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缺失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9-13 12:52:33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缺失问题及对策

摘要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未成年群体,其道德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受儿童自身、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风气的影响,留守儿童在道德教育方面呈现出道德认识模糊、道德情感缺失和道德行为偏差的现象。因此,应从留守儿童自身正确认识自己、家长提高责任意识、学校强化德育课程设置、社会正面宣传引导四个方面积极解决问题,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留守儿童 道德教育 道德缺失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问题

(一)道德认识模糊

留守儿童均处在未成年阶段,这一阶段正是他们的道德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关键的时期,他们需要得到来自家长的正确道德观念引导和教育,让他们懂得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但是,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他们判断对与错、好与坏的直接依据的来源被切断了,他们的道德标准与行为规范是模糊的。

(二)道德情感缺失

良好的亲子家庭关系是培养儿童健全情感的温床。在和谐的家庭关系中,父母对子女表达出无尽的关爱,并尊重和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同时也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爱心。儿童会逐渐形成较为健全的道德情感。但是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与情感的交流碰撞,他们不愿意向他人表露自己内心的情感,造成了道德情感比较淡漠。

(三)道德行为偏差

首先,留守儿童因为长时间得不到父母的教育与引导,使得自身的道德意识薄弱;其次,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因为缺乏良好的教育方式与手段,使得留守儿童们形成了一些骄纵、任性等不良习惯,在生活中不顾他人感受任意妄为;再次,留守儿童处于身心成长阶段,缺乏强有力地自控能力,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

二、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缺失的原因

(一)儿童自身因素

首先,留守儿童处在成长和发育的初级阶段,没有形成独立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判断是非的能力。面对光怪陆离、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很多成年人尚不具备完善的辨别能力、防范能力和抵制诱惑能力,更别提处于社会化初级阶段又缺乏家人监护和指导的留守儿童。其次,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缺乏有效地监督,农村留守儿童的自控能力也很难形成。

(二)家庭教育缺失

父母外出打工后,父母与孩子之间是聚少离多,有的孩子一年之内与父母聚在一起的时间也不过几天,父母对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基本是缺失状态。对于那些由亲戚朋友代为照顾监护的留守儿童而言,亲戚朋友很难把握与处理留守儿童与自己的关系,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大多持放任态度,对留守儿童也只是做到生活上的照顾,对其心理、道德等方面的管理严重不足。

(三)学校教育失当

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补充,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要承担起主要的责任。但是,学校因为升学率的压力,自身教育理念的束缚与师资力量的制约等因素,课程中关于德育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有些农村学校根本没有德育课程设置,一些学校即使安排了德育课程,但也基本上浮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实。学校的教师由往往将教育管理的重点放在了文化课成绩上面,对一些有关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德育、美育方面的课程缺乏关注。

(四)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娱乐场所也纷纷蔓延到了农村。尤其是学校周边地区,网吧泛滥。由于农村地区有关部门对这些新兴的产业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管,使得网吧任由未成年人自由出入,一些学生沉迷网络无法自拔,加剧了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严重性。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缺失的对策

(一)儿童需不断完善自己

作为留守儿童,他们得不到正常家庭的温暖与呵护,无法像其他同伴一样感受父母每天的关爱与照顾,从这一角度来看,留守儿童是不幸的。但作为留守儿童自身而言,不应该就此堕落。他们应该明白家长不得已的苦衷,明白父母是为了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才离家打工的。面对父母的苦心与期望,自己应该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通过阅读一些道德修养方面的书籍,主动与老师和优秀的同学交谈等,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

(二)家长需提高自身责任意识

家长应该转变教育观念,重视亲情教育的作用,承担自己的教育引导责任。父母应该尽量抽时间回家看望孩子,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以及心理健康状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与亲情的温暖。如果因为种种的原因不能经常回家,也可以通过书信、电话、网络聊天等方式加强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定期与子女进行谈心和交流,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教育和指导孩子健康茁壮成长。

(三)学校需强化德育课程设置

因为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道德方面的特殊性,所以学校在进行正常的基础义务教育课程的同时,还应该为留守儿童设置一些有关于心理、道德、法制教育方面的专门课程,以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意识,培养健全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对学校内的留守儿童建立成长档案,深入留守儿童家庭内部,与其家长和监护人进行定期的交流与沟通。对于学生在心理、道德等各方面的问题进行意见的交流,并指导学生家长与儿童进行积极地亲情沟通。学校老师还应该根据掌握的留守儿童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

(四)社会需积极宣传引导

留守儿童问题不仅仅是一个道德教育的问题,现在已经演变发展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首先,社会媒体等应该积极地宣传和引导,把业已存在的留守儿童德育问题公布于众,这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其次,一些社会上的自发组织也应该积极行动,尽自己的努力来协调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促使相关部门为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与成长提供支持与帮助。此外,还可以倡导一些社会上的志愿者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中,鼓励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结对子,为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开展活动,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心理和道德意识行为上遇到的问题。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谢妮,申健强,陈华聪.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叶敬忠,杨照.关爱留守儿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上一篇:中俄灰色清关与中美轮胎特保案下的法律比较 下一篇:优化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