学生对工作环境以及岗位要求有一个全面认识,从而进行有效培养,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本质就是培养专门的实用型人才,并且这种人才不仅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同时也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能够不断开发出新型的技术,促进行业发展。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不断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此来促进学生成长为创新实践型人才。而“双导师制”的有效实施可充分满足这一要求,能够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进行实践探索,不断提高学习质量。并且由校内导师将理论性教学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相关企业的导师能够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从而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检验,不断带动学生的学习进步。这样学生在实践中就会主动创新探索,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不断进步。

2.“双导师制”的实施有效解决了双师素质教育不足的问题

现今很多高职院校的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师资力量不足,尤其是缺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教师,这就导致学生学习无法有效进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强调知识的应用性以及综合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有的放矢。高职教师的眼界必须开阔,能够做到与时俱进,针对时展的需要,不断开发一些新课程,将系统学科知识进行有效转化,从而将其转化为应用型知识。同时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措施。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进行基础课的教学中,也要将实践课内容融入其中。

近年来虽然高职院校都在加大力度培养一批复合型的教师,其理论与实践知识都较强。但是从实际来看,双师型教师在总体结构上还是不够合理,尤其是具备一些专业特色的双师型教师很少,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然而“双导师制”的有效实施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利用“双导师制”,高职院校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合作,聘请一些具有专业知识的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来院校担任指导教师,这样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企业缺乏实践性人员的问题,同时也可解决院校师资力量匮乏的问题,提高院校教师的实践能力,更好地教导院校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其实践能力较强,在教学过程中,将有效地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能够提升学生实践知识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并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教师可以直接解答,可有效解决学生的疑问,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3.实施“双导师制”有效解决学校实训设备短缺问题

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便是实训基地的建设,但是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本较大,学校的很多设备不够齐全,并且由于资金有限,很多设备较为陈旧。一些先进的设备学校无法引进,导致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受到较大的限制。针对这种状况,学校实施“双导师制”,则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企业都拥有真实的实践环境以及生产设备,并且企业的生产设备较为先进,也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学校利用在企业聘请的导师,将学生带入企业的生产现场,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一些先进设备的了解会更全面,这样学生以后走向社会时,更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更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施“双导师制”,以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

4.“双导师制”的实施可有效促进高职教育改革与进步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主要是以主干课程为核心,以产业技术的发展理论以及技术载体为框架,这样也就形成了多技术一体化的动态课程结构以及丰富了课程内容,以此来促进学生掌握有效的基础理论以及岗位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必须深入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以及各个企业岗位的要求,并且要对企业文化、管理特点等加以全面了解,从而便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效的教学模式。应进行自身院校的教学改革,从而不断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学校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对人才知识结构与素质的要求体现其中,以此不断提升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双导师制”的实施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让高职院校实现与企业结合,找到人才培养的切入点,从而利用有效的方式来组织课程开发以及教学目标的设计,实现教学改革目标,更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5.“双导师制”的实施可有效实现学生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高职教育主要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因此,教学中必须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培养出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这样学生在上岗后便能继续工作,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实施“双导师制”,能构建出学校与社会联合培B学生的载体,完善学生实习以及就业的互动机制。

学生在企业进行真实的实践操作,进行顶岗实习,从而可不断提升自身的岗位适应能力,促进自身的发展与进步。另外,学生参与实践将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形成,能够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所以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坚持与时俱进,让学生走向社会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提升学生的竞争力。

三、结语

现今在高职教育工作中,很多院校开始实施“双导师制”,这种教学模式将有效促进学校与企业联系,并且促进校企合作。学生在学习中将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在企业的真实生产基地中进行操作,可不断巩固自身的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将会自行探索与发现,从而可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进步与成长。所以高职院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双导师制”,从而充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够得到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程远东.高职通信技术专业实行“三位一体”双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2]杨国武,李建平,鲁晓军.关于博士研究生国内外双导师制的探索和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9(12).

[3]潘煜双.“双导师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以嘉兴学院财会本科专业为例[J].嘉兴学院学报,2008(4).

[4]舒卫英,沈金辉.“双导师制”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23).

[5]丁佩芬.“双导师制”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3).

[6]章金萍,罗怀中,方志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双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2).

[7]覃学强,覃扬彬,彭民璋.实行“双导师制” 培养“双师一体化”教师[J].学术论坛,2007(11).

[8]丁佩芬.会计专业“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浅论[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9]赵晓萌.新时期国际会计专业双导师制研究[J].商业经济,2014(9).

上一篇:谈“数字电路”课程的教学改革 下一篇: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