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尊重在创新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其实施

时间:2022-08-29 05:11:21

论尊重在创新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其实施

创新教育已经在神州大地遍地开花、结果,它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从根本上来讲,它应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入手,而构成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内在潜质就存在于人的主体性当中,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这种潜质。要体现学生在教育各要素中的主体性,就要以尊重为前提,而获得尊重是人一项非常重要的心理需要层次。唯有尊重,才能使其参与,唯有参与,才能使主体性从本能上升到自觉,从朦胧上升到清晰。尊重追求的目标就是使学生产生主体性,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充分挖掘。

一、尊重在创新教育中的重要性

教育的真谛是让每一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有一个成功和幸福的人生。幸福感来自哪里?我认为来自尊重。无论什么人,被人尊重的感觉是幸福的,因为受尊重满足了精神情感上的需求。可以说,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许多优秀教师受到学生爱戴、尊重,更多是因为老师懂得尊重学生的人格魅力。

1、尊重教育能挖掘学生的潜能。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先天禀赋都基本相同,但他们最后的成就都会大相径庭。这说明我们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的任何一个特长都要肯定,帮助发展,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教师总是指责、讥讽学生,说他是傻瓜、笨蛋,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自己的能力有所怀疑,认为自己真的不如别人。我们在教育中往往会出现这种言语:“别做梦了,看你像这块料子吗?”“别异想开天,管好你的学习,考上大学才是正事。”老师随口的一句话就能把学生的自信心全部扼杀。所以作为老师要尊重他们的想法并正确引导,使学生多种多样的才能,天资得到充分的发展。

2、尊重教育能培养学生的毅力。由于尊重教育是不怕失败的教育,敢于放手,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得到磨练;给其勇气、鼓励,使其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并顽强的站起来,这一次次的尝试,能使学生能在失败中善于分析、总结、提高,而不是在失败中倒下。无数的事实证明,越是宽松的成长环境,学生就越害怕失败;越是苛刻的成长环境,学生就越不害怕失败。所以,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相信他们,给他们营造一个积极进取的成长环境,与学生一起面对失败,及时与学生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到应对失败的措施,及时鼓励学生一定能行,以防学生第二次、第三次犯同样的错误,踏入同一个失败的陷阱。

3、尊重教育能维护学生的自尊。做错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心理压力较大,自卑、自责、不知所措。这时,他所需要的是帮助、安慰,而我们有的教师为了给学生以教训,往往采取比较严厉的批评和指责。这样的教育方法往往会让学生丧失信心,放弃努力,甚至反叛。因此当当他们遭遇困境时应尊重他们,理解他们。每当学生考试考砸时,我们不能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失望的神态,要鼓励学生,要让他感觉到老师对他的能力和水平深信不疑。同时也要让他知道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失败是常有的,让他正确面对失败。然后要帮助他分析原因,克服困难。这样就能让学生对老师充满信任,成为知心朋友,同时使他们能更加珍惜一切,奋发向上。

二、在创新教育中实施尊重的内容

在创新教育中,我们教师应该处处想到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独立平等的个体对待,这样,学生就能“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学生就会感到老师的亲和力,觉得老师可亲可敬,就会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1、包容是尊重学生的前提。学生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学习者。他们年纪虽小,有着各种缺点,存在多种差异,但他们同样也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教师应该像水一样地容纳他们的长处和缺陷。尽管理智上我们明白这点,但在实际面对学生时,往往又会有选择性地去做。怎样克服这点呢?我觉得,应当多了解和理解学生,以辩证的眼光和包容的态度去看待他们,承认其差异性与可塑性。学生在个性、兴趣、能力、表现等方面有差别也是很正常的。不应对其进行“格式化”,厚此薄彼,而应包容万象,扬长避短。在对待成绩和表现暂时不够好的学生时,我就特别注意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在提问、讨论、活动和练习当中,给予其表现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尊与自信。

2、关爱是尊重学生的基础。爱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融化学生心中的“冰山”,激发学生内在的热情、智慧、勇气和力量。相对于教师而言,学生大多是未成年人更需要得到教师的关爱。如果教师能够满足他们的这种心理欲望,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情都是大有裨益的。关爱学生,就应该:关心学生,成为他们的知心人;帮助学生,为他们排忧解难;对学生有热情,给予他们春天般的温暖;对学生有感情,像对待自己的弟妹和儿女一样;对学生有同情心,把他们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只要教师用博大无私的爱,“用心灵赢得心灵”,定会迎来“山花烂漫”的时节。

3、信任是尊重学生的内核。主观能动性是人所特有的,学生也不例外,尽管他们还很稚嫩,但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能力和觉悟。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总是喜欢包办代替,对学生表现出不放心、不耐心和不信任,无形中抑制了学生潜能的发挥,阻碍了学生独立性的养成,遏制了学生活力的展示。如果我们能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给予其足够的信任,放手让他们自己去看、去想、去探讨、去实践,让他们在一个“自由地带”放飞自己。我们会发现:其实学生比我们所想象的更有潜质;其实只要方法对路,我们讲得少,学生可能收获的更多;其实学生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是完全可以信赖的。

三、在创新教育中实施尊重的方法

创新教育的基本理念和目标追求的是对每一个受教育者权利的尊重,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从尊重中获得提高和发展。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承认和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使每一个人都受到充分的教育。

1、创设学生主动探究的氛围 。“学贵有疑”,让学生主动提问最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教师要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寻找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探究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大胆进行质疑。其次,营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提问。教师要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学生的提问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即使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尤其对学困生,只要他们能提出问题,就要给予表扬。这样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积极思考,全心投入。只要有疑问便会毫不拘束“抢着”提问。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使学生在寻找疑点的同时多提一些“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还要注意诱导学生注意语言表达,使学生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疑惑,进而达到问得巧、问得精、问得新、问得有价值。

2、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应把探究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呈现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学中要努力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沟通起来,并鼓励他们无拘无束的表达真情实感。对文本的解释应允许他们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允许有不同结论,并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语言结构来表达这种结论。也鼓励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获取结论,甚至允许暂不作结论,在学生头脑里留下探究性的问号。延伸到课外,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去寻求解答。学生的这些独特的见解,有些很新颖,应该给予肯定。有时一些见解有偏颇,也应该给予引导。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被肯定、被鼓舞、被信任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自然的就被激发了出来。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导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愿望和要求,就能真正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将学生的新奇感转化为求知欲。

3、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作用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苏格拉底的这句名言在教学中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教师要学会倾听,暂缓评价。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整个课堂教学进程中,始终作为一名引路人,起着主导的作用。时而提供背景材料,指导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方向。时而进行点拨,设疑解惑。时而参与其中,以平等的一员开展讨论。时而提出学习目标,并对目标的达成进行恰当的评价与肯定。使整个活动过程始终围绕着课堂教学的目标进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和挖掘学生学习的需要,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提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创设教学的情境,精心设计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自觉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学会如何学习,讲究合作互动。这种课堂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传递信息的互动过程和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这种课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感受,试图给每一个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教师通过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肯定学生的成功,通过无数次成功体验的积累,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

上一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引入“童年嬉乐课程” 下一篇:语文课堂教学呼唤“人”的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