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时间:2022-09-12 10:29:51

浅谈初中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同时又指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又为实际生活服务,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一 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知识点的呈现方式不应脱离现实的依托,就数学题而学数学题的形式已被淘汰。因此,教师应努力把教材内容形象化、生活化。从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实际水平中引入学习内容,在生活实例与实践操作中获取知识和理解知识,从而使知识的生成过程呈现一个可开展、可依托、可辩论的过程。

1.在实际生活中引入学习内容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要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发现和创造数学。”因此,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地接受数学知识。例如:教学“平行线性质”一课时,教师先通过录像,向学生展示了校园栏杆、足球门框、操场跑道等学生熟识的事物,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栏杆这个平面上的两条直线,球门正面的两根立柱所在的直线及跑道这一面上的两条直线,在此基础上建立直线的表象,再从表象中发现其本质属性——平行。

2.从学生的实际水平中引入学习内容

在信息化的今天,学生每次接触新的知识点之前,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已经有了一些零碎的关于这一知识点的基础。如:学习概率之前,学生已经在生活中了解了一些彩票、抽奖中奖等知识,教师不妨就从这一基础入手展开教学,使学生在新知识与原有知识间产生链接,便于知识建构。教师可先问学生:对于概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概率新知识的学习。

3.在生活实例中理解知识

初中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的年龄、经验决定他们获得的绝大部分数学知识是在对具体形象事物的感受、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来的。所以,教学时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找到该知识的“原型”,联系实际进行教学。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多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身临其境”地学数学,学生不会有陌生感,反而具备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如:在讲解矩形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即“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这些矩形?”学生答道:

生1:教室的黑板是长方形的。

生2:教室的窗户是长方形的。

生3:地板砖的面是正方形的。

生4:篮球场是长方形的。

……

学生头脑中再现出生活中的图形越来越多,一发不可收拾。

创设出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4.在实践操作中获取知识

我看见了,但可能忘掉;我听到了,就可能记住;我做到了,便真正理解了。学习数学也一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利于理解数学知识,最终达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例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搜集了自家几个月用水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断,并做出今后用水情况的决策。既渗透了环保的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

数学教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它表明了“行知行”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观点。系统论的反馈原理认为:任何系统只有通过信息反馈才能实现有效控制,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没有信息反馈,要实现对系统的有效控制,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是不可能的。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就学生而言仅仅是了解事物的一个方面。而把这些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会用数学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并能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教师应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1.联系实际,增强意识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紧密联系实际,以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如: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引导学生探索:课桌椅摇晃该怎么办?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椅子;可以让学生解释:房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请学生说明:为什么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通过解释一些生活现象,使学生更深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另外,要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面盆等的圆心在哪里。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创设情境,巩固新知

学生在学习了某些知识以后,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情境。例如:学了单价、数量、总价的知识后,让学生解决“游乐园购票问题”、“租车方案”等。学了“利息”的知识后,可以组织学生算算家庭存款到期后可以拿多少本息。学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后,让学生计算一个单元的住宅楼每户应付的水费、电费等。这样的设计,既创设了学生乐学的气氛,又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用到数学。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气氛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遥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缥缈,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上一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新探索 下一篇: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资质认证研究的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