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对策

时间:2022-09-12 11:26:29

浅析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对策

【摘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其消费状况反映出当今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本文对大学生消费特点、消费理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绿色消费

当今在校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成长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中,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元化,有着不同于前辈的思维方式及消费观念。加之现代经济市场的空前大繁荣,于是产生了超前消费,炫耀性消费,个性消费等特点。针对这些消费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消费和理财的教育,引导大学生科学理性的消费,是当前社会,高校和家庭关注的焦点。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1)与日俱增的白领化消费。白领阶层的消费令人羡慕是因为有高收入支撑,当代的大学生们虽然没有高收入,但消费观念却非常超前,日益向着白领阶层的生活方式靠拢,甚至有赶超趋势。“花今天的钱圆明天的梦”,实际上是“花父母的钱,圆自己的梦”。(2)居高不下的网络虚拟消费。《北京青年报》一篇调查报告表明,85%的大学生上网与学习无关,大学宿舍中随处可见这种场景:每个人都专心致志盯着自己的电脑屏幕,玩着网络游戏或是单机游戏。对于大型网游而言,一副盔甲或是一件武器都要上百甚至上千元,这对于沉溺于游戏的大学生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3)无法抗拒的感情消费。感情消费包括人情往来消费和个人情感消费两个方面。当代的大学生非常重视自己的人际关系,请客吃饭和聚会成为大学校园的一种特殊文化。得奖、入党、评先进、当班干部等都能成为请客的理由。另外在校大学生的恋爱消费也占据了感情消费的一大部分。据调查发现,13.66%的同学在此方面月均消费在100元以下,11.01%的同学月均消费在100~200元之间,6.17%的同学月均消费在200~300元之间,而5.73%的同学甚至达到了300元以上。有的家长甚至在生活费之外,会再给孩子一定的恋爱基金,这就更加助长了个人情感消费。(4)异军突起的休闲娱乐消费。休闲娱乐消费指的是大学生为了满足自我身心享受的一种高层次消费,主要包括旅游和娱乐两个方面。在KTV、咖啡吧、酒吧经常可以大学生聚会的身影,尽管费用均摊,按每月两次计算,消费也在150元以上。几乎每个大学生每年都会有一次距离不等的旅游。

二、对当代大学生健康消费的策略及其建议

1.深化“绿色消费”科学发展观,提倡“低碳消费”。国家相关部门可加大“绿色消费” “低碳消费”的宣传力度。当代大学生很强的可塑性和新思想新文化的接受能力,在良好宣传和学习氛围下可成为“绿色消费”的实践者和体验者,同时也将为最好的宣传者和倡导者。通过宣传教育使“绿色消费”的理念成为一种新时尚,那么这些标新立异,个性张扬的大学生势必成为这时尚大潮的弄潮儿。

2.加强家庭消费教育。父母是子女第一任老师,家长应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让孩子知道财富来之不易,逐步培养勤俭节约的消费念。在提供生活费时要有“预算”,正确对待孩子的物质要求,不能百依百顺。此外,还应及时了解子女的消费情况,纠正其不合理的消费行为,进行科学的指导。

3.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促使其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高校对大学生除了必要的消费教育外,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让同学们把注意力和学习以外的精力投入到活动中来,锻炼能力,陶冶情操。

4.平衡学校课程设置。大学课程有着丰富多彩的公选课和课外选修课,在课程设置中,应该对其进行适当的平衡调整。将大学生职业规划,大学生自我学习管理之类的课程从课外选修课调整到公共选修课的行列里来。此外,增设一些理财通识、日常经济学等日常生活的经济学原理课程,既能带动学生们的兴趣,又可科学合理的引导大学生正确消费。

5.大学生自身消费观念的完善。对于大学生而言,要理智对待自己的消费,将自己的消费水平和家庭情况紧密的联系起来,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的成熟是走向成才的重要部分,树立起绿色、合理的消费观,不仅需要社会的帮助,学校和家庭的引导,更重要的是自己能认清自己的位置,明确方向,自立自强,学会去承担责任和重担,从现实生活中一点一滴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邢亚林,刘秋生.透视大学生消费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8(5):175~176

[2]高春花.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与分析[J].消费导刊.2008(2):2,19

[3]苏一芳.符号消费:当代大学生消费[J].黑河学刊.2009(8):5

[4]罗刚.消费文化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5]史伟波.大学生消费行为浅析基于调查问卷的分析[J].消费导刊.2009(8)

上一篇:透过古典诗词领悟德育功能 下一篇:宏观与微观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