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电视现场采访报道的提问水平

时间:2022-09-12 11:13:30

浅谈如何提高电视现场采访报道的提问水平

[关键词]电视;采访;提问

一、电视现场采访报道的概念

电视现场采访报道,是借助现电子技术,把记者在新闻现场的采访报道活动呈现在电视屏幕上,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感、亲切感和参与感。

二、电视现场采访报道的采访技巧、提问水平直接影响采访的效果,适当运用一些采访技巧,会使采访事半功倍

1 问前要有准备,做到心中有数。要搞好电视现场采访,记者事先应重视采访前的准备。事先了解被采访对象的情况,做到有备无患。一般说来,记者要搜集并熟悉有关的背景材料,即同采访对象(新闻事实)有关的各种历史、现实的和环境的材料。并且,要下一番工夫研究这些材料。在采访时就能把握住要点,提出非问不可的问题。还要做好事先设计提问工作,主要把握三点:要根据报道思想、实际情况和报道选题,确定提问的重点;问题的提出,既要围绕中心话题,又要兼顾全面。

2 掌握熟练的提问技巧,记者的提问准确、鲜明、具体,才能把采访对象的谈话纳入轨道,才能达到简洁的表现主题的目的。实践证明,只要记者善于提问,善于问到点子上,就能引导采访对象谈出实质性的内容,达到很深的层面。在现场采访中,记者耍创造性的运用各种提问方法和技巧,以显示出自己的个性特征,这也是一种技巧。首先,要问得恰到好处。也就是说,要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那样,该问谁的问题就问谁,问得非此莫属,问得到位。其次,要问到点子上。所谓点子,就是关键之处,要害之处,节骨眼上。这些疑问点都是我们经过调查和思考才得来的。一般说来,真正抓住了疑问点,也就抓住了关键。还要根据采访的目的、要求,从细小的地方人手,从观众都关注的地方入手。

记者在采访《小豆角闯进大市场》(伊春电视台)的报道中,就是通过记者现场采访、求证,向观众翔实的展示了朗乡林业局油豆角基地的发展。而反映出改革给林区经济结构和林区人思想观念带来的深刻变化。采访时,我们在诺大的种植基地只找到了一个管理人员,我们很纳闷儿。我问这个管理人员:“您是这里的领导吗?”他回答说:“不是,我在这里管点事。我们基地的领导,局长、科长都到北京卖豆角去了。”他的回答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我接着又问了是怎么回事,基地的种植情况,收成怎样,销路怎样,他都一一回答了。使我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在小兴安岭林区,林场几乎家家都种油豆角,我就又抓住了这一点,现场采访了一个种植基地的职工,我问她:“油豆角我们年年都种,你想到小豆角能卖到北京去吗?”这个职工回答说:“以前种豆角都是自己家吃,没想到能上北京赚北京人的钱了。”这篇报道的现场采访超过了节目的2/3,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 采访中要选好对象,首先,应选择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采访对象,他们应该是事件的有关人士、当事人或知情者。一般来说,只有这样的访问对象谈出的材料,才会内容具体,真实可靠,感情真挚,能够反映出事物的本来面目,能够谈出真情实感。而在有些采访中,到底谁是最有发言权的访问对象并不明显,或者出现多种选择。这时候,记者就要善于分析、比较。在典型新闻环境中选择典型的新闻人物。采访对象还要根据新闻的不同需要而定,有时只需要一个,有时需要多层次、多方面,记者可以灵活掌握。其次,采访中不应干涉采访对象,但要注意整体把握。一方面,电视的特定性将面对面的人际关系传播转换为大众传播。另一方面,普通的谈话一般是随意的,散漫的,而采访是有主题的,有组织的,要求谈放布什容简明、紧凑、切题,这就需要记者有整体把握现场的能力,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能控制局面。

4 采访应选择好采访场合,创造和谐氛围选准了访问对象,就要考虑访问的场所与环境。一般来说,合适的采访环境都是新闻发生的第一现场,或者是被采访者熟悉的生活、工作地点。这样不但使画面现场感强,增强可信度和可视性,而且会减少采访对象的紧张和拘束。如:我们采访农民,就在田间地头:采访工作,就在生产一线。它是新闻报道内容的典型环境,从典型环境上让观众一下子就感觉到采访是在何处进行。此外,在现场采访中,记者一定要谦虚谨慎、文明礼貌,树立一种良好的形象,提问语言要“上口”,“顺耳”,易于交流。作为电视记者,在遵循采访原理的时候,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同时还要坚持不断的学习,及时充电,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以及提高自身的现场采访能力。

三、结语

镜头前现场采访对电视工作是举足轻重的。作为一名合格的电视记者要有熟练驾驭现场采访的提问技巧,这样才能挖掘到丰富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才能出色地完成电视现场采访任务。

上一篇:浅谈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问题和难点 下一篇:中学版画教学可行性及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