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探讨

时间:2022-09-12 10:36:54

企业文化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探讨

摘要:构成企业竞争力的要素涉及到企业经营的基本条件、经营机制和企业文化三个层面。在现代社会,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文化成为保持企业长久生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元素,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对内,它能够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引导企业健康发展。对外,它可以打造企业形象,形成品牌效应,产生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不能脱离法律和道德的基本约束,不能仅仅停留在书面当中,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还要抓产品质量、技术革新和售后服务,企业的日常管理同样应重视对企业文化因素的管理。

关键词:企业 企业文化 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5-0027-02

一、企业竞争力的要素分析

企业的竞争力由哪些要素组成,不同人、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看法和意见,这些意见看法涉及的因素主要有企业的经济实力、基础设施、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创新能力、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企业战略眼光、产品与服务、营销手段、国际化水平等等。

归纳起来,企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第一,企业经营的基本条件,包括企业的投融资能力、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等。这是企业经营的基本条件,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第二,企业的经营机制,包括机构设置、管理制度、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产品与服务等。这是企业运作和参与市场竞争的体制机制保障。一个好的体制机制有利于整合企业方方面面的资源,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全面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第三,企业文化,包括企业战略眼光、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等。它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为广大员工所共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是企业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永远不变的“灵魂”。

很显然,上述企业竞争力构成要素的三个层面中,第一个层面是每一个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都必须具备的,是容易创造条件达到的,否则就失去了作为现代企业的基本资格。所以,真正体现企业竞争力的因素是企业的经营机制与企业文化这两个层面。其中,企业经营机制中,关键的又是企业的创新能力(包括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哪一个企业具有这方面的优势,哪一个企业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引领市场。企业经营机制中的其他方面都是可以仿效和借鉴的,比如企业的科技水平和产品的技术含量虽然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分量,但在信息时代的现代社会里被赶超和被模仿的速度也是惊人的。那么,靠什么来维持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当然是人才和制度。但是,制度却是硬性的,既是硬性的就很难从内在方面激起人才的积极性,其持久力就会有限;而且好的制度是成为不了“专利产品”的,别的企业可以制定出更好更优惠的吸引人才的制度、办法来。所以人才可以为这个企业服务,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流失到别的企业去,为别的企业服务。在待遇同等情况下,真正能够从内在方面维持人才长久工作热情并留住人才的是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元素,是保持企业长久生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企业文化之所以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于它一经确立便伴随企业的始终,在企业内部长久“发酵”。对内,它能够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产生巨大的精神推动力,引导企业健康发展。对外,它可以打造企业形象,形成品牌效应,产生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二、企业文化的基本功能

企业文化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其作用将超过企业当中的其他许多因素,对企业产生长远而深刻的积极影响,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

概括起来,企业文化具有以下基本功能:

1.凝聚功能。优秀的企业文化充满了人性关怀,它像磁石一般,把企业员工的心牢牢吸引到企业中来,人们为能工作、生活在这样的企业中而感到心情舒畅,感到幸福和自豪,大家都心向企业,真诚地希望自己的企业永远兴旺发达,无论何时何地都自觉维护好企业的形象。在这样的文化氛围搭台多于拆台,和谐多于离析,大家都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企业有了这样的文化氛围,还有什么困难不可克服,什么样的对手战胜不了?

2.导向功能。一个好的企业文化一般都会为本企业的员工所认可,并深深印刻在广大员工的内心深处,成为企业内部人们普遍的价值追求与行动指南。也就是说,企业文化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追求什么,摒弃什么,自然成为该企业员工的自觉行动,引导着人们的思想意识与日常行为。人们发现,一个优秀企业的员工常常表现出某些共同或相似的行为特征与社会表现,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成长和进步会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

3.激励功能。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下,人们会处于一种积极的情感状态,心智正常,精力充沛,工作有活力。所以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促使人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人们创造力旺盛,积极工作,拼搏奋进,为企业谋发展,以取得好的工作绩效来回报企业。同时,优秀的企业文化也都是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它能够使正气得到弘扬,歪风邪气无处藏身。

4.提升功能。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凝聚人心,把企业这艘航船引向胜利的彼岸,它能够为员工的成长与进步创造良好条件,激励着人们为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出智出力,勤奋工作。所以说企业文化对内具有提升作用,为企业内部建设带来积极影响。同时,企业文化也能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外部效应,它会为企业赢得一个广泛的社会认可度,给受众形成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并且在光环效应下,惠及于产品的销售,为品牌铸造创造有利条件,提升企业及其产品在同行中的地位。

5.辐射功能。企业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企业员工是社会的一份子。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下,企业外部的任何重大社会变革都会不同程度地渗透到企业内部中来,对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同样地,企业文化也会多多少少地辐射到社会,对社会的文化建设产生一定影响,其中,优秀的企业文化对社会产生正面影响。因此,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既是企业发展所需,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三、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误区

企业开展文化建设应根据自身情况,从实际出发,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笔者以为,企业文化建设虽然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但以下问题却是各企业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注意的。

1.企业文化建设与法律和道德无关。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企业文化建设不能脱离基本国情,要以《宪法》和法律为准绳,遵循基本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这是每一个企业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神圣的社会责任。假如一个企业连起码的守法意识都没有,肆意践踏《宪法》和国家法律,这个企业就得不到社会的肯定,必然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样地,一个企业蔑视所在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就会成为受众唾弃的对象,激起人们的普遍厌恶和反感。这样的企业不会有多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不能脱离法律和道德的基本约束。在这个基点上,满足了这个基本要求之后,企业的价值取向才可以有所侧重,突出自己的特色。

2.企业文化建设是“玩虚的”。一些人认为,把企业精神、理念、价值观等企业核心文化内容总结出来,形成书面的东西,再以标语的形式张贴出来,这就是企业文化建设。这种认识太片面了。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是空喊几句响亮的口号,不是只要张贴几张鲜艳的标语,也不是仅仅把规章制度完善起来就大功告成了。如果真是这样,企业文化建设就与大多数企业员工无关,只要少数几个笔杆子或者文化精英就可以把企业的文化建设搞得非常好。这样简单的事情哪一个企业不会做?因此,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不是做表面文章,需要脚踏实地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它要求人们能做到什么就强调什么,强调了的就一定要做到,身体力行,朝着自己确定的目标去努力奋斗,取信于人,取信于社会。特别是要把企业的理念、价值观、企业精神等企业的核心文化内容变成每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毫无疑问,作为企业领导者,需要带头垂范,带头践行企业文化的基本要求,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不懈追求影响和带动企业员工。企业领导者要做企业文化建设的表率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一个好的企业领导者首先就是一个人格魅力四射的人。所以企业家更要加强人格修炼,成为一个精神上的富有者。

3.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与抓产品质量、技术革新和售后服务不相干。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有的人常常把它与产品质量、技术革新和售后服务等割裂开来。其实,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建设一个更加完美的创新环境,生产更好的产品,提供给受众更加满意的服务,建立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信任关系,最终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企业开展文化建设受益的是消费者,也是企业自身。如果企业只做表面文章,为搞文化建设而忽视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为搞文化建设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那么企业文化建设做得再好也不会赢得消费者的欢迎,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企业自身。这样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然会被淘汰下来。正因为如此,企业需要两手抓,一手抓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工作,一手抓企业的文化建设,单纯只抓一个方面是绝不可以的。其实,抓企业文化建设与抓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工作是不矛盾的,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当然,在现代社会,企业文化建设的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更长久,市场竞争中最后的比拼就是企业文化的角力。

4.企业的日常管理不涉及企业文化因素。传统的企业管理基本上是对企业中的人、财、物的管理。如今,企业的日常管理不但是对人、财、物的管理,更是对企业文化因素的管理。企业中的文化因素应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因素,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必然选择。谁忽视对企业文化因素的管理,谁就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对手打败。[责任编辑 吴高君]

上一篇:中国碳税征收设计与资金使用模式研究 下一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优先序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