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母亲 第3期

时间:2022-09-13 02:54:24

尊重母亲 第3期

《发现母亲》这书名一摄入眼帘,我就被牢牢地吸引,猜测着这是一本什么样的煌煌巨著,迫不及待去书店购得书一睹为快。用了一晚上的时间读完此书,深深地长舒一口气:王东华著述的《发现母亲》一书让我们从教育学的角度对母亲的“伟大”有了一个重大发现,让我们每个人从自身的成长中体会到“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母亲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和命运”的话语的份量和作用,让我们体会到母亲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如著名作家徐刚所言“这本书的内涵远远地超出了对母亲的感恩和感激之情,其精髓集中在‘发现’二字上。不妨说王东华笔下的发现,是一种更为深入的再发现,是对障蔽的一种穿透,但所有这一切却又只是还原事物本身。”也即是现实中许多我们认为很普通很正常的事,在王东华的书中。却让人掩卷而思。掩卷深思之余,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突破以往眼界的同时,与时俱进,行动起来――要尊重母亲,全社会都要尊重母亲,母亲自己也要自尊自重自爱:要重视母亲教育,全社会都要重视母亲教育,母亲也要不断学习,完善自己。

尊重母亲

母亲不仅给了我们生命,还在我们心灵里留下了永久的依恋。小时候,母亲是满足我们所有希望的人,安全、饥渴、冷暖,以至于我们把母亲当作永不枯竭的源泉,甚至不知道母亲也有自我的需求。由于母亲繁育后代,我们习惯了母亲的奉献。正是这种惯性,我们把自己摆在享受奉献的位置上,而隐去了母亲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身份。发展心理学家也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父亲可能是恨而尊敬,对母亲可能是爱而瞧不起。但母亲不应该值得我们尊重吗?母亲为儿女的生活操劳忙碌,同时还承担着使儿女们心理、生理、情感健康成长的责任。反过来。儿女们理应关心母亲、爱护母亲、尊重母亲、为母亲尽一片孝心。

当我们从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寻找着无数条尊重母亲的理由时,从王东华的叙述里,我们从教育学的角度再次震撼母亲对子女一生成长的重大作用。在我们过去的教育中重视的是显教育,没有重视潜教育,而潜教育又比显教育重要得多,潜教育又可划分为更加具体的行为上的习育与精神上的化育。那么什么是习育呢?王东华认为,习育就是行为上的培养,就是在一个人知识教育还没有开始的时候。习育就已经在孩子身上实行了。说得更通俗一些,就是身教重于言教,身教易于言教。身教是言教的基础。言教是身教的提炼、抽象与概括。习育可以说是一种后天的社会遗传,意志、品德都是靠这种习育来完成的,它最终形成一个人的行为范式,也就是为人处事的态度与程序。好的范式受益终生,坏的范式贻害无穷,所谓“一个人种下去的是行为,收获的是习惯;种下去习惯,收获的是性格:种下去性格,收获的是命运”便是一个写照。那什么又是化育呢?王东华认为,简而言之,化育就是人的精神上的培育,就是人的灵魂的建设。同习育一样,精神上的成长只能靠精神上的感化,而不是靠说教就能给予的。也就是说在一个人的品德、意志、智力等成长诸要素中,只有智力才是“教”的,其他都是“育”的。“教”可以培养出才子,但却培养不出大师。在新世纪伊始,潜教育的重要性逐渐显露,也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而潜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父母,只有父母、教师的习、化俱佳,才能有子女教育的成功。纵观大多成功人士的最早及最深的潜教育皆来自母教。中国在西周时有周室里的三母,在战国时有三迁的孟母,在晋时有退酢的陶母,在唐时有和丸的柳母,在宋时有画荻的欧母、刺字的岳母。只要母亲有文化,她们常常教育孩子很早,母亲有文化而不教自己孩子识字断句的,这样的例子几乎找不到,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古代很多杰出人物多由母亲启蒙教育出来的缘故,

著名诗人叶文福发出的感慨是:“让我想起了自己可怜的母亲,如果我身上还有一些美好品质的话,都是我的母亲给我的,感谢王东华让我们记起母亲对整个人类和生命的贡献。”我同叶先生有着同样的感受,我会尊重我的母亲,时时想念她,关爱她。我会尊重所有的母亲,愿全社会都来尊重母亲。

全社会都要尊重母亲

尊重老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尊重母亲当然也是其中的应有之义。母亲是否受到尊重,绝不是一个怎样对待老人的问题,而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对母亲的尊重、关爱实际上是一种回报。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十分尊重老人,强调弘扬中华民族尊敬老人的美德,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母亲受到尊重提供了根本保障。

尊重母亲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现以德治国的必要途径。实现小康文明,必须培养我国国民扎实的道德根基。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孝敬长辈,尊重母亲这种传统美德做起。古人云:养而不敬,与畜牲无异。这就要求全社会行动起来,尊重母亲,关爱她们。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从尊重母亲这一传统道德做起。

全社会都来尊重母亲,我们最重要的是让母亲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美国斯特娜夫人讲:“中国是最早开设学校的国家。尽管如此,他们的文明落后了。这是由于他们没有认识到妇女教育的必要。过去,中国人认为妇女不应受教育。因此,中国大多数妇女是文盲,也不进行家庭教育。受不到母亲教育的国民决不能成为伟大的国民。”这段话值得我们反省、沉思,进而行动起来。

顾秀莲同志在天津市妇联母亲教育工程实施方案上的批示是:“母亲教育工程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重大系统工程。认真搞好此项工程,于国、于民、于家都十分有益,可以讲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家庭是社会的基础细胞,母亲是伟大的,母爱是纯洁的,构筑母亲播种爱,子女传承爱,人类充满爱,世界享有爱的精神生态链,是一个创新工作的思路。”

在《发现母亲》一书中,王东华明确提出了“母职”,将母亲作为一种社会职业来唤起全社会的重视,从尊重母亲的呐喊中落实在现实生活的每一项实实在在的权利上。

首先,女性生育子女就是对社会的贡献,承认这种价值是承认女性价值的第一前提,把母亲当成社会职业从而获得经济上的人可是女性价值获得根本认可的前提。先要承认女性作为贤妻良母所创造的价值,然后是承认女性作为单位员工所创造的价值。

其次,母亲应有一份社会给予的母职补贴,孩子也应有一份社会给予的成长补贴。

再次,国家可以制定相应的法律,成年子女收入的5%(仅为参考)为赡养费,赡养母亲。

中国在古时是会为优秀的母亲建制牌坊、封赏诰命的荣誉来彪炳母亲的伟绩,国外有母亲节来感恩每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我想,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我们也要用今人之法尊重我们的母亲,感谢我们的母亲。

母亲要自尊自重自爱

“爱孩子,那是母鸡也会的。”高尔基的这句话常常被我们一些人用来作为自己不进行家庭教育的挡箭牌,殊不知却完全弄错了高尔基的意思。高尔基并没有简单地否定母鸡的爱,相反肯定了这种爱,认为这种爱不仅人类会有,连母鸡也会有,这仅是他的前半句话。仅仅是立了一个靶子,关键是紧随其后的“重要的是要教育孩子,而这却是一桩伟大的事业”。他强调更高一级的教育爱。而这是母鸡所不可能有的。这也就是母亲肩负的神圣的教育责任。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芭芭拉,金索尔夫说过:母性的力量胜过自然界的法则。这使我想起单位的一位同事,她也是一位母亲。她的女儿非常优秀,现是某名牌院校的研究生。一次我向她取经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她笑着说,我要求孩子做到的,我首先做到。比如在公交车上,看见老人,我再累也要站起来让座:我每天在家都要坚持固定时间段看书:每天基本上固定时间给父母打电话问候每天的生活。是啊。其实现实生活中就是这些平平淡淡的言行影响着我们的孩子。我们又有何感想呢?

当今社会是多元化的,孩子的智商、情商、体商、励商都在不断地被研究发现,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教育重点和方法,我们身为母亲也要不断地学习,用更先进的知识来丰富完善自己。母亲素质的提高,是提高孩子素质的关键,是未来世界人类素质提高的基础。母亲教育是提高母亲素质的重要途径。母亲教育需要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我想在文章的最后做一畅想:如果中国在未来的教育中将母亲教育作为一个基本国策,那么一定会涌现出一批哺育教养孟子岳飞那样的名母,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中华复兴的伟业。

上一篇:检察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如何发挥作用 下一篇: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财务管理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