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9-12 06:40:40

高等职业院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相对于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更偏重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在财务管理上应该将资金支出更倾向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培训及提升方面。为了与这种发展相适应,作为学校的财务管理部门,应该本着“开源节流、厉行节约”的原则,对学院各部门的二级预算进行合理安排,全盘统筹,对学校资金进行合理地筹措、分配和使用,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本文对高职院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预算管理;监督机制

一、高等职业院校加强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1993年,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后由国务院颁布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会议明确指出我国教育今后发展的两个重点,一是基础教育(重中之重),二是职业技术教育。“纲要”更加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而言,高等职业教育更偏重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即培养目标是实用化,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的建设速度也大大加快,这导致资金投入需求急剧增加。相对于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在财务管理上应该将资金支出更倾向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培训及提升等方面。为了与这种发展相适应,作为学校的财务管理部门,应该本着“开源节流、厉行节约”的原则,对学院各部门的二级预算进行合理安排,全盘统筹,这就需要加强高职院校财务预算管理,对于学校资金进行合理地筹措、分配和使用办学资金,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预算资金已经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

二、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到目前为止,在全院上下,对财务的预算管理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理解和偏见,很大程度上和财务上对预算管理的宣传不到位有关。在学校内部有个别人认为,财务预算管理只是一种表面的形式工作。因此,缺乏认真的、科学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及监督机制,未能将财务预算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位。同时,个别部门孤立的认为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一家的事,各职能部门只是单纯的做一个经费支出的记录,并且未能及时的反馈信息,对预算执行情况也没有进行总结。造成预算项目、编制和控制预算只由财务部门单独来完成,这样也不便于下年度编制预算时提供有用的信息。

2.预算的编制缺乏足够的事实依据

在编制部门预算时,仅采用“零基预算法”,或称零底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对于所有的预算支出以零为基础,不考虑其以往情况如何,不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研究分析各项预算费用开支是否必要合理,进行综合平衡,从而确定预算费用。但是这种方法比较单一,仅使用这种方法的话,不太适应经济快速变化时期的预算编制。并且只简单的根据各系各部门的人员及报来的项目计划进行定员定额编制,对经费支出中数额高、所占比重大且支出弹性转交大的项目上,没有可靠的预计性。加之预算管理者及各部门缺乏预见性,在编制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大局意识,致使预算不够科学合理,无法满足处于发展的变化中的资金需要,导致工作中的矛盾和不理解。

3.预算执行过程中控制力度不够

财务预算控制的作用是必须以确保各执行部门资金预算的效果性,在学校的预算管理缺乏完整的控制体系的情况下,各部门执行预算时,对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变化就缺乏快速变化反应机制。对项目资金的临时增加、变更存在人为因素过多,并且不能做到科学及时的调整。由于学校实行预算也是在探索的过程当中,难免有些方面考虑欠周全,而且在执行过程中,对于执行部门负责人甚至具体经办人的责任心及整体预算的概念有很高的要求,一旦出现部门对于预算执行时做的不合理,不深入,没有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就会导致预算的执行和控制分离。

4.对预算的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

监督具有制约性和促进性两大作用。对于下达的预算应该通过监督揭示存在的问题,不仅可以纠正下一年度的预算准确性,提高财务工作质量,还可以保证学校的资产发挥更大的作用。能有效防止资金使用中的铺张浪费,堵塞漏洞,促进勤俭节约,充分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实践表明,财务预算从编制、执行到管理,不单单只是财务部门的管理行为,更不仅仅是财务部门可以包揽的,没有相关部门的配合和监督,预算执行就成了摆设。这样,即可以强调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又可以加强各部门的监督,达到阳光执行预算的目的。

三、高校预算管理的改进建议

1.加强全院教职工预算意识

在校内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对编制与执行预算重要性的认识,增强预算约束力。通过预算管理不断优化学校资源配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高校要组织学习有关部门预算的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组织召开相关部门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参加的部门预算工作会议,与相关部门共同讨论、相互沟通,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统一认识,统一口径,统一做法,提出明确的工作任务和编制的具体要求。

学校可以依托网络与电子校园,实现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使学校上下级、各部门之间的有一个良好的有效沟通,消除预算管理过程中的消极因素,削弱信息不对称对全面的预算管理带来的不良影响。

2.完善预算实施程序和方法

在学校,预算实施的流程基本上相同。对于基础数据,我院是先由各系、处上报本部门职工和学生人数,然后财务人员根据该部门的行政人员、教师、工勤人员情况拟订办公经费,项目经费则由各部门单独申报。由财务部门汇总后,统一整理数据报经学校领导班子审批后下达各系、处室。

对于预算编制的方法,我们应该在零基预算的基础上,对于一些比较灵活的项目进行弹性预算编制,所谓的弹性预算,是指以预算期间可能发生的多种业务量水平为基础,分别确定与之相适应的经费数额。弹性预算的优点一是可以满足不同情况变化,更好的发挥了预算的控制作用,避免了在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时,频繁进行修改。另一方面也能够使预算对实际执行情况的评价建立在更加客观合理的基础上。这样对于预算下达后执行过程有一个很好的控制,维护了预算的严肃性。

预算年度内,原则上对预算经费不进行调整,若遇学院工作任务发生重大变化以及各种突发事件等不可预见因素对预算的执行产生较大在影响时,学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五万元以内由财务主管领导与相关领导沟通后即可追加,超过五万低于十万元经院长办公会议研究确定,十万元以上经党政联席会研究确定。

3.加强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细化预算编制内容

预算编制人员应加强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尽可能的全面收集到相关信息,将所有财务收支都纳入预算管理。针对年初一些不确定的项目支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编制流动预算。

4.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考核

年度终了,财务部门应该组织财务人员对全年的收支预算进行分析,对照实际完成情况与计划编制预算执行结果对照表,并写出分析报告,做到数字准确,内容完整。并与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对于差异较大的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总结经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采取措施,为下一年度的预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5.建立预算执行的监督机制

在高校里应该建立起一套高效运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预算资金管理机制。在我院,由学院党委会对学院预算及其执行情况进行总体上的全面监督。学院纪委、监察、审计部门对于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实行监督。财务部门每季度根据各部门的统计数据进行汇总上报,并且至少一年两次向学院党政联席会议汇报预算执行情况。审计部门对于与预算经费出入较大的项目,应具体深入的进行检查,查出问题所在,并由此对财务部门提出建议,以便于对下年度的预算安排及执行有一个科学性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陈改茶.浅论高等学校预算管理[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2]沈晓英.高等学校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管空间,2010(12)

[3]徐联娟.高等学校预算管理中的预算松驰问题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1(06)

[4]朱成林.大中专学校加强预算管理的认识与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09)

上一篇:莲花山“花儿会”初探 下一篇:红金消结胶囊联合理疗仪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