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艾青的诗歌美学思想

时间:2022-09-12 09:09:31

浅谈艾青的诗歌美学思想

摘 要:文章从“诗是真、善、美的统一”、诗的散文美、形象美以及意境美等方面,结合艾青的诗歌经典文本,简单阐述艾青诗歌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艾青;真善美;美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I20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9-0011-01

艾青作为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大诗人和诗歌理论家,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风格,其对诗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朴素,有意识地避免用华丽的词藻来掩盖空虚;单纯,以一个意象来表明一个感觉和观念;,集中,以全部力量去完成自己所选择的主题;明快,不含糊其词,不写为人费解的思想。”

一、诗是真善美的统一

真善美的统一可以说是艾青诗歌美学的核心观点。在我国现代新诗理论批评史上,艾青不但第一个提出了真、善、美统一的观点。而且阐明了真、善、美三者在诗中的辩证关系。艾青认为:“美只是外衣――为了用来遮蔽‘真’与‘善’的”。“一首诗必须把真、善、美如此和洽地融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一首好诗。艾青关于诗是真善美统一的诗学理论,既是他创作实践的结晶,又是指导他诗歌创作的理论依据。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充分体现了诗是真、善、美的统一的诗学理论。作者赋予了大堰河那真情实感、那质朴善良、那劳动人民所具备的美好形象。在艾青诗情爆发的第一、第二高潮中,“光明组诗”和“北方诗草”等一系列情节中都体现了作者这一诗歌美学理论。艾青从现实生活出发,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向往,实践着他革命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之路。同时,他的诗歌美学理论得以成熟和完善,又为其现实主义诗歌创作奠定了基础。

二、诗的散文美

诗歌要有散文美,艾青提出追求散文美的两条重要途径:诗歌语言的口语化和形式的自由体化。所谓口语化,是指诗人写诗时不使用书面语言,而必须运用从大白话里提炼出来的简约、明朗、自然、含蓄的口语。选取口语的标准是富有暗示性和启示性。用浅显却富于暗示性和启示性的口语,达到诗歌的散文美,这是艾青的结论之一。散文的自由性给文学形象以表现的便利,形式的自由体是艾青诗歌臻于散文美的又一条捷径。艾青提出“诗的散文美”,客观上是促进新诗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例如艾青的《黎明》诗中句子时长时短,标点时有时无,句式的错综与划一,松散与严谨,自然与锤炼,整齐与参差,获得完美的统一。“诗的特征似乎就在回环复沓”、“复沓是诗节奏的主要成分”。艾青抓住了节奏这一本质特征,常用反复构成诗的节奏,使语言找到了节奏的外在形态与标志。强调诗歌应超越形式上的韵律,着重表现其内在韵味,乃是一条重要的美学原则。艾青的这种理论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是一种突破,同时对指导自由诗的创作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三、诗的形象美

艾青说“形象是文学艺术的开始。”他这样阐明形象创造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诗人一面形象地理解着世界,一面又通过形象向人解说着世界,诗人理解世界的深度,就表现在他们创造的形象的明确度上。在诗歌创作中,抽象的思想感情要化作使人可感知的具体形象,再通过具体形象来显示思想意识,这一点很重要。思想感情不借助于形象,是某种概念化的东西,而不是艺术。艾青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写出许多动人的诗章的。

文学的艺术就是语言的艺术。艾青的语言,清水芙蓉,质朴生动。艾青的诗美观很明朗:反对过分文饰。他主张形式服从内容,追求自然朴素的美。艾青的这种朴素清新的审美观念,在他的理论著作中也有所表述:“朴素是对于词藻的奢侈的摒弃,是脱去了华服的健康的袒露;是挣脱了形式的束缚的无羁的步伐,是掷给空虚的技巧的宽阔的笑。”“清新是在感觉完全清醒的场合对于世界的一种明晰的反射。”

四、诗的意境美

意境是灌注了诗人喜怒哀乐之情的生活图画。艾青说:“意境是诗人对于情景的感兴,是诗人的心与客观世界的契合。”创造意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构思的过程,作者的构思愈奇特、新颖,就越有可能创造出佳美的意境。一部《艾青诗选》,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移情、象征等是诗人景语和情语的粘合剂。诗人曾经说过,写诗“不要满足于捕捉感觉,感觉被还原为感觉,剩下来的岂不只是感觉吗?不要成了摄影师,诗人必须是一个能把外界的感受与自己的感情思想融合起来的艺术家。”①

1.移情。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归纳出四个要点:(1)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2)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3)审美移情发生的原因是同情感与类似联想;(4)审美移情的功能是人的情感的自由解放。

2.运用象征的手法是艾青诗歌美学又一特点。艾青在谈诗时说道,“象征是事物的影射,是事物互相间的隐喻,是真理的暗示和譬比”。运用象征手法往往是从情绪上感应读者,实际上也就是“隐”。其作用则是通过隐喻、联想让读者去捉摸或猜测作者的主观意图。用象征手法去暗示情思,常常采用物的互相代替,常常把某种情绪、某种概念拟人化,常常采用和生活实体在某一点上相切的替代情景。

注释:

①司空图.二十四诗品[M].

参考文献:

[1]艾青.诗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艾青.艾青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上一篇:谈芭蕾舞重心三要素的综合运用 下一篇:浅析色彩在公共艺术作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