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河镇开展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情况及存在问题

时间:2022-09-12 08:14:24

浅析大河镇开展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情况及存在问题

【摘 要】农村财务管理,是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是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近年来大河镇广泛推行了“村财乡管村用”制度改革。此举作为新时期农村账务管理的创新模式,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认可和信任,巩固了税费改革成果,确保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基层政权的稳定。

【关键词】农村;三资管理;改革创新;问题;措施

经过几年的努力,大河镇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正日趋规范,已经基本克服管理混乱的现象,未发生财务管理引发的群众上访事件,大河镇所属各村从2011年3月1日起已实行了电算化管理

1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主要做法

1.1 加强领导、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近年来,大河镇按照巴里坤自治县出台的《自治县村级资金管理办法》、《自治县村务公开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农村土地流转等相关制度,县镇两级农经系统签订目标责任书,责任到人,奖罚分明,使农村各项经济工作落到实处。

1.2 对全镇各村组集体“三资”情况进行摸底、盘点

村集体资产的管理、使用和维护实行专人负责制,定期盘点,做到账实相符,实行规范化管理。各村组统一建立资产台账、资源台账,详细登记每一项资产、资源的数量、价值和当前的管理、使用情况,将各村组资产、资源台账输入微机,实行动态管理。

1.3 加强农村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管理,规范村集体承包合同

集体经济合同村有原件、镇有复印件,澄清了村集体家底;逐村实地抽查落实预算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保证应收尽收,杜绝账外账和小金库。

1.4 村级财务实行报账制,制定财务流程

总会计、总出纳对村会计报送的报账单和所附原始凭证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在报账单上签字。首先,由总出纳与村会计进行现金结算,总出纳、村会计依据第一联、第三联报账单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村级明细分类账。其次,总出纳将记账完毕的报账单连同原始凭证及时传递给总会计,由总会计据以编制记账凭证并登记总分类账。第三,村会计每月报账,总会计月清季结。实行农村财务电算化后,总会计在“三资”软件进行电脑记账,会计人员只需将每月发生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一次登录入机,记账、结账、报表等各项工作全部由计算机自动处理完成,简化了手工核算流程,大量的信息可以及时记录、汇总、分析、传递,避免了手工操作的误差,同时,利用财务软件的查询功能,只需鼠标一点,所需资料便一目了然,所有数据、科目余额表,资产负债表、收益分配表都可以立即打印出来,大大提高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严格审批制度,票据由组、村两级审批。一切开支经村党支部、村委会讨论同意,填写“资金开支申报单”,附原始发票,报经镇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后方可执行,资金开支申报单随发票入账。每笔开支需经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盖章后,村会计方可报账。

1.5 全面推进村务公开

随着农村村民自治意识的不断增强,村级财务公开已成为农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实施电算化以后,计算机按照即定程序、固定统一的格式、定期编辑打印财务公开表,自动生成财务公开榜,及时交付村会计进行张榜公布,由于公开表格式规范,公开的内容准确及时,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公开内容的可信度,真正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理顺干群关系,提高农村工作的透明度。

1.6 实行会计电算化对集体资产进行有效监控,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以农村财务电算化管理为切入点,“农经三资管理系统”软件将计算机这一现代化管理手段应用到资产管理、资源管理等工作中,扩大计算机在农经管理工作领域的应用范围,推动经营管理工作由传统管理转向科学的现代化管理。微机管理系统设置了预警功能,对各项集体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一目了然,使集体资产管理体系得到更有效地管理和监督,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1.7 开展网上季审,确保农村集体资金安全运行

农村“三资”电算化记账于2011年4月1日全面启动。利用电算化软件进行记账,打破了以往手工记账的惯例,对各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等情况进行监控。并明确规定 “网上季审日”,由农经系统的业务骨干负责,农村集体资金由镇农经站监督、县农经局审计,同时接受县财政、审计部门指导和监督。

2 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近年来,由于一部分农民常年外出务工,将土地流转给他人耕种。但是,有相当农户都是通过口头协议,并没有签订书面合同,也没有通过土地所有者进行备案。另外预留机动地很少,很难解决部分家庭新生儿的承包土地问题,造成一部分农户人多地少。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管理,利用率较低,无法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在集体财务管理方面,由于近年来调动比较频繁,人员不稳定,造成村会计短缺,严重制约了农村财务的正常运行。实行农村财务电算化管理是一件新鲜事,需要一个适应与熟悉的过程,因此需要加强引导与指导,才能达到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的目的。会计电算化需要既懂得会计知识,又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复合型人才是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必要条件。因此要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人员素质是当务之急。

3 针对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3.1 落实土地权属,从源头上加强土地资源管理

土地权属混乱,归根结底是农村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确认登记工作不到位,农民的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资格还没有在法律上得到确认。因此,实行电算化后引入信息化技术,“三资”系统软件以土地资源管理为中心,同时包括对山林、草地、荒地、滩涂及其他管理,根据列表、卡片、图片等不同形式,在系统中建立资源基本档案,如:资源类别、资源编码、资源名称、登记日期、计量单位、资源数量、评估单价、品故价值、承包人、资源规格、存在场所、资源状态、减少日期、减少原因、录入人、录入日期等,每一项都着实登记,及时确认资源权属,使资源“认祖归宗”。

3.2 发挥村民监督作用,促进资源规范流转

培养村民监督意识,落实村务公开,把农村资源的使用情况通过信息公开系统公布,农民群众轻轻触点村委会的触摸屏系统,即可查询农村资源的经营状况、收益分配情况、财务收支、合同、固定资产、土地资源等信息,让农民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群众敢监督、会监督、能监督,切实保障了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3.3 科学规划,提高资源利用率

系统提供详细的资源数据,可逐级汇总、分析、上报,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使领导决策有据可循,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4 加强财会队伍建设

通过补充、培训等形式,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操作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降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故障率。

上一篇:2012 年湖北省潜江市“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 下一篇:药用蔬菜 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