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94例浅析

时间:2022-09-12 04:09:27

摘 要 目的:总结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一般临床状况及病理形态的特点。方法:对9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年龄、主诉、合并症、病理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31~75岁,年龄为51~59岁占57.4(54例),≤40岁占14.9%(14例)。临床表现以绝经后阴道流血最多,绝经前月经紊乱其次,再次为阴道排液增多,分别占61.7%、23.4%、11.7%。病理类型以子宫内膜样腺癌为主,占76.6%,透明细胞癌占8.5%;组织学分级以高分化腺癌居多,占58.5%,浅肌层浸润者占63.8%。结论:子宫内膜癌高发年龄为51~59岁,年轻患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阴道异常流血特别是绝经后流血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子宫内膜癌以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为主,故早期诊治预后较好。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病理 年龄

资料和方法

我院自2005年1月~2007年1月收治了子宫内膜癌94例,依据以下标准收集临床及病理资料:全部患者以手术治疗为首次治疗,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原发性子宫内膜癌。

研究方法:收集患者的姓名、年龄、临床症状、合并症,病理变化,重点从上述几方面分析子宫内膜癌的分布趋势及病理特点,从而得出结论。送检标本均经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病理诊断采用WHO子宫体肿瘤组织学分类(2005)标准。

结 果

年龄分布:平均53.2(53.2±9.3)岁,最小31岁,最大75岁,51~59岁最多,占57.4%(54例),其次为≤40岁患者及60岁以上患者,均为14.9%(14例)。

主诉:绝大多数病人的主要症状是无痛性阴道流血,绝经后阴道流血是一个重要表现,此类患者占61.7%(58例),绝经前月经不规则者23.4%(22例),阴道排液增多者11.7%(11例)。

合并症:有部分患者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占有率分别为19.1%(18例)、9.6%(9例),合并子宫平滑肌瘤及肌腺症者较多为25.5%(24例),合并肌腺症者5.3%(5例)。

术后病理:①肉眼形态:局部生长76.6%(72例),弥漫生长19.1%(18例),息肉状4.3%(4例)(均为宫腔镜下刮宫所得组织为内膜癌,但在子宫标本中找不到病灶)。②组织学类型:子宫内膜样腺癌占76.6%(72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占12.7%(12例),透明细胞癌占8.5%(8例),1例35岁,1例75岁,1例73岁,5例50~59岁,子宫内膜样腺癌合并宫颈鳞状细胞癌占1.1%(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合并卵巢内膜样癌占1.1%(1例)。③组织学分级:以高分化腺癌居多,占58.5%(55例),少数为中分化腺癌和低分化腺癌,分别占26.6%(25例)、14.9%(14例)。④肌层浸润:多为浅肌层浸润(浸润深度<1/2)占63.8%(60例),深肌层浸润(浸润深度≥1/2)占28.8%(27例),无肌层浸润者占7.4%(7例)。

误差:4例术前刮宫病理诊断为复杂性增生,术后为子宫内膜癌。术前刮宫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术后没有找到病灶者4例未纳入本组,1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术前刮宫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样腺癌,2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术前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未刮宫。1例因宫颈鳞状细胞癌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合并宫颈鳞状细胞癌。

讨 论

发病年龄特点:子宫内膜癌多见于老年妇女,本研究仍显示了这个特点。很多学者提出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本研究显示≤40岁者所占比例14.9%。导致发病年轻化的原因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是子宫内膜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食物中外源性激素的摄入及营养保健品的泛滥;年轻妇女群体提高了就诊率;学者提出子宫内膜癌年轻化的观点,提高了医生和患者的警惕性。总之,已婚年轻妇女若有月经紊乱、非经期阴道流血疑为功血者,应排除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方可正确治疗。

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本组结果可见,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仍然是子宫内膜癌的最重要表现。因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与某些非器质性子宫出血类似,往往被忽视,造成子宫内膜癌的漏诊。另外,对于阴道排液增多这一症状,患者很难把握,但它又是很多恶性肿瘤(包括子宫内膜癌)的首发症状,所以医生应耐心询问病史,正确诊断,正确治疗。

子宫内膜癌的合并症: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称为子宫内膜癌三联症,本组结果说明高血压、糖尿病与子宫内膜癌有相关性。子宫平滑肌瘤及肌腺症更常见更多发,应进行有关子宫内膜癌的检查,以免遗漏。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类型:本组患者中子宫内膜样腺癌占76.6%,与文献报道相近,透明细胞癌占8.5%,8例,其中1例35岁,1例75岁,1例73岁,5例50~59岁,所以59岁以下患者的II型子宫内膜癌患病情况不容忽视;本组患者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子宫内膜癌者占15.0%(14例),2例透明细胞癌,1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本研究I型内膜癌在老年患者占多数,可能是近年来很多绝经后的老年人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所致。

子宫内膜癌的肌层浸润:无肌层浸润及浅肌层浸润者占多数,故大多数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还是较好的,应该对这类患者给予积极的治疗。另外由于肌层浸润的深度是影响预后的硬指标,而术前准确判断肌层浸润的深度很困难,故提高妇科肿瘤医师术中诊断能力很重要,术中肉眼观察、判断内膜癌的肌层浸润程度,即可决定病人是否扩大手术范围。

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本组显示分化好的子宫内膜癌居多,与文献报道一致。有文献报道,组织学分级与淋巴结转移、腹腔冲洗液及肌层浸润明显相关,因此,术前组织学分级对决定手术范围非常重要。然而,即使有经验的妇科专家,诊刮只能刮到子宫内膜的70%~80%,造成术前组织学分级的局限性,使术前术后组织学分级出现误差,甚至子宫内膜癌的漏诊,漏诊率可达5.6%~9.6%,所以对诊刮结果有疑问时,可选择宫腔镜,在直视下对宫腔内膜定位取检。

对子宫肌瘤的患者,术前应尽量行宫腔镜检查或诊刮术,以免误诊。对于刮宫病理诊断为复杂性增生者不能轻易放过,一定要积极治疗。

上一篇:龋病治疗失败146例原因分析 下一篇:超急性脑梗死的影像学分析