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个体内差异评价的探讨

时间:2022-09-12 10:03:34

体育教学中个体内差异评价的探讨

摘 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现在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课堂,以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为发展目标的体育教学。

关键词:体育教学;个体;评价

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评价强调以统一的标准、要求,面向所有的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使用传统的评价手段来比较。显然这一评价方式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也不利于具有不同学习特点的学生发展,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果有的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很努力了也过不了关,有的学生平时不练习,到考试时却能轻松取得好成绩,从而出现了一些学生对体育课的厌恶和远离。因此,改革中提出,评价标准既应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

一、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

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是以被评价对象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教育的责任在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但是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他们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教学评价不应该从统一的标准出发来评价学生,而应走进千差万别的人的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强调发现学生不同的个性特长,看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各展其能,各显其才,让每个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一个,形成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评价观。

以前的体育课堂中学生学习没有自主性,无法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使学生的个性和思维难以得到健康的发展。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利用差异有针对地采用手段、方法,使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分组练习时,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目标的内容,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更好地去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及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二、个体内差异评价对体育学习评价的意义

“评价不是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体育学习评价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激励学生学习。而现行的体育考核在进行总结性评价的同时往往忽略学生个体内差异评价,这极大地挫伤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了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不良现象。建立完善的体育考核方法,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法,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体育课个体内差异评价,按学生自身的运动素质能力的高低进行纵向评价,这样可以让体育学习有优势的学生不断更新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从而为使自己“反复成功”提供丰富的机会,避免体弱生在体育课上“低人一等”的消极想法,淡化体弱生挫折带来的心理压力,逐步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和自尊心、自信心、自强心。“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是自己与自己进行比较”,教师要善于观察、分析,发现学生的差异性优势,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天赋才能得到承认,得到发展,把他们的智慧潜能充分地开发和利用起来。我们应努力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差异的发展,最终使学生获得有差异的成功。学生的发展具有差异性,评价应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能表现出自己在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特长,反映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独特的个性化的发展水平,促使学生自信心的建立。

三、个体内差异评价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个体内差异评价法的目的不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最重要的是它可以依据不同的学生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特征评价标准。如体育特长生,可以制定超越群体平均水平的发展目标,给予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于体育差生更需要特殊的自身条件将学习目标分解成一步步难度较低的阶段性目标。其宗旨都应该是尽最大可能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实施个体内差异评价法,不是降低学业标准,而是通过低难度阶段性评价标准制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所以说这种评价法不是以评价结果为目的,看重的是其过程的教育意义。

2.个体内差异评价法除了关注被评价者自身在学习前后的成绩变化之后,还可以通过被评价者个体自身不同方面进行比较。例如,有的学生对体育非常有兴趣,上课参与锻炼也比较积极,但运动能力却较差,成绩不尽人意,评价者可以针对学生积极的主观态度予以高度的正面评价作为激励,即所谓“扬长避短”。这样关注学生的一切表现,随时随地发现、挖掘他们的优点,给学生适时适地的鼓励、评价,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任何一种评价方法都有其相应的适用范围,因而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只有结合绝对性评价和其他的相对性评价,才能综合、全面、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结果。要建立全面评价观,只有将个体内评价法与其他评价方式结合,才能发挥其综合优势,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习评价。

参考文献:

[1]周登嵩.学校体育热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魏国栋,吕达.新课程评价理念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上一篇:“圆”应该注意的多解问题 下一篇:英语教学需要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